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与环境》实验知识点解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稳态与环境》实验知识点解读

资源简介

《稳态与环境》实验知识点解读
1.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必修3P51)
(1)实验原理是什么?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浸泡难以生根的林木枝条,促进枝条生根,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
(2)实验步骤是怎么样的?
将生长素类似物配制成10-8mol/L、10-4mol/L、10-2mol/L三种浓度,剪取某种植株的枝条若干,分为A、B、C三组,浸泡一定时间,然后将其扦插在校园生物角的土壤中,观察枝条的长势情况。分析实验结果,提出促进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
(3)结果分析(必修3P52)
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和生长素相同,浓度适宜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浓度过高会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2.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必修3P68)
(1)方案设计过程是怎样的?
一、提出问题
培养一种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二、作出假设
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中的资源和空间变得有限,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
三、设计实验
①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丙等若干实验组。
②分别用等量培养液,在相同适宜环境中培养等量酵母菌。
③每天用血球计数板,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并作记录,连续7天。
④7天后,各组向全班汇报本小组7天的数据,算出每一天数据的全班平均值,根据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长。
四、实验过程
(一)材料用具
探究所需要的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0.1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二)方法步骤和记录
1、取相同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5ml肉汤培养液,塞上棉塞。
2、用高压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标记甲、乙、丙等。
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5ml,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液个数,做好记录。
4、将各试管送进恒温箱,25℃下培养7天。
(三)现象观察
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菌数 时间
(2.5×104个) (天)
组别
起始
1
2
3
4
5
6
7












平均
四、实验结论
1、根据表格平均值作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7天中的变化曲线。
2、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呈S型增长变化。
(2)实验讨论(必修3P68-69)
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你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这是为什么?使酵母菌在试管里分布均匀。
b.本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为什么?
不需要。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
c.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需要,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d.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
增加稀释的倍数
3.制作生态瓶(必修3P112)
(1)实验原理是什么?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型生态系统是可能的。
(2)实验材料有哪些?
蚯蚓8-10条,蜗牛5-7个,小乌龟2-3只。
浮萍、水草、蕨类植物和一些低矮杂草,仙人掌或仙人球2-3株。
玻璃板4-5m2,粘胶足量;沙土8-10kg,含腐殖质较多的花土40-50kg,自来水足量。
(3)方法步骤如何?
①按100cm*70cm*50cm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
②在生态缸底部铺垫沙土和花土,花土在下,一边高,一边低;沙土在上,沙土层层厚5-10cm。
③在缸内低处倒进水。
④将收集或购买的动物和植物放在生态缸中,其中浮萍、水草与小乌龟放在水中,仙人掌或仙人球移植到沙土上,蕨类植物和杂草移植到花土上,蚯蚓与蜗牛也放置在花土上。
⑤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4)实验结论是什么?
人工制作的生态缸,其生态系统可以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5)此设计实验成功的关键之处是什么?
①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
②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③定期观察,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④如果发现生态缸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记录下发现的时间。
4.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
(1)如何制定调查方案?
可分成4—6人的调查小组,到当地环保部门咨询,也可通过图书馆、刊物、互联网收集资料,最好有能说明问题的数据图表、图片等,把调查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分析导致环境污染的原因,讨论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数据的分析处理结论是什么?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关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的报告,1995年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875亿元,占当年GDP的3.27%。这一经济损失主要由3个部分造成:一是大气污染,二是水污染,三是固体废弃物和其它污染。中水污染造成的损失最为庞大,仅仅是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和排放的废弃物进入自然界水体所造成的水体污染而带来的损失,就达到了1428. 9亿元,占全部经济损失值的76.20%;酸雨也是一个“大杀手”,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16.1%;因悬浮颗粒物影响导致的人体健康损失估算为171亿元。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对黄河水污染危害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了惊人的黄河水污染账,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156亿元。山西省大同人用“挖了一堆煤,冒了一股烟,黑了一条河,留了一堆渣”来形容多年来挖煤发电的结果,送出去的是煤和电,留下的却是废渣、废水、废气。“三废”对环境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很多大城市就面临“垃圾围城”、水荒、酸雨、“毒雾”等侵害,为不注重环境保护面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