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9年高考生物图表专题复习 历届高考试题考查的程度1、考查难度:高于I类,接近于II类2、常见考查内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代谢)、激素作用、生态曲线、细胞分裂等3、考查的常见类型:①形态结构图:实体图、结构式意图、结构模式图 ②生理过程图及图解 ③比较图 ④表格 ⑤曲线类二、曲线图的考查(主要形式) [课本曲线图回眸]1.酶的活性受温度、pH 的影响 ; 酶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关系思考点:a、曲线图的走势 b、起、始、顶点的含义 c、各段的含义 d、曲线间的区别 2.叶绿体中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图 思考点:a、曲线图的走势 b、与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的比较 c、曲线间的差异 3.夏季白天光合作用强度曲线图 思考点:a、曲线图的走势 b、各段的含义 4.小麦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需水量 思考点:a、曲线图的走势 b、曲线说明了什么 c、生产上有何指导意义 5.小麦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K、P的需要量 思考点:a、曲线图的走势 b、曲线说明了什么 c、生产上有何指导意义 6.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 思考点:a、曲线图的走势 b、曲线说明了什么 c、各点的含义 7.温度对硅藻、绿藻和蓝藻繁殖的影响 8.种群增长曲线 思考点:a、曲线图的走势 b、形成条件 c、生产上有何指导意义 d、生长速率的变化 9.河流生态系统轻度污染后净化过程图 思考点:a、各曲线间的相互关系 b、课本思考题 10.血糖含量变化曲线 思考点:a、曲线的走势及比较 b、各段的生理反应及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 11.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 思考点:a、曲线说明了什么 12.光合作用强度与二氧化碳含量和光照强度的关系 思考点:a、曲线的走势 b、各段的含义及解释 c、特殊点解读★图、表中常见的分析内容:※判断: (a)这条曲线表示什么?表示这一生理过程图展示了课本上的哪一基础知识?看清横轴和纵轴的含义,把握曲线变化规律,特别是变化点如上升、下降的点要弄清原因;几条曲线在一个坐标中,要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1.升曲线:请说出以下升曲线可能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参考选项)(1)吸收矿质离子的速度与土壤溶液中氧气、矿质离子浓度的关系(2)随着叶片叶龄的增加,其矿质离子含量的变化(3)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与光照强度、CO2 浓度和矿质离子浓度的关系(4)呼吸作用强度与氧分压的关系(5)ATP生成的速率与氧分压的关系(6)人体胃液PH值与其饮水量之间的关系(7)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的体积与其在水中时间长短之间的关系(8)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连续自交,所得的纯合子所占的比例(9)在食物链中,所浪费的能量与营养级别的关系2.降曲线:降曲线可能代表的含义:①小白鼠呼出的二氧化碳随环境温度变化 ②进行光合作用前,种子干重随其萌发时间的变化 ③蛙胚发育过程中,细胞体积与数目间的关系 ④处于30%蔗糖溶液中细胞含水量(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 3.先增后减:4.先减后增5.增减不断变化(b)图表题包括图象题、图解题、表格题及综合题。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并联想其结构和功能;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表格题要看清横格和纵格的含义,把握数据规律。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图、表的分析步骤1、看图——读图的前提 能对图像进行正确的观察。通过观察图像上反映出的生物体结构、生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等知识,去印证、核实书本内容,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看图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有序性看图时要根据各图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不能杂乱无章、毫无目的地看。如观察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时,可由表及里、由内到外、由上而下、从左到右地观察辨认细胞的各部分结构。 ②多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看图一般要看几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细的。若能注意适当变换看图角度.则往往会有耳目—新的感觉,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时.可引导学生分别从平面和立体的角度去观察。从细胞横切面和纵切面观察染色体的排列情况;从同源染色体角度观察判断细胞分裂图是有丝分裂图还是减数分裂图;从有无细胞壁和中心体角度观察判断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从染色体的结构特点观察分析、计算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量。 ③对比性 生物学中存在着许多知识点相同或不同,而表达意思不同、形态相似、容易混淆的图形。如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线粒体与叶绿体立体结构模式图、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哺乳动物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图:温度和pH对酶活性影响曲线图、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等等。在复习这些图像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通过对比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从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判断力。④组合性 生物教材中有许多重要插图是生理过程图,在考查时.往往把分布在教材不同章节中被此联系的生理过程图或把同一知识点分布在不同章节的生理过程图纳入同一张知识体系图中.如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和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图。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图,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曲线图.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等。⑤对应性 插图具有直观性特点,在看图时注意把教材插图与相应的文字对照阅读:把平面图与立体图相对应如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结构;把名称、相应字母、特定图形相对应如在复习DNA的空间结构、DNA复制、遗传信息的表达等示意图时.注意观察用来区别不同种类的核苷酸的含氮碱基的名称、字母、图形、符号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等.如此对应着看图有助于理解其内容,增强记忆。 2、析图——读图的关键 有的同学在复习时,只习惯于死记插图中的内容,不善于思考、挖掘、剖析图中蕴含的基本原理、规律,不会多角度联系分析与图中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不会从图中提取有关的信息。一遇到一些源于教材又稍作变化的读图题时就觉得无从人手。因此,在复习时要对图像积极思考,尽可能多地就图像提出与学过的知识有关的问题.通过思考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和外延的目的。提的问题越多,思维越活跃.析图越深刻,并通过对所提问题的解答而达到深化课文的目的。如在复习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时.思考如下问题:a.如何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b.如何判断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肝细胞,毛细血管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管璧细胞的具体内环境分别是仟么?d.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完成物质交换的,e.影响内环境互不干涉稳定的因素有哪些?f.因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水肿,这是为什么?g.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在哪里?为什么?h.当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引起人体局部组织水肿,这是为什么?3、变图——读图的延伸 要研究课本插图中可能出现的变式,如处在异常或特殊情况时或改变条件时图中有可能出现哪些情况,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如在复习有丝分裂过程图时,除了看图、析图外,思考若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在DNA复制时外界环境条件发生改变,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如酶的催化速率随底物、温度、pH等发生变化时的变化情况?★图、表的变化1、单一曲线的变化图变式1:对基本过程的分解变式2:纵坐标的不确定性2、多条曲线的变化图变式:哪些生物学活动或现象可用曲线表示:横坐标:营养结构复杂程度 纵坐标:稳定性B、横坐标:O2浓度 纵坐标:CO2释放量C、横坐标:环境温度 纵坐标:动物耗氧量D、横坐标:血糖浓度 纵坐标:血浆某激素水平曲线图解题的技巧和规律:先分析坐标系的含义 2、对曲线各个特殊点的把握 3、对曲线总体趋势的控制分析同一曲线不同的坐标系含义抓住“二标一线一名称”。“二标”,即横、纵坐标的表达含义、刻度和单位;“一线”,即曲线的变化走势,特别应抓住曲线的三点:起点、转折点(或平衡点)、终点(或发展趋势);“一名称”,即要准确命名“坐标曲线图”(依要求而定)。思考:类似的坐标系的变化还有哪些?碱基利用率与利用量(即纵坐标是速率还是数量)对交点、拐点、顶点等特殊点的把握观察曲线变化的总体趋势:1、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因素,k值将如何改变? 2、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提高CO2的浓度,k值如何改变?3、x轴为氧气分压,y轴为水稻根细胞对Si的吸收速率,在c点时,中耕松土k值将如何改变?★实战演练1.在一项研究温度对浸在蒸馏水中马铃薯方块质量的影响的实验中,所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质量改变的百分比(%)时间(小时)00.51.01.52.02.53.03.54.0水温20℃0+5+7+9+12+14+16+17+1750℃0+70-5-8-10-10-10-10(1)请以时间为横坐标、质量百分比为纵坐标,在同一坐标上将上表数据绘成曲线。(2)假如每个马铃薯方块在开始时的质量是50克,计算马铃薯方块在两个不同温度下4小时后的质量。 (3)马铃薯方块的质量在哪一个小时内增加得最多? (4)根据最初30分钟的实验结果,你认为温度对马铃薯方块质量的改变有什么影响? (5)你怎样判断马铃薯细胞的细胞膜在高温下受到破坏?2.回答下列有关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问题。科学家通过对绿色植物转换CO2的研究得到: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绿色植物对外界CO2的转换为定值;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来自于外界与呼吸作用两方面。现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如下的数据。(已测得呼吸作用释放CO2为0.6umol/h,且6分子CO2参与形成1分子有机物C6H12O6) 外界CO2浓度(umol/h)实际光合量(umol/h)1.22.43.64.8光照强度(lux)1K0.10.10.10.12K0.260.420.580.74(1)该实验中保持恒温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表中数据对比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当光照强度为1K lux时,实际光合量都为0.1umol。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植物对外界CO2转换率为___________。设外界CO2浓度为5.4 umol/h,则该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实际光合量为_________________ umol/h。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的含量,温度等;其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请根据右图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1)如果右图横坐标代表光照强度,其影响光合速率主要是影响 阶段,此时内部限制性因素最可能是 。若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为c,则阳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最可能是 。(2)如果右图横坐标代表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 来影响光合速率。若d曲线表示干物质量,b表示呼吸量,则图中表示光合实际量的曲线是_________;植物长期处于C温度条件下,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 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若右图表示叶面积(横坐标表示)与光合作用(曲线d)和呼吸作用(曲线b)两个重要生理过程的关系, 则b、d两条曲线所围成的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右图横坐标代表CO2的含量,CO2的含量影响光合作用主要是影响 的产生,此时内部限制性因素最可能是 __________。4.(一图多问!) (1)若纵坐标代表一个初级消费者的种群密度,横坐标代表时间,那么出现AB段的原因是什么?(2)若纵坐标代表酶的催化效率,横坐标代表温度,那么B点所对应的横坐标有何生物学意义?AB段表示什么?BC段表示什么?(3)若纵坐标代表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横坐标代表正常人饭后的时间,从糖代谢的角度考虑,出现BC段的原因是什么?(4)纵坐标代表某植物器官的生长情况,横坐标代表生长素浓度的变化,那么,该图反映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5)纵坐标代表发酵罐中的菌体数量,横坐标代表温度或PH值,那么,该图反映菌体数量随温度或PH值的变化规律是什么?5.把几百粒浸泡过的豌豆种子播于松散的锯末层里,每隔5天取20粒切碎并加热到恒重,然后把20粒种子或幼苗的干重同生长时间作图。图中的哪一条曲线是所获得的结果? 7.右图表示人体某一个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中染色体(阴影)和DNA分子数(无阴影)在A、B、C、D四个不同的时期的统计数据,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8.下右图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其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点与点相比较,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点与点相比较,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低、高 B.低、基本一致C.高、高 D.高、基本一致9.下表的资料显示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Ⅰ——Ⅳ4种不同溶液,1h后质量转变的百分率。由表可知溶液浓度最低的是 溶液马铃薯质量转变百分率Ⅰ+5%Ⅱ-5%Ⅲ-3%Ⅳ0%A.溶液Ⅰ B.溶液Ⅱ C.溶液Ⅲ D.溶液Ⅳ10.下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肝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 B.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C.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图中①②④构成了人体肝细胞的内环境 12.(多选)右图是从一种二倍体生物体内获得的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描述中存在问题的是A.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染色体、纺锤体及赤道板B.图示细胞的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基因重组C.此时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D.这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多糖是糖元,二糖是蔗糖13.右图为某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⑴该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 。⑵若该细胞被某病毒寄生,则合成病毒衣壳粒的场所是[ ] 。⑶若该细胞能释放干扰素,则该细胞是由 增殖分化而来。⑷若该细胞是精巢中的某个细胞,即将进入分裂期,你将看到的染色体数目最多为 N。⑸若该细胞是人体肝细胞,则接受胰岛素信号刺激的是 。14.(10分)某小组学生观察到某大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食虫鸟和蛇类等动物活动,决定调查农田中大麦与狗尾草的种群密度,并探究各生物之间的关系。(1)调查种群密度时,所取样方为长和宽各1m的正方形,各样方的统计株数如下表:样方123456大麦152148143158143138狗尾草4774611根据上表数据,可计算出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麦的种群密度估计值为 株/m2。(2)该农田中,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 。请依据调查情况,在方框内表示该农田中可能形成的食物网。(3)上述食物网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 ;该食物网中没有反映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4)若某一种食草昆虫的食物中,大麦和狗尾草之比是4∶1,则该昆虫增加1克体重,至少需要消耗大麦 克。(5)研究中发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种植大麦和狗尾草,它们都生长良好。如果把二者的种子混匀后播种,则大麦正常生长,而狗尾草生长得明显矮小。学生们设想是大麦的根部分泌物抑制了狗尾草的生长。为了验证这一设想,他们用完全培养液(甲)、已培养过大麦的培养液(乙)做了以下实验:把长势相同的狗尾草幼苗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株。A组用甲液培养,B组用乙液培养,实验容器、空气、光照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组狗尾草的生长情况明显不如A组。由此得出结论:大麦的根部的某些分泌物会抑制狗尾草的生长。请分析上述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15.下面是一系列与高中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图形,请据此回答问题:(1)如用上述材料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等实验,你认为可选用的依次是 。(填写图中序号)用紫色洋葱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选用的是它的鳞片叶表皮,原因是其细胞中具有 。E图为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个经第二次加清水处理后的细胞示意图,原生质层由其中的 组成,此时细胞处于 过程中。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观察部位则是洋葱的 ,细胞大多处于F图中的 时期。16.下图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2)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A.使废物资源化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D.人占有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3)蘑菇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4)右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一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在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型。K值的含义是 ,如果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该值 (填“能”或“不能”)发生改变。参考答案:1. (2)20℃ 50℃ (3)第一小时内 (4)高温对马铃薯质量增幅较大(5)在50℃,马铃薯方块的质量出现短暂增加后,便会长时期减少,这意味着细胞内物质散失至四周的水中,上述情况只可能在马铃薯块细胞膜受到破坏后才会发生(2分)2. (1)无关变量保持一致 外界CO2的浓度 光照强度(2)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中所需的CO2全部由呼吸作用提供(3)0.8 0.823.(1)光反应;色素的数量;a (2)酶的活性 a 能,光合作用净积累量大于零 (3)在叶面积指数0-C时,有机物的积累量. (4)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的含量;4. C 5. A 7.B 8.A 9.A 10.A 12.AD 13. (1)细胞质基质(2)[12]核糖体 (3)T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 (4)4N ⑸细胞膜上的糖蛋白14. (1)147 (2)生物群落 (3)蛇 分解者 (4)4(5)不一定 B组狗尾草生长情况不良的原因,可能是乙液中缺乏营养物质,不一定是大麦的根部分泌物的抑制作用15. ⑴A、C ⑵(紫色)大液泡 ②③④ 质壁分离复原 (根尖)分生区 e 16. (1)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2)ABC((3)分解者 (4)增长 环境所能承载的这一种群的最大值 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