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而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2.过程与方法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教学准备?:手电筒、课件、模拟地球和月球的物体、科学记录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设计理念一、情景设疑导入。1.(播放PPT视频)请学生欣赏两个天文奇观。2.古代人们对日食和月食的恐慌,认为是天狗食日和天狗食月。1.边看边思考,视频播放的是什么天文奇观?2.看了之后说发现。3.判断古人对天狗食日、天狗食月是否正确。1.学生带着思考的问题看视频会更专注,从观察中发现更体现科学课的探究要求。2.美丽的日食、月食现象让学生进入本课教学的情景。二、假设猜想。提问:你认为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发生的。做出自己的猜想。学生有了猜想,后面实验就有导向。三、从日食发生的过程图寻找证据。请学生观察日食、月食发生的过程图,找出日食、月食发生的特点。说出日食、月食发生过程图的特点,推测日食、月食的发生与哪些天体有关?培养学生有根据地逻辑推理能力。四、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知识小贴士进行方案设计。1.学生思考用哪些器材模拟实验,日食或月食发生时三个球体处于什么位置,并画预测图。2.汇报设计方案,并说明理由。设计实验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五、模拟探究日食、月食的成因。1.与学生互动,演示实验。2.出示实验中的温馨提示。3.巡堂知道学生实验。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5.(出示PPT)科学家解释:并不是每个月都能观测到日食和月食。1.一个学生上讲台协助演示,其他学生指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2. 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实验。3.学生汇报交流实验中的发现。4.回答是不是每个月都能观测到日食和月食。1.与学生互动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2. 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小组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交流汇报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4.科学家的解释让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更深入地了解。六、体验模拟观测日食现象。演示模拟观测方法体验模拟观测日食现象把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提高学生进一步了解宇宙知识的兴趣。七、总结拓展让学生向古人纠正“天狗食日”、“天狗食月”的说法。学生汇报本节课学到的天文知识,并向古人纠正 “天狗食日”、“天狗食月”的说法。解决开课时提的问题,对学生本节课学到知识的检阅。板书设计:日食和月食(学生贴图)?日食发生示意图 太阳 月球 地球(学生贴图)?月食发生示意图 太阳 地球 月球《日食和月食》科学探究记录表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六( )班 第( )组表一 :设计方案第一步:分别选用 代表太阳,用 代表地球,用 代表月球。(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第二步:想一想,日食或月食发生时三个球体分别处于什么位置?第三步:我们对 (选日食或月食)感兴趣,这是我们画出的预测图: 太阳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小贴士1.地球的体积是月球体积的49倍,太阳的体积是月球体积的400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的390倍。2.月球围绕着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公转。3.每月初一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每月十五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的另一边,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表二:实验记录表请根据表一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用图文表示发生日食或月食时的三个天体的位置、光线和影子。太阳想一想:是不是每个月都能观测到日食和月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