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四——历史部分 (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0】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四——历史部分 (3)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考2020】
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四——
历史部分(3)


1.(2016·温州)“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当代中国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材料一:他率领的船队,在二十八年中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普遍的欢迎。在榜葛剌,国王派大臣率几千人马到港口迎接,并陪到王宫。双方互赠礼物后,国王设宴招待。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中外交往的哪一史实?(2分)

材料二: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2)“在炮口的逼迫下”,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4分)

材料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它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的理
由。(4分)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在寻求复兴之路上开启了新的征程。







(4)“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结合材料一至材料四,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6分)(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2.(2018·金华)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断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坂级之间服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已经经历几大回合,……使党不能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央党史研究宣《中国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初期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指施的实质。
材料二:

(2)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结合材料二分析推动这一成就取得的一系列政策性因素。(本小题采用分层赋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3.(2019·嘉兴桐乡、海宁一模)右图所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近代惨遭外来侵略深重的地区,也是觉醒抗争先行的地区,还是当代改革开放走在前列的地区。
请回答:
(1)图示地区有哪两个城市近代最早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2分)










革命老人董必武对嘉兴情有独钟,1963年来嘉兴时,忆起四十二年前的往事,挥笔题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现在像董老这样钟情嘉兴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共产党员来到这里瞻仰红船,表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热诚。
指出发生在嘉兴并因此让董老对嘉兴情有独钟的那件历史大事,并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阐述这件历史大事的重大意义。(6分)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时发表主旨演讲,宣布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3)从区位和人文角度,列举嘉兴在新时代进一步开放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4.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1)材料一“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件事情?(2分)

材料二:“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在这时向全国发出抗战的宣言?(2分)

材料三:1947年,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3)材料三中这一历史转折点是指哪一事件?简述其意义。(4分)

材料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1911年的那场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4)材料四中所说的“事业”是指什么任务?(2分)

(5)利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6分)(要求:表述成文,逻辑严密。)








【备考2020】
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四——
历史部分(3) 参考答案
1.【答案】
(1)郑和下西洋。(2分)
(2)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反帝反封建(或反封建反侵略)。(2分)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分)
(4)本题采用分层评价,评分量表如下:
等级 等级描述 得分
水平5抽象拓展层次 在水平4的基础上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概括。材料运用充分,论证严密,表达清晰。 6
水平4关联结构层次 使用多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建立起联系,从历史、现实两个角度,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如“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符合当今世界时代主题”,并做出一定解释。材料运用较充分,论证较严密,表达较清晰。 4-5
水平3多点结构层次 使用多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得出结论,但未建构其逻辑关系或逻辑关系不严密。 3
水平2单点结构层次 使用一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就直接得出结论,如从“郑和下西洋、抗日战争胜利”中得出结论;或对材料解读单一,史实与结论没有联系。 1-2
水平1无结构层次 没有应答;应答与中国和平发展无关,如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等;同义反复。 0
示例:
中国有着热爱和平的传统,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见证了中外友好往来。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里,中国遭受列强的长期侵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段苦难的历史让中国深知和平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综上所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



2. 【答案】
(1)措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2)本小题采用分层评价,略。


3. 【答案】
(1)上海和宁波。(2分)
(2)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分)
层次一 只简单照搬课文中阐述意义的话 1分
层次二 联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及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作用,阐释“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2—3分
层次三 在第二层次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红船精神”的影响,且条理清楚,表达准确 4—5分
阐述意义的5分实行分层评价赋分。
答案示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依靠工农群众,成功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中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至今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动力。
(3)嘉兴毗邻中国经济中心上海,位于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嘉兴交通运输便利,铁路、公路、河流密集;嘉兴滨临东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列为沿海开放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嘉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经济等独特优势;中央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嘉兴进一步开放发展新的政策支持。(4分。每点2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4.【答案】
(1)南昌起义(2分)
(2)“七七”事变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分)
(3)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2分)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2分)
(4)反帝反封建。(2分)
(5)(6分)
示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后,面对蒋介石挑起的内战,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总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排除万难,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 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中国政府“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了众多亚非国家的响应。
▲ 1978年至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率为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三倍多,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教育网
▲ 2013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由1978年的2.3%上升到近30%。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彼此互惠互利,共享发展成果。
▲ 2015年,中国向联合国赠送“和平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感谢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所作的贡献。
21教育网





嘉兴

金山

宁波

镇海

苏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