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考2020】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五——历史部分(4)1.(2015·温州)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源,有过友好交往,也有过战争厮杀。作为21世纪的大国,面向未来,中日关系将往何处去?材料一:隋唐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次高潮,两国人民谱写了极其壮丽的篇章。——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1)列举一例该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2分) 材料二:1873年,同治皇帝接受外国公使觐见那一回,主持仪式的大臣,把品级较高的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的班次排到了品级较低的英、法、俄、德、美公使的后面,以寓区别对待之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1898年,光绪皇帝在会晤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时表示:“贵国维新以来之政治,为各国所称许。”并希望伊藤博文能向中国详细介绍“变法之顺序、方法等事”。——摘编自邓嗣禹、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2)材料表明清朝统治者对日本的态度有何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材料四:大陆政策是近代日本对亚洲大陆的长期侵略政策。其基本内容是,首先侵占朝鲜,然后侵占中国东北,进而扩展到整个中国,获得在东亚的霸权。——摘编自宋志勇、田庆立《日本近现代对华关系史》(3)大陆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日关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试举一例。(2分)材料五:1945年日本战败,抗日战争结束;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进入21世纪,中日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4)结合材料一至材料五,运用所学知识论证中日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6分)(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21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2.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的自我调节。 ——伏尔泰材料二 人们曾想使君主以专制主义支配法律,但是任何事物与专制主义联系在一起都会丧失其力量。中国的专制主义在灾难深重的巨大压力下,也曾试图给自己套上锁链,但最终完全徒劳无益;它用自己的锁链武装起自己,而且变得更加凶残。因此,中国是一个以恐怖为原则的专制主义的国家。或许在最初的朝代,帝国的疆域还没有如此广大,政府的专制主义倾向稍逊;而如今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孟德斯鸠极力倡导的“权力制衡”精神,是对图所示中国大衙门“相互制约”精神的抄袭吗?请发表你的看法(6分,要求史论结合,表述简洁)(2)据材料二,指出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专制主义加强的原因。他对当时中国政治特点的认识是否符合实际?(4分)3.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东方在社会前进的竞赛中输给了西方,西方世界优势形成了。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和其他航海家的发现之旅主要目的也是帮助欧洲人找到富饶的中国。为什么哥伦布时代的欧洲人会认为中国是富饶的国度呢?……拜哥伦布所赐,欧洲人终于找到了财富。——摘编自(美)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材料二:孟德斯鸠指出:不但三个权力不应该结合在一起,就是两个权力也不应该集中在一个机构中。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当启蒙思想四处传播而大革命又即将爆发时,“君权神授”的理论已经动摇了,越来越多的人抛弃它。——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史近代史·上卷》等改编材料三:英国是一个岛国,新航路开辟后,处在世界商业通道的中心,由此刺激了英国的经济,让它向工业经济发展。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形成一种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工业革命是人的创造力的焕发,如果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型的,那么任何创造都会被扼杀在萌芽阶段。——据钱乘旦《英国通史》等改编(1)结合所学回答,哥伦布时代的欧洲人怎么知道当时“中国是富饶的国度”。(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2分) (3)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许多人提出不同解释。①有人认为地理位置是重要因素。②也有人认为根本因素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请你任选一个观点,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分) (4)运用上述材料所提及的事件及其影响,简述“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西方世界优势形成”的原因。(6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4.(2019·嘉兴海宁、桐乡二模)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4年至1927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声势之浩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中国的“大革命”。这场大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可以说是相共始终的。——摘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1)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并列举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一项成果。(材料一中已涉及的除外)(4分)材料二: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量搜捕并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政汉政府在7月15日宣布分共,宋庆龄、邓演达等被迫出走,国共关系全面破裂。大革命从此失败。——摘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2)联系材料二,指出国共关系破裂对中国革命历程带来的影响。(2分)材料三:“西安事变变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就内战来说,十年的内战,什么来结束内战?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结束了内战,也就是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合作,结束了他(蒋介石)的动摇。”——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报告记录,1936年12月27日 材料四:“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记录,1945年5月(3)结合材料一至材料四,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性。(6 分)(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备考2020】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五——历史部分(4) 参考答案1.【答案】(1)写出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即可。(2分)如:鉴真东渡。(2)变化:由轻视转变为钦佩,并打算向日本学习。(2分)原因: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变了落后的面貌,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或甲午战争的失败让清朝统治者对日本有了新的认识。(2分)(3)只要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侵华事件即可。(2分)如:九一八事变。(4)本题采用分层评价,评分量表如下:等级 等级描述 得分水平5抽象拓展层次 在水平4的基础上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概括。材料运用充分,论证严密,表达清晰。 6水平4关联结构层次 与多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建立起联系,结合国际背景,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如“中日两国友好交往是符合当今世界主题和两国利益的必然选择”,并对此做出一定解释。材料运用较充分,论证较严密,表达较清晰。 4-5水平3多点结构层次 使用多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但未建构其逻辑关系或逻辑关系不严密。 3水平2单点结构层次 使用一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就直接得出结论,如“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灾难,因此两国要友好交往”。对材料的解读角度单一,事件与影响没有联系。 1-2水平1前结构层次 没有应答;应答与中日友好交往无关,如中国复仇论、中美关系发展等;同义反复。 0答案示例:日本在隋唐时期积极向中国学习,促进了日本国内的社会发展;近代以来中国曾以日为师,通过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和制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与思想觉醒。但是,强大起来的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巨大灾难。实现邦交正常化后,中日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反映了中日经济发展的高度依赖性。很明显,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害。因此,发展中日友好关系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两国社会经济发展,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2.【答案】(1)采用分层评价(6分)示例:我认为孟德斯鸠极力倡导的“权力制衡”精神不是对图所示中国大衙门“相互制约”精神的抄袭。唐朝的“相互制约”是皇权之下中央政府内部的相互制约,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的是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彼此独立、互相监督,是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是维护民主制度的。(2)原因:专制权力不受约束,帝国的疆域日益扩大。,符合实际,当时中国正处在清王朝统治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4分)3.【答案】(1)《马可·波罗行纪》(有关中国遍地黄金的描述)在欧洲广为流传。(2分)(2)主张:反对专制制度;主张“三权分立”。(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3)选观点①。理由:英国是岛国,海上交通便利,易于开辟世界市场,刺激经济向工业发展;选观点②。理由: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这个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激发人的创造力。(2分)(4)本小题难度较大,建议采用分层评价:等级 等级描述 得分水平5 抽象拓展层次 在水平4的基础上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概括。对于材料运用充分,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严密,表达清晰。 5-6水平4 关联结构层次 材料运用较充分,论证较严密,表达较清晰。 3-4水平3 多点结构层次 使用多个材料,但未建构其逻辑关系或逻辑关系不严密。 2水平2 单点结构层次 对材料的解读角度单一,事件与影响没有联系。 1水平1 前结构层次 没有应答;应答内容与题意无关,如洋务运动。 0示例: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方国家资本的原始积累;启蒙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为即将到来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而欧美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之后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逐渐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4.【答案】(1)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2分)成果: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发动了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改组并发展了国民党。(写开展了 “大革命”,不给分,2分)(2)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2分)(3)本题采用分层评价,评分量表如下:等级 等级描述 得分水平4 抽象拓展层次 在水平3的基础上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概括。材料运用充分,论证严密,表达清晰。 5-6水平3 关联结构层次 与多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建立起联系,结合材料,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如“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发展,国共分裂导致大革命失败,陷入十年内战”,并对此做出一定解释。材料运用较充分,论证较严密,表达较清晰。 3-4水平2 多点结构层次 使用多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但未建构其逻辑关系或逻辑关系不严密。 2水平1 单点结构层次 使用一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就直接得出结论,如“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历程”。对材料的解读角度单一,事件与影响没有联系。 1答案示范: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发展,国共分裂导致大革命失败,中国陷入十年内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最终形成了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但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了内战,国共再次分裂,给国民带来巨大灾难。很明显,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所以,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2012年,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此举引发中国国内大规模抗议活动。▲2014年,我国将9月3日设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今年恰逢抗战胜利70周年,国务院决定这一天放假,以便于全国人民广泛参与各类纪念活动。▲日本右翼分子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多次篡改历史,企图抹煞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的罪行。▲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有个国际和平博物馆,它收集、整理并展示了许多二战期间日军犯下的战争罪行。▲中日双方经贸关系密切,1980年双边贸易总额为92亿美元,三十年后的2010年达到2977.7亿美元。在中日关系趋冷的2014年,双边贸易总额仍保持在3000亿美元以上。▲2015年4月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希望日本同中国一道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走下去”,“中日友好事业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亚洲和世界有利。”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