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山东省潍坊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山东省潍坊市)

资源简介


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姓名:张金永
联系电话:0536—7579130
邮编:261108
通讯地址: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央子街道中心学校

摘要:我们的生物学习应该变以个体学习为主为以互助学习为主,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场所,教师的“讲堂”真正变为学生的“学堂”,学生才能真正的做到“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增加学生表达、交流、思想碰撞、展示锻炼的机会,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发生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伙伴、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提高,他们自主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有了一个能施展个人才能的巨大空间,学生也能真正地依赖自己去积极思考和开展实践活动,我认为自主互助的课堂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对之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说出来只当抛砖引玉,请同行们多批评指教。
一、自主、互助,教学相长
自主,即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制定,问题自主解决,知识自主感悟,方法自主探究。由学生自主主宰的课堂,必将激发学习动机,并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高质量的学习过程。
互助,即学生的合作学习,表现在学生与学生合作,教师与学生合作,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指导、检查、启发、鼓励、监督,总体实施“兵教兵”、“兵练兵”的教学策略,展开和谐竞争,互相合作;教师在这一环节,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可能是编剧或评论员。建立在完全平等、民主教学关系基础上的课堂,将极大的激发师生教学相长,和谐奋进。
例如,在《生物与环境》这一教学设计中,我鼓励学生围绕这一教学内容拟定若干题目,例如潍坊近年来的空气污染和白浪河水质研究等问题,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实际考察及在图书馆和Internet上查阅资料后,同学们制作了一些自己的软件,教师选取其中适合的软件,向全班同学播放。播放后立即组织讨论,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在这个课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作的教学设计和协作过程中的引导,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二、小组合作、人人进步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互助性地完成学习目标,此时教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堂活动小组的划分。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时效性,大多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的不同,采用了按座位就近组合(自然组合)、自由结合、交叉组合等分组方式。我们教师必须善于调控课堂,保证学生独立完成,不至于使少数优秀生独霸“合作论坛”或少数学困生“缄默不语”、“岿然不动”。
在讲“光合作用”一课时,在课前查资料的基础上,请同学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海尔蒙特的实验。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简单而又巧妙的实验:他将一棵重2.3kg的柳苗栽种到一个盛有土壤的木桶中,木桶内土壤的重量是90kg。此后,他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柳苗。为了防止灰尘落入,他专门制作了桶盖。5年过去了,柳苗渐渐地长大了。他再次称量柳苗和土壤的重量,结果使海尔蒙特大吃一惊:柳苗重量增加74.5kg,土壤重量仅减少了0.057kg!(配合投影图)同学们,根据海尔蒙特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小组讨论发言,得出结论:柳苗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三、互动对话,升华课堂
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把全部的感情投入到课堂中去,与学生互动不止,引起学生共鸣,才能“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还应“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蒸腾作用”时,可结合本地许多菜农种植大棚蔬菜的事实设置问题情境:蔬菜大棚内表面有小水滴产生,这是怎么会事?在移栽菜秧时,菜农一般选择在什么时间,为什么?又如在学习“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时,可以创设情境引入:用糖拌番茄或黄瓜时,盘子里会出现什么?当然我们更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个性体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酶的活性与温度关系”时,将问题创设在大家非常熟悉的“削苹果皮或梨皮变色”这一情境上:会变成什么颜色?你如何让它不变色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觉得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的时候,才能使他们的好奇心理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也才能使生物课堂教学在兴味盎然中做到节奏张弛有致,在思维拓展的良性循环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讲“生物的遗传”时,可以如下提问活跃课堂,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同学们谁是双眼皮、谁是单眼皮?耳朵有没有耳垂?大拇指能否向后背侧弯曲?这些性状与父母是否相同?并追问——有谁能解释这些现象?等等,学生往往在面面相觑中开始了议论纷纷,对话的效果也就达到了。但我们知道,这决不是表面的热闹,因为这种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以知识点教学的基本目的为前提的。
只有师生在课堂上实行互动对话,才能全面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更加轻松愉悦,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的生物学习应该变以个体学习为主为以互助学习为主,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场所,教师的“讲堂”真正变为学生的“学堂”,学生才能真正的做到“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增加学生表达、交流、思想碰撞、展示锻炼的机会,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