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备课参考一)教案(苏科版七年级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生物: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备课参考一)教案(苏科版七年级上)

资源简介

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在感性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根据本课的特点,上课时采用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分组讨论的方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教材的重点是生态系统的分类,难点是比较各个生态系统的状况。教师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作如下处理:
1、提供给学生有关生态系统的录像材料,在建立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生态系统是一个时间上的动态过程,而不能狭义地理解成一种边界清楚、结构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
2、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用教材的图片代替文字说明,这些图片能形象生动的说明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从而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3、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列举生态系统的类型。
4、注重情感教育。如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动物等。
课时安排:
第五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一课时
备课人:王桂珍
课题: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调查了解当地的生态系统,具体认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变化。
3、理解保护生态系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分类
教学难点:比较各生态系统的状况。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
导入新课
在地球表面,地形、气候千差万别,有广阔的陆地和浩瀚的海洋,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因此,生态系统也是多种多样的。
学习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1、生态系统划分为哪两大类。
2、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哪些?人工生态系统包括哪些?
3、说出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
4、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环保意识。
自学指导I
学生自学课本34页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划分成哪两大类?
2、什么是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哪些类型?
3、什么是人工生态系统?包括哪些类型?
点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学生理解记忆
自学指导II
学生自学课本34—36页后,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回答课本35页三个箭头分别指什么。
2、各个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3、具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什么生态系统?能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是什么生态系统?
点拨: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绿色水库”之称。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缺乏高大植物,动植物种类少。荒漠生态系统分布在寒冷或干旱区,生物稀少。
湿地生态系统典型的是沼泽,强调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人工生态系统中以农作物为主的是农田生态系统,以观赏动植物为主体的是园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人类。这说明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
学生根据课本图片理解记忆
自学指导III
观看有关生态系统的录像资料,然后
学生自学课本37—39页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片1-18和图1-19表现的内容是否是生态系统?为什么?
2、生态系统中比较稳定的成分是______.
中最不稳定的成分是______.
生态系统既是一个______的系统,也是一个______的系统。
点拨:判断是否是生态系统的依据:
生物部分: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
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生态系统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
群英会
根据对周围的调查,说出有哪些生态系统?并具体划分属于哪一类生态系统?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有没有被破坏的现象?怎么办?
点拨:生态系统有大有小,如:一块菜地、一个池塘、一片农田等。城市生态系统是我们的生活场所,休闲、娱乐的场所—公园属于园林生态系统。因此,人人从自身做起,爱护一草一木,不乱扔垃圾,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课堂检测
同步训练30--31页选择题。
七、课后作业:31页非选择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