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能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
科学探究目标:
能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比较月球和太阳的相同点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发展对月球探索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月球是对地球有影响的。
教学重点: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教学难点:
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并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月球资料卡片,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同学们,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天空,当我们吟诵“举头望明月”时,自然就特别关注这个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
你知道月球是一个怎样的星球?(学生试着回答)
月球还有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
二、探索
1、观察月球
出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照片。
比一比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
(都是球形的,正面和背面的颜色不同)
为什么颜色会不同呢?(因为地形不同,造成了颜色深浅不同)月球上都是什么样的地形呢?
2、根据资料,进一步了解月球基本情况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资料卡1——4,你们想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知识,可以读一读卡片上的资料。把你了解到的月球填在记录单上。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月球资料卡1——4”分小组学习。
分小组汇报交流。
3、模拟制造环形山
月球上主要的地形是环形山,(出示环形山图片)从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圆形,中间凹进去,边缘凸起)
我们要模拟制造环形山,需要用些什么材料?如何来操作?
材料: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小球
方法: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
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
试着撞击出大小重叠的“环形山”。
注意:a、球都要从同一高度(站立胸前)落下,不要把球落在托盘以外。
b、仔细观察不同的球撞击出来的坑有什么不同。
c、及时把发现简单记录下来(画图或文字)
小组汇报发现
(球大小轻重不同,撞击出的深浅和大小都不同)
4、比较月球和太阳的不同(填写维恩图)
相同:球形,没有生命
不同:温度,大小,太阳发光、月球不能,太阳离地球远、月球离地球近……
三、研讨
1、通过前的探索,我们知道了月球的哪些特征?
2、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为什么?
四、拓展
月球对地球有哪些影响?(课下搜集月球对地球影响的资料)
潮汐,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水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
板书设计:
5、月球——地球的卫星
无水
无大气
昼夜温差大
不适合生存
环形山、月海
附:资料卡1——4,
实验记录单
月球资料卡1:(基本数据)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它的直径是地球的1/4稍大些,为3476千米。
表面积仅3800万平方千米,还不及亚洲的面积大。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月球的质量为7350亿亿吨。
其重力约为地球的1/6。
月球资料卡2:(运动方式)
月球的年龄约为45亿年。
月球并非圆球体,南北极半径比它的赤道半径短500米。
月球与地球距离:38.4万千米;绕地球一周所需的时间:27.5天(农历一个月)。
月球公转与自传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
月球资料卡3(地形特点):
月球上主要地形有:
1.月陆
月陆是月球上的高地,它的反照率比较高,因此从地球上看月陆会比较明亮,它是大面积的岩石覆盖,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年龄约41亿~46亿年。
2.环形山
环形山又称“月坑”,是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据统计,直径大于1km的环形山总数约有33000多个。
3.山脉
月球上还有山脉,这些山脉的命名也借用地球山脉的名字,有阿尔卑斯山脉等,其中最长的亚平宁山脉长约1000km。
4.月海
我们从地球上用肉眼看见月球表面暗黑的区域称作“月海”。月海虽然名字中有个海字,但实际上它是月球表面上广阔的低平原,并没有水。目前我们已知的月海有22个,其中最大的“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大约相当于半个中国的面积。
月球资料卡4:
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水。
那里满目荒凉,毫无生气,是一个没有生命活动的世界。
白天最热时,月表温度高达127℃,夜间最冷时,温度则可降到-183℃。
《月球——地球的卫星》记录单
班级: 小组:
我了解到的月球:
球落之前的沙面:
球落之后的沙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