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次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即产生了新物质。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本科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知道米粉里含有淀粉,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发生变化,生成的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这属于化学变化。二、教学目标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2. 淀粉与碘酒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蓝紫色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3.会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的方法获得结论,并能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4.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三、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产生蓝紫色新物质。四、教学难点思考米饭出现淡淡甜味的原因。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很快就要小学毕业了,老师想送给你们2个字。(师打开白纸)咦,怎么没有字?那就让我把它变出来吧。(喷雾,显现加油2字)师:都看到字了吗?这就是老师送给你们的字。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路上不懈地努力,始终加油!为什么喷了东西字迹就会显现出来呢?学生猜测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找到答案。现在,我们一起开启解密之旅吧。(二)会变味的米饭1.回顾吃米饭经历:请说说你印象中米饭的有什么味道。学生讨论得出:咀嚼一会会出现甜味。小组猜测变甜的原因。2.学生齐读课本第30页资料:米饭是甜的的吗3.小结:米饭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消化转化为麦芽糖,而麦芽糖具有甜味。4.思考:米饭在嘴里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5.指名回答:(淀粉 → 麦芽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认识淀粉淀粉是家庭厨房的一种烹调用品,你见过淀粉吗?(评价: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下面我们将通过手、眼、鼻等器官近距离地来认识一下淀粉。想想说说淀粉有哪些特征?2.学生观察: 运用“看、摸、闻”等方法近距离观察淀粉,说说它的特征。小结:白色、粉末状、无气味、滑滑的物质。3.分组实验:淀粉与碘酒变化学生实验:取二滴碘酒滴在淀粉上面,仔细观察,淀粉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组实验:米饭与碘酒的变化5. 交流: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这种变化属于什么变化?(淀粉的颜色变成了蓝紫色,产生了蓝紫色的物质) 6.齐读课本30页:7.实验小结: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四)寻找淀粉的踪迹1.我们有了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碘酒,咱们就可以用碘酒来鉴别许多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下面我们就来检测同学们所带的食物中哪些含有淀粉吧2.实验探究步骤:我的猜测;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3.实验温馨提示:(1)每次检验,滴管不可以碰到食物。(2)不同的食物不要碰到一起,避免相互“污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对有争议的食物,可以重复多做一次或多次。(4)分工明确,实验完成后及时填写记录表 (5)实验完成,整理好实验材料 。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4.学生实验,并填写31页表格5.汇报交流:学生上台投影汇报(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介绍淀粉和碘酒反应的用途:检测假钞,治疗碘酒中毒(六)制作神秘的同学语录1.分析课前神秘两字的由来2.布置家庭小制作:同学们马上就要毕业了,你一定有很多的真心话想对你的同窗好友说,请你制作一封神秘的同学语录送予你的好友。提示步骤:(1)取一白色信纸(宣纸)(2)调制好淀粉液,并搅拌均匀。(3)用毛笔蘸着淀粉液把内容写在信纸上。(4)等信纸上字迹干后,无字信件就完成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