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说课稿

资源简介




《影响价格的因素》说课稿
说教材:
《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题的内容。本框题对于前面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和后面“价格变动的影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经济生活》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题将用1课时来讲授。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影响商品价格常见的具体因素;理解商品价格与供求、价值的关系。
2.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3.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4.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意识,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重点和难点:
1.供求影响价格:供求影响价格理论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决定价格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学习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理解价格现象。价值决定价格理论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我们理解市场价格变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我们的教学重点。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理论性比较强,需要较强的的思维能力,由于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阅历较浅,理论基础单薄,接触新兴事物的机会较少,较难理解一些常识问题,因此我主要采取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经济现象,发展思辩能力。
1、直观演示法:利用PPT图片、短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讨论点拨法:主要针对本框题的三个重难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点拨。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新课,要求学生做好重难点内容标注。
调查市场上最近几周猪肉价格走势及其原因。
(二)温习旧课,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上一节内容,使学生能够知道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图片展示和情景设置(猪肉俏过唐僧肉的启示)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展示和分组讨论,以及习题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
1、供求影响价格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我通过对前面“导入新课”的例子——“猪肉俏过唐僧肉的启示”,进一步引申,点拨学生找出猪肉飞涨的原因,让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得出结论:各种因素影响价格都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影响价格的,进而得出供求关系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1)供不应求→买者竞争→价格上涨→物以稀为贵
(2)供过于求→卖者竞争→价格下降→货多不值钱
2、价值决定价格
这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我将通过安排学生事先录制视频短片:对比每斤猪肉与长白山野生人参的价格,以及不同品种的猪肉价格对比并进行设问、点拨归纳:
设问1: 为什么猪肉价格贵不过人参价格?由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得出:商品价格由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价值和价格成正比。

价值和价格关系图:


设问2、商品价值量是怎么确定的?让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总结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进而引导学生得出:价值量与劳动时间的关系。然后设置两道选择题进行知识巩固。
设问3、设计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针对目前的市场形势,为本镇的养猪户养殖生猪出谋划策”。从而得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4、通过讲解启发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推导出:价格与供求、价值的关系,再通过图表引导学生推出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六、课堂小结:(2-3分钟)再次回顾课堂的重、难点,加深学生理解、记忆。
七、板书设计:
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供求影响价格
(二)价值决定价格
1、商品的价值量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三)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八、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非常注重教学反思。课后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2.我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实际;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如何培养。






PAGE / NUMPAGE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