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辅导授课案 教师: 学生: 时间: 年 月 日 第 次课 内容(课题)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物质的溶解教学目的 ①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②掌握溶解度的定义 ③学会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④掌握稀释计算 重难点 ①浓硫酸稀释的计算 ②根据溶解度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考点梳理(我都会!)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溶液有溶质和溶剂组成①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 ②被溶解的物质叫 ③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 、 的混合物,叫 (2)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物质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形成过程( )悬浮在液体里( )分散在液体里固、液、气体溶解在液体里久置是否分层久置( )久置( )特点不均一、不稳定( )、( )举例石灰水、泥水、血液牛奶、肥皂水糖水、食盐水(3)由 种(大于等于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 2.物质的溶解(1)物质在液体中的 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的物质其 强弱不同。(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内部因素是 ,外界因素主要是 。气体物质(如二氧化碳)还受 影响,压强越大,溶解性 。(3)物质溶解时,有的温度会升高,如 ;有的温度会下降,如 ;有的温度变化不大,如 (4)我们把在 下,在 溶剂里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5)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 (填“无关”或“有关”)。浓溶液 (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下同)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是不饱和溶液。但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 。(6)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 、 (7)我们常用 来定量地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即在 下,某物质在 溶剂中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用符号S表示,单位为 。(8)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的物质,一般称为 物质;溶解度在1-10克的物质为 物质;溶解度在0.01-1克的物质为 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质为 物质。(9)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个别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 (10)溶解度的计算:由于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的质量比是确定的,因此溶解度(S)跟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和溶液三者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定量关系: m溶质 S m溶质m溶剂 100克 m溶液 (11)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许多,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常用 来定量表示溶液的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计算公式: 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12)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P%)与溶解度(S)的关系: P%=S/(100克+S)×100%或S=100P/(100-P)克(13)溶液稀释问题的特点: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即: 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由于液体称量比较麻烦,而用量筒量取体积比较方便,所以计算时可能会涉及溶液的体积,这时要通过 来进行计算(公式为ρ= )(1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① (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② (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③ (后装瓶,并贴上标签)二、随堂快练(我能行!)1.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食用油 B.白醋 C.白糖 D.食盐2.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①牛奶与水 ②植物油与汽油 ③冰与水 ④泥土与水 ⑤面粉与水 ⑥砂糖与水A.②⑤ B.③⑥ C.③⑤ D.②⑥3.从一杯食盐水的上部取出一部分,测得它的密度是a克/厘米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它的密度应该是( )A.大于a克/厘米3 B.小于a克/厘米3 C.等于a克/厘米3 D.变化不定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无色、稳定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5.下列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的是( )A.硝酸铵固体 B.生石灰 C.氯化钠固体 D.氢氧化钠6.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 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克 B. 20℃时,100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克C. 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 20℃时,将36克氯化钠溶解于100水中,所得溶液为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7.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8.配置5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蒸发皿 B.玻璃棒 C.烧杯 D.量筒9. 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A.溶质质量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相同10.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下图所示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取一定量的NaCl B.称取3gNaCl C.量取47mL水 D.溶解11. 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则在t℃时100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m溶质:m溶剂= ;m溶质:m溶液= m溶剂:m溶液= 12.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在20℃时,将40克食盐放入100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一定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其中含有 克食盐固体不溶解,溶液的质量为 克,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13. 稀释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mL)的浓硫酸,配制500mL溶质质量分数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mL),稀释时需用水的体积约为( )A.436.8毫升 B.453.7毫升 C.456.0毫升 D.458.3毫升14.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三种不同物质,充分震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固体,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请回答:(1)甲试管中是 液,乙试管中是 液,丙试管中是 液.(2)若其他条件不变,则三支试管静置片刻后,看到甲中 ,乙中 ,丙中 .(填“分层”或“不分层”)(3)这三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 ,它的特点是 .15.将100克10%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多少:(1)蒸发掉一半的水(无氯化钠析出): (2)原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完全溶解: (3)蒸发掉50克水 (无氯化钠析出): (4)向原溶液中加入100克水: 16.已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克。试计算在50℃下:(1)120克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2)25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的氯化铵的质量(3)用10克氯化铵配制成饱和溶液,最多可加水的质量(4)将39克氯化铵和50克水混合,能否得到饱和溶液17、在100克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0克水后,溶液中( )A溶剂质量增加了一倍 B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了一倍 C溶质质量增加了一倍 D溶液质量增加了一倍18、向80g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g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A.32% B.64% C.70% D.75%19、一定温度下,向42克水中加入10克固体A,充分搅拌后,容器底部仍有2克固体没有溶解,则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A、16% B、19.05% C、23.8% D、35.02%20、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在该温度下将20克食盐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A、70克 B、69克 C、68克 D、67克21、某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克,则此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的质量比例关系式正确的是( )A溶液:溶质=4:1 B溶液:溶质=5:1 C溶剂:溶质=4:1 D溶剂:溶质=5:122、将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50℃(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硝酸钾的溶解度 D.溶质的质量分数23、下列既能影响食盐溶解能力的高低,又能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是( )①温度②颗粒大小③是否搅拌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24、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是(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温度 D.溶剂的量25、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温度等环境条件有关 B.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能力一定越强C.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般不同 D.有些物质在水中不能溶解,却可以溶解在其他物质中26、如图所示,把内装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木块上,然后往烧杯里加入硝酸铵使之溶解,不久拿起烧杯时发现木块粘在烧杯的底部,说明硝酸铵溶解时要______热量,使温度______而木块上的水结冰的缘故.27、将一定温度下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一定能成功的是( )A.降温 B.升温 C.加入溶质 D.蒸发溶剂28、在一定温度下,往一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硝酸钾晶体并充分搅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质量减少 B.晶体质量增加 C.溶液的质量不变 D.溶液的质量增加29、有一杯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下列做法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 往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 B. 将溶液升温 C. 将溶液降温 D. 恒温蒸发部分溶剂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C 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D 在一定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总要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31、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的饱和食盐水,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发现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这说明(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均未改变 D.溶液比原来要浓一些32、请根据题意,选择下列词语填空:“饱和”“不饱和”“浓”“稀”“多”“少”“一定”或“不一定”.已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和熟石灰的质量分别为36g和0.17g,现有甲、乙两只烧杯各盛100g水,在20℃时,分别进行如下实验:(1)在甲烧杯中加入30g 食盐,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甲,则甲为______溶液.由于此溶液中溶质含量较______,所以属于______溶液.(2)在乙烧杯中加入1g熟石灰,充分搅拌后得浑浊液体,过滤得到溶液乙,则乙为______溶液.由于此溶液中溶质含量较______,所以属于______溶液.由实验可知,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______是饱和溶液,稀溶液______是不饱和溶液.33、20℃时,将不同质量的氯化钠固体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氯化钠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其中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34、下列因素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关的是( )①溶质的多少?②溶质的性质?③溶剂的多少?④溶剂的性质?⑤溶液是否饱和?⑥是否搅拌?⑦温度.A. 全部 B. ②④⑦ C. ②④⑤⑦ D. ②③④⑤⑥35、20℃时,50克水中溶解18克食盐恰好饱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食盐的溶解度是18克 B.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8克C.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D.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36、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表判断(1)判断下列叙述的对错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②20℃时,100克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克硝酸钾( )③将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该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④将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⑤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约为31.6%( )⑥20℃时,7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得到不饱和溶液( )⑦80℃时,134.5g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60℃时有59g硝酸钾析出( )⑧60℃时,105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95g水后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27.5%( )(2)60℃时,把55克硝酸钾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最多可配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克(3)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1.6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克,该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20℃时,向100g水中加入硝酸钾,若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5)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上述(3)中所得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___(填字母)。A. 冰 B. 浓硫酸 C. 硝酸铵 D. 干冰 E. 氢氧化钠 F. 氧化钙37、有A.B.C三种物质.20℃时分别溶解在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已知A物质1 g溶解后得到11 g饱和溶液,B物质130 g制成1150 g溶液,C物质25 g溶解在350 g水里.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A > B >C B. B>A>C C. B> C > A D. C >B>A38、t℃,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图中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C. 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D. 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m<W=Z39(*)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克水(部分)后,析出2克晶体(不含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溶质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克固体溶质,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 )A.13.3克 B.26.7克 C.33.3克 D.40克40、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不可采用的方法有( )A.加入固体氢氧化钠12.5g B.将溶液中溶剂水蒸发一半 C.加入50g40%的氢氧化钠溶液 D.蒸发掉50g水41、将5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2、将80g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求需加水的质量 .43、把25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5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问混合后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三、作业1、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 溶质的质量 B. 溶剂的质量 C. 溶液的质量 D. 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2、下列方法中,不能使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蒸发溶液 B.降温 C.加入氯化钠 D.加入硝酸钾3、可以证实某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不变D.加热到30℃时,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4、在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水后,溶质的溶解度(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一定变5、在100g?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0g水后,溶液中( )A. 溶质质量增加了一倍B. 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了一半C. 溶剂质量增加了一倍D. 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了一倍6、现有ag某溶液,其中含溶剂bg,则此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 a/b ×100% B. (a-b)/b ×100% C. b/(a+b) ×100% D. (a-b)/a ×100%7、向80g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g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A.32% B.64% C.70% D.75%8、一定温度下,向42克水中加入10g固体A,充分搅拌后,容器底部仍有2g固体没有溶解,则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A.16% B.19.05% C.23.8% D.35.02%9、现有30℃时10%的硝酸钾溶液100克(1)若加入10克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2)若加入10克硝酸钾,且全部溶解,则溶解后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3)若把原溶液蒸发掉20克水后,且无溶质析出,则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4)若把原溶液蒸发掉60克水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有硝酸钾固体2克析出,则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5)若要使原溶液的浓度变为5%,则应加水______克.10、将100g质量分数为20%的某物质溶液加水稀释成10%,应加水( )A.20g B.50g C.100g D.120g11、100克质量分数为15%的KNO3溶液与50克质量为40%的硝酸钾溶液混合,所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30% B.23.3% C.40% D.15% 教师: 学生: 时间: 年 月 日 第 次课 内容(课题)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物质的溶解教学目的 ①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②掌握溶解度的定义 ③学会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④掌握稀释计算 重难点 ①浓硫酸稀释的计算 ②根据溶解度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考点梳理(我都会!)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溶液有溶质和溶剂组成①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 溶剂 ②被溶解的物质叫 溶质 ③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 均一 、 稳定 的混合物,叫 溶液 (2)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物质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形成过程(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 小液滴 )分散在液体里固、液、气体溶解在液体里久置是否分层久置(分层)久置(不分层)特点不均一、不稳定(均一 )、(稳定 )举例石灰水、泥水、血液牛奶、肥皂水糖水、食盐水(3)由 2 种(大于等于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 混合物 2.物质的溶解(1)物质在液体中的 溶解 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的物质其 溶解能力 强弱不同。(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内部因素是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外界因素主要是 温度 。气体物质(如二氧化碳)还受 气压 影响,压强越大,溶解性 越大 。(3)物质溶解时,有的温度会升高,如 氢氧化钠 ;有的温度会下降,如 硝酸铵 ;有的温度变化不大,如 氯化钠 (4)我们把在 一定温度 下,在 一定质量 溶剂里 不能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能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5)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 无关 (填“无关”或“有关”)。浓溶液 不一定 (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下同)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不一定 是不饱和溶液。但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 浓 。(6)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加溶剂 、 升温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降温 、 蒸发溶剂 、 加溶质 我们常用 溶解度 来定量地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即在 一定温度 下,某物质在 100克 溶剂中达到 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用符号S表示,单位为 克 。(8)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的物质,一般称为 易溶 物质;溶解度在1-10克的物质为 可溶 物质;溶解度在0.01-1克的物质为 微溶 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质为 难溶 物质。(9)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变大,个别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 氢氧化钙 (10)溶解度的计算:由于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的质量比是确定的,因此溶解度(S)跟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和溶液三者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定量关系: m溶质 S m溶质m溶剂 100克 m溶液 S/(S+100克) (11)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许多,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常用 溶质质量分数 来定量表示溶液的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计算公式: 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密度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质量分数 (12)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P%)与溶解度(S)的关系: P%=S/(100克+S)×100%或S=100P/(100-P)克(13)溶液稀释问题的特点: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即: 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由于液体称量比较麻烦,而用量筒量取体积比较方便,所以计算时可能会涉及溶液的体积,这时要通过 密度公式 来进行计算(公式为ρ= m/v )(1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① 计算 (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② 称量 (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③ 溶解 (后装瓶,并贴上标签)二、随堂快练(我能行!)1.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A. 食用油 B.白醋 C.白糖 D.食盐2.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B )①牛奶与水 ②植物油与汽油 ③冰与水 ④泥土与水 ⑤面粉与水 ⑥砂糖与水A.②⑤ B.③⑥ C.③⑤ D.②⑥3.从一杯食盐水的上部取出一部分,测得它的密度是a克/厘米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它的密度应该是( C )A.大于a克/厘米3 B.小于a克/厘米3 C.等于a克/厘米3 D.变化不定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溶液一定是均一、无色、稳定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5.下列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的是( A )A.硝酸铵固体 B.生石灰 C.氯化钠固体 D.氢氧化钠6.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B )A. 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克 B. 20℃时,100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克C. 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 20℃时,将36克氯化钠溶解于100水中,所得溶液为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7.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8.配置5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 )A.蒸发皿 B.玻璃棒 C.烧杯 D.量筒9. 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A )A.溶质质量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相同10.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下图所示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C ) A.取一定量的NaCl B.称取3gNaCl C.量取47mL水 D.溶解11. 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则在t℃时100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m溶质:m溶剂= 2:5 ;m溶质:m溶液= 2:7 m溶剂:m溶液= 5:7 12.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在20℃时,将40克食盐放入100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一定是 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其中含有 4 克食盐固体不溶解,溶液的质量为 136 克,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36:100:136 13. 稀释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mL)的浓硫酸,配制500mL溶质质量分数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mL),稀释时需用水的体积约为( B )A.436.8毫升 B.453.7毫升 C.456.0毫升 D.458.3毫升14.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三种不同物质,充分震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固体,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请回答:(1)甲试管中是 乳浊 液,乙试管中是 悬浊 液,丙试管中是 溶 液.(2)若其他条件不变,则三支试管静置片刻后,看到甲中 分层 ,乙中 分层 ,丙中 不分层 .(填“分层”或“不分层”)(3)这三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 丙 ,它的特点是 均一、稳定 .15.将100克10%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多少:(1)蒸发掉一半的水(无氯化钠析出): 22.2% (2)原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完全溶解: 18.2% (3)蒸发掉50克水 (无氯化钠析出): 20% (4)向原溶液中加入100克水: 5% 16.已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克。试计算在50℃下:(1)120克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 40(2)25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的氯化铵的质量 12.5(3)用10克氯化铵配制成饱和溶液,最多可加水的质量 20(4)将39克氯化铵和50克水混合,能否得到饱和溶液 饱和17、在100克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0克水后,溶液中( D )A溶剂质量增加了一倍 B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了一倍 C溶质质量增加了一倍 D溶液质量增加了一倍18、向80g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g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B )A.32% B.64% C.70% D.75%19、一定温度下,向42克水中加入10克固体A,充分搅拌后,容器底部仍有2克固体没有溶解,则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A )A、16% B、19.05% C、23.8% D、35.02%20、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在该温度下将20克食盐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C )A、70克 B、69克 C、68克 D、67克21、某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克,则此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的质量比例关系式正确的是( D )A溶液:溶质=4:1 B溶液:溶质=5:1 C溶剂:溶质=4:1 D溶剂:溶质=5:122、将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50℃(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C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硝酸钾的溶解度 D.溶质的质量分数23、下列既能影响食盐溶解能力的高低,又能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是( D )①温度②颗粒大小③是否搅拌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24、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是( D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温度 D.溶剂的量25、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温度等环境条件有关 B.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能力一定越强C.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般不同 D.有些物质在水中不能溶解,却可以溶解在其他物质中26、如图所示,把内装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木块上,然后往烧杯里加入硝酸铵使之溶解,不久拿起烧杯时发现木块粘在烧杯的底部,说明硝酸铵溶解时要_吸收__热量,使温度_下降__而木块上的水结冰的缘故.27、将一定温度下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一定能成功的是( C )A.降温 B.升温 C.加入溶质 D.蒸发溶剂28、在一定温度下,往一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硝酸钾晶体并充分搅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晶体质量减少 B.晶体质量增加 C.溶液的质量不变 D.溶液的质量增加29、有一杯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下列做法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C )A. 往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 B. 将溶液升温 C. 将溶液降温 D. 恒温蒸发部分溶剂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C 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D 在一定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总要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31、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的饱和食盐水,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发现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这说明( B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均未改变 D.溶液比原来要浓一些32、请根据题意,选择下列词语填空:“饱和”“不饱和”“浓”“稀”“多”“少”“一定”或“不一定”.已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和熟石灰的质量分别为36g和0.17g,现有甲、乙两只烧杯各盛100g水,在20℃时,分别进行如下实验:(1)在甲烧杯中加入30g 食盐,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甲,则甲为_不饱和_溶液.由于此溶液中溶质含量较_多_,所以属于_浓__溶液.(2)在乙烧杯中加入1g熟石灰,充分搅拌后得浑浊液体,过滤得到溶液乙,则乙为_饱和_溶液.由于此溶液中溶质含量较__少_,所以属于__稀__溶液.由实验可知,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_不一定__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_是不饱和溶液.33、20℃时,将不同质量的氯化钠固体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氯化钠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其中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D )34、下列因素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关的是( B )①溶质的多少?②溶质的性质?③溶剂的多少?④溶剂的性质?⑤溶液是否饱和?⑥是否搅拌?⑦温度.A. 全部 B. ②④⑦ C. ②④⑤⑦ D. ②③④⑤⑥35、20℃时,50克水中溶解18克食盐恰好饱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食盐的溶解度是18克 B.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8克C.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D.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36、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表判断(1)判断下列叙述的对错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 )②20℃时,100克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克硝酸钾( × )③将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该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 )④将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 )⑤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约为31.6%( × )⑥20℃时,7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得到不饱和溶液( √ )⑦80℃时,134.5g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60℃时有59g硝酸钾析出( × )⑧60℃时,105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95g水后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27.5%( √ )(2)60℃时,把55克硝酸钾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最多可配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105 克(3)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1.6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131.6_克,该溶液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20℃时,向100g水中加入硝酸钾,若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升温或加溶剂__。(5)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上述(3)中所得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A、C、D___(填字母)。A. 冰 B. 浓硫酸 C. 硝酸铵 D. 干冰 E. 氢氧化钠 F. 氧化钙37、有A.B.C三种物质.20℃时分别溶解在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已知A物质1 g溶解后得到11 g饱和溶液,B物质130 g制成1150 g溶液,C物质25 g溶解在350 g水里.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 ) A. A > B >C B. B>A>C C. B> C > A D. C >B>A38、t℃,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图中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C. 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D. 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m<W=Z39(*)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克水(部分)后,析出2克晶体(不含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溶质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克固体溶质,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 D )A.13.3克 B.26.7克 C.33.3克 D.40克40、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不可采用的方法有( B )A.加入固体氢氧化钠12.5g B.将溶液中溶剂水蒸发一半 C.加入50g40%的氢氧化钠溶液 D.蒸发掉50g水41、将5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6.7% 42、将80g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求需加水的质量 200g .43、把25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5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问混合后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5%三、作业1、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 )A. 溶质的质量 B. 溶剂的质量 C. 溶液的质量 D. 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2、下列方法中,不能使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C )A.蒸发溶液 B.降温 C.加入氯化钠 D.加入硝酸钾3、可以证实某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C )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不变D.加热到30℃时,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4、在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水后,溶质的溶解度( C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一定变5、在100g?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0g水后,溶液中( B )A. 溶质质量增加了一倍B. 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了一半C. 溶剂质量增加了一倍D. 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了一倍6、现有ag某溶液,其中含溶剂bg,则此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D )A. a/b ×100% B. (a-b)/b ×100% C. b/(a+b) ×100% D. (a-b)/a ×100%7、向80g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g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B )A.32% B.64% C.70% D.75%8、一定温度下,向42克水中加入10g固体A,充分搅拌后,容器底部仍有2g固体没有溶解,则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A )A.16% B.19.05% C.23.8% D.35.02%9、现有30℃时10%的硝酸钾溶液100克(1)若加入10克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9.1%___.(2)若加入10克硝酸钾,且全部溶解,则溶解后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18.2%____.(3)若把原溶液蒸发掉20克水后,且无溶质析出,则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12.5%___.(4)若把原溶液蒸发掉60克水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有硝酸钾固体2克析出,则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21.1%___,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11.1g_.(5)若要使原溶液的浓度变为5%,则应加水__100____克.10、将100g质量分数为20%的某物质溶液加水稀释成10%,应加水( C )A.20g B.50g C.100g D.120g11、100克质量分数为15%的KNO3溶液与50克质量为40%的硝酸钾溶液混合,所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B )A.30% B.23.3% C.40% D.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案:第一章 1.4 1.5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物质的溶解.docx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案:第一章 1.4 1.5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物质的溶解(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