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年级美术上册期中练习题选择题。( )1、以前人人穿的衣服需要凭( )购买?布票 B、粮票 C、油票( )2、民间美术常常以“谐音”手法表达吉祥如意的主题。如鱼——(余),蝙蝠——( )。A、喜 B、福 C、长寿( )3、民间美术常常以“象征”手法表达吉祥如意的主题。如:桃——(长寿),松柏——( )。 A、多子多孙 B、青春常驻 C、繁荣( )4、中国画《欢乐的小溪》的作者是( )。 A、潘天寿 B、齐白石 C、梁培龙( )5、民间美术的色彩多大红大紫,以( ),寓意喜庆、吉祥。 A、红为主,以绿对应 B、绿为主,红对应 C、红绿各半( )6、在学习《蔬果造型》一课时,需要根据蔬菜、瓜果的( )、色彩和质感给你带来基本的丰富联想来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 A、形状 B、尺寸 C、纹理( )7、民间美术常常以“寓意”手法表达吉祥如意的主题。如牡丹——繁荣,石榴——( )。长寿 B、多子多孙 C、青春常驻( )8、民间美术中表现水纹的图案是( )。 B、 C、( )9、作品 表现的吉祥主题是( )。福寿连年 B、年年有余 C、喜在眼前( )10、中国画《荷花》是现代画家( )的作品。A、梁培龙 B、齐白石 C、潘天寿( )11、中国画《朝霞》是现代画家( )的作品。A、 梁培龙 B、齐白石 C、潘天寿( )12、中国画《花鸟》是现代画家( )的作品。A、 林墉 B、齐白石 C、吴作人( )13、中国画《黑天鹅》是现代画家( )的作品。A、林墉 B、齐白石 C、吴作人( )14、中国画《入云图》是画家陈永锵( )年画的。A、2006 B、2007 C、2008( )15、中国画《森林晨曦》是画家( )创作的。A、1959 B、1969 C、1949( )16、画家通常用( )表现快乐的黑天鹅。A、浓浓的墨色 B、浓淡变化的墨色 C、淡谈的墨色( )17、荷花艳而不俗,出淤泥而不染,常被用作( )的象征。A、清廉、纯洁 B、清纯、高雅 C、鲜艳、俗气( )18、《风筝得意我得意》是梁培龙的作品,表现了小朋友( )的动态,表情是多么有趣而又令人难忘。A、快乐 B、忧伤 C、悲喜( )19、盐的可溶性很强,撒到未干的画面上会会向四周迅速溶化,推开原有的墨色,就形成( )的肌理。A、片状 B、雪花状 C、点状( )20、原始部落认为某种动物或自然物跟本氏族有特殊关系,而将其当作本氏族的标志,形成( )。A、雕画 B、图腾 C、挂盘( )21、中国画《风筝得意我得意》是我国现代作家( )的作品。A、梁培龙 B、吴作人 C、齐白石( )22、绘画作品《铁马》是现代画家( )的作品。A、梁培龙 B、张哲铭 C、陈永锵( )23、《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 )的作品。A、张乐平 B、潘天寿 C、吴作人( )24、很久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用蜂蜡、矿物、植物作为颜料,印染出色彩沉稳亮丽的( )。A、织布 B、花布 C、绣布( )25、怎样设计童装1、选好纸材,对边折。2、画出衣服外形,在剪下来。3、粘贴好缝合部位( )。A、加工 B、装饰 C、加工、装饰( )26、我国民间喜庆主要用 ( )。A、红色 B、绿色 C、黄色( )27、秋天色彩以( )黄为基调,非常热烈艳丽。A、 红 B、 金 C、橙( )28、在绘画中,描绘两个以上的事物时,主要表现的事物经常要画得( )些。A、突出而细致 B、和其他事物一样 C、颜色灰暗( )29、原色是其他颜色调不出来的,共有三种,下列不是原色的颜色是( )。A、红 B、绿 C、蓝( )30、我国有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它的制作工艺主要是用剪刀剪和( )两种形式,我们把它统称为“剪纸”。A、绘制 B、手撕 C、刀刻( )31、在门墙上张贴表现喜庆和祥瑞的画是我国民间早有的过年习俗,这些内容吉祥,画面喜庆的画叫( )。A、宣传画 B、年画 C、门神画( )32、手工制作时经常要用纸,一张平面的纸通过( )方法可以使它里起来。A、卷,折 B、剪,贴 C、撕,拼( )33、在宣纸上运用( )来作画是我国绘画特有的表现形式,这一形式的画叫中国画。A、墨和色 B、水和色 C、画笔和墨汁( )34、画人物除了要注意相貌、身材等特点之外,还可以从( )特点来表现。A、衣着 B、道具 C、高矮( )35、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松柏像百折不饶的志士,木棉像( )。A、斗志昂扬的英雄 B、长寿 C、年年有余( )36、民间美术常常以“谐音”手法表达吉祥如意的主题,如鱼——(余),蝙蝠——( )。A、喜 B、福 C、长寿( )37、中国画《荷花》是现代画家( )的作品。A、齐白石 B、林墉 C、吴作人( )38、民间美术以象征手法表达如意、主题,桃( )。A、多子多孙 B、余 C、长寿( )39、以前人人穿的衣服需凭( )来购买。A、布票 B、粮票 C、油票( )40《黑天鹅》是中国画是现代画家( )的作品。A、齐白石 B、吴冠中 C、吴作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