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生物学业基础会考复习计划高二生物组2009年我校物理、化学、历史和地理这四科的会考成绩非常优异。面对这样的优异的成绩我感到今年的生物会考有着很大的压力,因为今年是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生物会考,对于一切来说都是新的,不像以前可以吃老本,有往年的复习经验及教学积淀。可现在就完全不同了,一切都是新的,对老师的要求就提高了,需要老师合理安排时间,认真研究会考大纲,抓好后进生工作等一系列的工作。在面对着这么优异成绩,生物备考中我能做些什么呢?为了使我任教班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顺利地通过会考,就必须有计划、高效率地对高中3本必修本进行复习,特制定本计划。希望同学们紧跟着老师的思路,不求完全按照老师制定的计划复习,只求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效果。下面重点谈谈我对这次备考的一些计划。 一、科学安排时间,做到心中有数由于新课程改革,会考内容包括必修本的三本书,而这三本书按照考纲要求需要108课时上完,新课到4月15日能结束,剩下复习时间有2个月,如何用好这2个月,怎样开展复习工作,这是非常关键的。下面是我对这次会考复习的时间进行了安排:第一阶段:根据会考大纲要求进行必修1的各章节的复习和题例分析。(共安排大约5课时)。(时间安排在大约4月20日—5月25日)精选相关习题测试一节课,讲解3节课。(4月27日—5月3日)第二阶段:根据会考大纲要求进行必修2的各章节的复习和题例分析。(共安排大约6课时)。(时间安排在大约5月4日—5月9日)精选相关习题测试一节课,讲解3节课.。(5月11日—5月17日)第三阶段:根据会考大纲要求进行必修3的各章节的复习和题例分析。(共安排大约5课时)。(时间安排在大约5月18日—5月23日)第四阶段:根据会考大纲要求对前几个阶段共同练习的基础习题进行梳理和巩固.(共安排大约6课时) 。(时间安排在大约5月25日—5月31日)。第五阶段:安排5课时,第一个课时认真总结第一次会考模拟考试的考试结果,重点不是表扬考得好的学生,而是指出差的学生,分析原因,正确下次有很大进步,同时挑容易出错的题目出来重点讲解。第二课时进行第二次会考模拟,拟用2008年会考真题。第三课时,总结分析第二次模拟考试的情况,对于进步的考生加以表扬,重点对不及格的考生重点辅导,并详细讲解试题;第四课时进行第三次模拟考试,拟用2007年会考真题。(时间安排在大约6月1日-6月7日)第六阶段:本周共五个课时,第一课时对第三次模拟考试进行总结和分析,本次分析的内容重点讲解试题的出题方式、方向,通过三年会考真题的对比分析得出规律,猜测今年将出什么题目。第二课时实验专题测试;第三课时对实验专题进行详细讲解;第四课时测试2008年补考真题,考前适应性测试,不打算详细讲解,希望同学们认证对照老师给予的答案,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问老师解决。第四课时自由复习,老师下班坐诊。(时间安排在大约6月8日—6月13日)第七阶段:6月14日后,请同学们自由复习,并且有自己的计划,按计划复习,重点看平时做错的题目,同时总结三次会考模拟的得失,从而在会考中克服缺点。二.解读会考大纲,提高复习效率会考大纲是学生参加会考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会考复习中一定要用好它。我的做法是:会考系统复习前利用大纲先让学生了解考试的时间、题型和分值,会考复习时根据大纲重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回顾每本书的知识内容,其中可以考虑用不同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整合,如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点中,涉及到不少基本概念,可把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染色质与染色体、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染色体与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等列出,归纳出它们相互的联系,用图解表示,可加深理解和记忆。此外,重视会考考纲练习题的分析。学生先独立完成考纲的练习,明确交作业的时间,然后让小组长及科代表收集同学做题中存在的问题,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题目的分析,提高题例课讲评的效果。还有,两次模拟考要分别选用考纲中的两份综合测试题。让学生明确如果能通过这两份测试,那么你就能通过会考,假如两份测试题都没有通过,那么自己就要找原因,尽可能的赶上来。当离会考剩下只有大约两周时间,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要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测试和讲评,对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促进这一部分学生开始自觉复习。三.熟悉题型,抓好专项训练由于选择题的得分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否顺利通过会考,因此我在题型训练方面重点抓好选择题,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步:先明确了《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考试说明》的重要性,在会考前一周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对说明中的选择题进行全面的复习,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练习册中的选择题进行筛选,并结合课外题选100道选择题整合成一份《选择题的专项测试题》,利用学生第九节课时间进行测试,认识自己的复习情况。第二步:测试结束后从每个班中抽出10位成绩好的学生,集中先进行题目的分析,然后让他们进行分工,每人准备在第二天的第九节课上给同学进行选择题的分析讲解,并请同学给他们打分,哪一位的小老师做得好?我自己准备第二天下午的第九节课进行巡视,了解这些小老师是否尽职尽责。然后得到小老师反馈,为了能让其他同学明白题目的分析,他们认真看书本,查资料,问老师,把自己原来没有学好的知识弄明白,同时让他们知道要做好一个老师并不容易;另外由于是学生教学生,坐在下面的学生都能比较大胆地提问,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活跃,我在巡视过程中也能及时地了解小老师的教学情况,对个别的题目进行分析。第三步:课后再次集中班上成绩很差的学生,了解他们经过同学的分析以后,对题目的知识掌握情况,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内容,再进行分析。以上是我今年在会考备考中的一些想法,接下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按照此计划实施。对于每一次的测验考试,我都会设计表格要求学生进行错题原因、正确思路的分析,在期中和期末还让他们提出下阶段的目标,尽可能的去认真阅读他们的分析,并写上几句激励的话语,以增加老师和学生的沟通,让学生想学、爱学。最后,预祝新课改后的第一次生物会考每个学生都能顺利通过。高三生物选修第一章水、盐、糖、体温调节练习一、选择题1.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 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 C.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2.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的是:( )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液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 ⑥骨骼肌战栗 ⑦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⑤⑥⑦ C.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⑦3.不属于胰岛素功能的叙述是:( ) A.抑制肝糖元的分解 B.促进非据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C.促进血糖进入肝脏合成糖元 D.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并氧化分解供能4.某人患急性肠胃炎,严重腹泻,并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四肢发冷等症;要缓解以上症状,应:( ) A.输入生理盐水 B.口服生理盐水 C.口服钾盐水 D.输入醛固酮5.若某人尿量为正常人的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如果假定病变发生在肾脏则该病人最有可能是肾的哪个功能部位发生了障碍( )A、肾小管 B、肾小囊 C、收集管 D、肾小管和集合管6.维持内环境稳定有关的生理活动是( )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尿素上升 B、干渴时尿量明显增多C、人组织细胞受损后,通过再生产生新的细胞 D、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发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7.当血糖浓度出现暂时性降低时,血糖的快速补充主要来源于( )A、肝糖元水解 B、淀粉的消化后吸收 C、肌糖元水解 D、非糖物质的转变8.人体在寒冷环境中防止体温下降的适应性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皮肤血管多数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 B、汗液分泌减少,甚至不分泌C、骨骼肌出现 “战栗” D、皮肤散热增加9.人体内水和无机盐主要来自食物和饮料,水和无机盐的排出主要是通过肾脏,其次是皮肤。此外,两种物质代谢还具有的是( )无机盐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水还通过肠及随粪便而排出水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水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C.水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无机盐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D.无机盐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无机盐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10.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过多的糖和食盐后,其体内不可能出现的生理变化是( )A.尿中盐增多,糖未增多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糖大量地进入组织细胞并被利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多11.对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依靠神经调节 B有激素调节,没有神经参与调节C.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D.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醛固酮的分泌的调节都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12.下列关于糖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葡萄糖可以合成脂肪和各种氨基酸 B. 胰岛素能促使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C.胰岛素可以促使葡萄糖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 D.胰高血糖素可以加速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13.胰岛素长期分泌不足的人,会逐渐消瘦。原因是 ( )A.体内能量供给不足 B.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而从尿中流失C.体内的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逐渐减少 D.糖原合成受阻,糖原储备减少14.属于人体排出Na+和K+的共同途径是( ) ①由肾排出 ②由皮肤排出 ③由肺排出 ④由大肠排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① 15.当人体缺钾时,会引起( ) 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心率减慢 C心律失常 D醛固酮分泌增加16.当人主要依靠出汗维持体温稳定的时候 ( )A.外环境温度一定较高 B.外环境湿度较大,温度高C.此刻体内产热一定多于散热 D.体温一定会升高较多17.一个人血浆中的什么降低时,会导致了心律失常。 ( )A.血钾 B.血钠 C.蛋白质 D.葡萄糖 18.下列关于血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血糖转化为糖原或非糖物质储存,引起血糖降低血浆内的血糖相对含量正常时通常在80—120mg/dL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导致血糖升高 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降低血糖19.为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甲、乙两人同时空腹做尿液检验。所采尿样标号分别为1号和2号,经班氏糖定性试剂测定发现,1号试管混合液煮沸冷却后呈现砖红色,2号试管呈蓝色。下列说法最为严谨的( )A.甲出现尿糖,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B.乙不可能是低血糖病患者C.甲健康异常,但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D.这种结果无法说明任何问题20.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pH的调节通过只通过神经调节实现 B.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是相互联系的C.血糖的调节有多种激素参与,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 D.体温恒定主要是一个神经调节过程21.人体在某时刻肾上腺释放醛固酮.这时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细胞内的钠离子升高或者降低 B.细胞内的钾离子降低或者升高C.血钠降低或者血钾升高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22.处于寒冷环境中,人体的下列变化表述错误的是( )血管收缩,散热减少骨骼肌收缩,机体产热增加肾上腺和甲状腺活动加强,机体代谢活动增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呼吸运动加快23.关于水平衡中说法不准确的是( )A.水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B.水平衡由神经和体液调节主要通过肾脏完成C.人体排尿过少会引起中毒 D.正常人排尿过多会导致脱水24.关于水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水排出的途径中,只有肾脏调节水的平衡 B.通过线粒体的代谢过程不能提供水的来源C.人体每天摄入的水和排出的水的量是绝对相等的D.水排出的四条途径都能以水的摄入量调节水的排出量25.可以使内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增多的直接因素是 ( ) A.渗透压升高 B.下丘脑兴奋 C.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D.垂体后叶兴奋26. 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应多喝一些淡盐水,是为了 ( ) A.维持水分的代谢平衡 B.降温、维持体温恒定 C.维持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 D.提高体内的免疫力27. 下列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 C、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D、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28. 下列关于血糖来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淀粉的消化、吸收 B.肝糖元分解 C.肌糖元直接分解 D.脂肪和蛋白质转化29.下列不是糖尿病患者特征的是 ( ) A.多尿、口渴、多饮 B.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 C.饮食增加、体重变轻 D.怕泠怕热30.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1.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A.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C.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 D.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二、非选择题:32.图1—1—6表示甲、乙、丙3种海螃蟹在其他生活环境条件一定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天然海水的浓度约0.5ml/L)。 (1)渗透压调节能力量差的是______ _蟹。 乙 (2)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的是_____ __蟹。 丙 0 0.25 0.5 0.75 盐度 (3)在盐浓度比天然海水还低的海水中,才能发挥调节能力的是 __蟹。33.如图—1—18是盐平衡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在图示情况下,肾上腺皮质分泌的①激素类型及状况是,_________ ____。(2)①激素分泌后,②过程是如何完成的? ______ _______(3)(4分)①激素到达肾小管、集合管后,引起的③生理变化是________ _____。34.请根据左图回答问题(1)该图是皮肤对 环境反应的示意图,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2)左图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 ,称为 中枢,通过该中枢的调节,使皮肤②结构发生的变 。(3)若人处于剧烈运动状态,③结构的变化是 ,与②结构一起使机体增加散热。(4)若人并没有剧烈运动,但③结构的活动却很强烈,原因是 ,③的活动结果,维持了机体的 的平衡。③的活动中的液体有臭味,说明其中有 产生。答案:1—5CABAD 6—10DABDBD 11--15CACCA 16—20AADCA 21—25CDDAD 26—31CBCDDD32.(1)乙 (2)丙 (3)甲33.(1)醛固酮分泌增加 (2 )通过体液运输 (3)吸收钠、分泌钾34.(1)炎热 立毛肌舒张、汗腺分泌汗液等 (2)下丘脑 体温调节 血管舒张 (3)汗腺分泌35.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或交感神经兴奋 体温 尿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