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弹簧和橡皮筋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体验、探索活动认识弹力。?2.初步认识测力计,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在实验过程中,能用语言描述形状的变化和自己所感受到的反推力的方向,发表有根据的见解。4.增强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教学重难点:1.认识什么是弹力。?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教学活动 一、激趣导入师:孩子们,玩过蹦床吗?那好,现在跟老师一起去看一场高水平的蹦床表演。(视频播放)问:谁来说说运动员为什么能跳这么高?师:看来大家对弹簧的弹性有一些了解,其实除了弹簧外,橡皮筋也有这样的特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弹簧和橡皮筋吧。(板书课题:弹簧和橡皮筋)二、【活动一】认识弹力 1.认识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方法。 Ppt出示温馨提示:(师读实验要求) 按黑板上图片展示的方法依次玩一玩这些实验器材。将你的感受和发现在组内进行交流,填好实验单一。)2.学生自主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现在就请组长拿出实验袋1,玩一玩,填好实验单一。3.分享在实验中的感受和发现。4、学生汇报。5、弹性限度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只有一点力去拉、压小弹簧的时候,小弹簧也会变长、变短,不用力了也会恢复原状。但是如果很用力的去拉他,他就不能恢复原状。说明弹簧的伸长是有一定范围的,有限度的,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这个限度就会拉坏,不能恢复原状了。6.探究弹力(再感受弹簧画出反作用力的方向)(1)感受反作用力画出方向通过刚才的实验发现,我们对弹簧、橡皮筋用力,看到它们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同时也感受到了弹簧和橡皮筋反推、反拉我们手的这个反作用力。你们能说说这个反作用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吗?(2)揭示弹力。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我们对弹簧用力了,弹簧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而弹簧要恢复原状,也会对我们的手产生一个力,这个力就是弹力。小结:像弹簧和橡皮筋这样,变形后力图恢复原来的形状所产生的力是弹力。(板书:弹力)弹力的单位是:牛顿 N 7、拓展弹力的应用1、我们刚刚认识了弹力,现在我们就来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弹力呢?学生举例。2、科学畅想你还想利用弹力制作出什么物品来方便我们的生活呢?三(活动二)认识测力计1.认识测力计认识各种用途的测力计。(ppt出示各种测力计)学习使用平板测力计。请组长拿出3号实验袋取出平板测力计放在桌上。学生认真观察平板测力计,看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出示课件:平板测力计的组成部分:提环、弹簧、指针、挂钩、刻度板、刻度。观察这个测力计最大能测出多少牛的力呢?只看左边以牛顿为单位的刻度)2.了解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打开书翻到42页,默读“怎样使用测力计”的内容。(视频演示)3.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1)小组合作测量2个50克的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多少牛顿?出示活动要求:(1人提着测力计,1人挂钩码,然后大家一起观察、读数。)查看孩子们测量的情况和数据,并让孩子汇报。(2)第二次测量:对1—5个钩码进行测量,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会有什么新发现、新体验?提出要求:(1)请组长拿出实验表(二),将小组测量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2)小组讨论思考:从测量的结果看,你们发现了什么?(3)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实验最好,发现最多。小组合作测量、记录、讨论,师巡视指导。测量记录:钩码数量12345力的大小我们的发现: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小组讨论思考:从测量的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就伸得越长,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四、全课小结这节课,孩子们收获了这么多,真是爱科学的好孩子。人们利用弹簧的弹力制作了弹簧测力计,那大家想一想,你能利用物体的弹性或者物体的弹力制作一件科技创新作品吗?老师期待你们的作品哦。?弹簧和橡皮筋弹力单位:牛顿(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