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时间在流逝》教学导学案【探究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可以估计时间。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探究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难点: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学情分析】“时间”对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抽象的事物,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生活和学习,几点上课,几点下课,学生们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时间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对时间进行研究呢,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挑战性的。通过对生活经验和课程的展示,学生能够比较客观地计量时间。【探究准备】教师准备3—5分钟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导学过程】一、引出话题1.教师:同学们,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2.刚才上课是几点,现在呢?揭题并板书:时间在流逝。(建议: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的时间在流逝的例子导入新课就行,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二、科学探究活动一:现在几点了1.教师提问:现在几点了?让学生凭自己的感觉回答。2.除了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变化估计时间,还有什么估计时间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看看谁的方法更接近准确时间。)(建议: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与学生开展趣味游戏,让学生不看手表,充分调动原有经验来估计现在的时间,有看太阳、根据上课时间来推测等方式,发展学生估计与推测的能力。)活动二:1分钟有多长?1.体验一分钟有多长?(1)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长短,师看时间。(2)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2.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建议: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时间,可增加一分钟跳绳、一分钟写字的个数等,如有时间可组织学生体验5分钟或10分钟,如果时间不允许,应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的推测理由或想法。)活动三:过去多少时间了?1.教师: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3.看动画片估计时间并引导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4.讨论: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建议:设计要具有趣味性,让学生讨论时间的长短与人的感觉之间的联系;小结理解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三、活动延伸自己做2-3次运动,估计时间与实际所花时间对比,找出误差。(建议:在生活中做几项运动或事情,估计时间的流逝与实际所花时间进行对比,从而体会人对时间的感受与时间实际的长短的区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