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3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感受化学在改善环境方面的重大责任;2.知道酸雨成因和危害以及防止方法。【旧知回顾】1.你认为目前中国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是______________。2.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污染约__________。【新知学习】1.我国主要的空气污染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我国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酸雨(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形成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硫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途径一:在空气中的尘埃等作用下,二氧化硫被氧化成三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途径二: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防治空气污染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检测】1.以下物质不作为空气污染物计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的是( )A.CO2B.SO2C.COD.PM10、PM2.52.造成空气污染物超标的原因之一是( )A.大量燃烧含硫煤排放的废气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C.植物的光合作用D.人的呼吸3.下列关于“酸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酸雨对建筑物有很强的腐蚀作用B.pH<5.6的雨水,就可以视为“酸雨”C.因“酸雨”有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所以“酸雨”对农业有害也有利D.二氧化碳的任意排放是选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4.防治空气污染是保护人类生存、保障社会持续发展的全球性大事,目前人们正在采取多种措施防治空气污染,下列措施中你不赞成的是( )A.监测空气质量B.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C.积极开发洁净能源D.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单元3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水污染的成因,探究净水的原理;2.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知道一些常见的回收方法。【旧知回顾】1.固体废弃在分类回收时可以分为____类,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所知道的水体污染源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知学习】1.水体污染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 水体污染的危害:(1)重金属和农药等有毒物质危害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2)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3)海洋上泄露的石油,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3.活动探究:污水处理——讨论污水净化装置中各物质的作用。4.水污染的治理与防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固体废弃物的危害(1)分解产生有毒气体污染_______;(2)埋入地下破坏_______;(3)倾入河流、海洋污染_______,危害生物。6.垃圾中含有人类生存和从事生产生活需要的“半成品”或“原材料”。所以垃圾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7.一般垃圾的处理方法有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自我检测】1.“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 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 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A.氧化物 B .盐 C.金属或合金 D.碱2.水污染在全球相当普遍,下列采取的措施可以减少水污染的是( ) ①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再排放;②农业上控制化肥和农药 的使用; ③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等气体的排放;④提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②④ D.全部3.用直线把下列水污染的来源和它的实例连接起来:水污染来源 水污染实例A.工业污染 ①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B.农业污染 ②用含磷洗衣粉洗衣后直接排放污水C.生活污染 ③冶金工业的废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3《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第一课时学案.doc 9.3《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第二课时学案(无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