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盐 化肥》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学会用过滤等操作技能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2.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学会鉴别常用的化肥。3.掌握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知道使用化肥、农药的利弊与合理使用。【知识网络】/ 【典型例题】类型一、考查盐和化肥的性质、用途、鉴别及推断/1.(2019?湖北模拟)下列物质在溶液中,组内两两之间都能互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硫酸、碳酸钾、氢氧化钡B.硝酸银、氯化钠、氯化钡?C.氯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钾D.盐酸、硝酸钾、氢氧化钠【思路点拨】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若没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则反应不能发生。【答案】A【解析】硫酸能与碳酸钾反应、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碳酸钾和氢氧化钡也能反应,组内两两之间都能互相发生化学反应,正确;B、硝酸银能与氯化钠反应、能与氯化钡反应,但是氯化钠和氯化钡不能反应,错误;C、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氯化钙不能与氢氧化钾反应,氢氧化钾能与碳酸钠反应,错误;D、盐酸与硝酸钾不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反应,硝酸钾与氢氧化钠不能反应,错误;故选A。【思路点拨】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仅用组内物质相互反应就能区别开来的是( )A. NaCl、Na2CO3、KNO3 、HClB. Na2SO4、K2CO3、KNO3、Ba(NO3)2 C. CuSO4、NaOH、NaCl、Ba(NO3)2D. FeCl3、NaOH、 KCl、Na2SO4【答案】C【解析】先找组内物质有特殊颜色或气味的物质。C中的CuSO4溶液为蓝色溶液,将CuSO4分别滴入其他三种物质中,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NO3)2 ,无现象的是NaCl。D中的黄色溶液是FeCl3,把FeCl3分别加入其余三种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KCl和Na2SO4都无现象,不能区别开。【思路点拨】物质的鉴别就是根据物质的特性,根据反应现象对物质进行区分,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现象是鉴别的基础。不用其他物质的鉴别顺序是先找有特殊性质的物质(如颜色、气味等),然后以此为试剂进一步鉴别其他组内物质。/3.有一种化肥样品,为了确定它是哪种化肥,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3mL NaOH溶液,在酒精灯上微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②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溶液,滴入几滴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稀硝酸(HNO3)沉淀不溶解。由以上实验可判断该化肥是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答案】(NH4)2SO4【解析】由①中现象可知该盐为铵盐,因为铵盐遇碱能放出氨气,氨气遇水显碱性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由②中现象,能使硝酸钡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综合以上分析可得该化肥为(NH4)2SO4。【思路点拨】要掌握常见离子的鉴别方法。/4.下列用字母表示的8种物质由H、C、O、Na、Cl、Ca中的几种元素组成,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1)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遇B溶液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X和Y反应生成Z和W,其中Y、W常作灭火剂,X、Z均含3种元素,W的化学式为 ,X的化学式为 。(3)向Z的溶液中逐滴加入B的稀溶液,只生成含有相同金属元素的M和N,其中M不含氧元素,它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从上述物质中任选2种为一组,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瓶中,a处水面降低,b处水面升高。写出符合要求的4种物质:/友情提示:填写物质的化学式、名称或俗称序号物质①②③④⑤液体固体【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H2O NaOH(3)NaCl Na2CO3+HCl=NaCl+NaHCO3(4)序号物质①②③④⑤液体盐酸盐酸盐酸H2O盐酸固体CaCO3Na2CO3NaHCO3NaOHNaOH【解析】(1)碳酸钙为碳酸盐,根据碳酸盐能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可推断物质B为酸,结合题中元素的要求,判断B物质为HCl溶液。(2)根据CO2的化学性质,则物质X为可溶性碱,结合题中元素要求,判断物质X可能为NaOH或Ca(OH)2;若X为Ca(OH)2则Z就为CaCO3,与物质A为CaCO3相矛盾,所以X为NaOH。(3)B为稀盐酸而Z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三种物质,而题中描述“只生成含有相同金属元素的M和N”两种物质,因此,根据两物质发生的反应,可判断两物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且M不含氧元素为NaCl。(4)前面所推断的物质中,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都可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还有氢氧化钠与稀盐酸中和时也会放出大量的热。【思路点拨】(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2)水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最廉价的灭火剂;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灭火剂,在自然界中存在也较为广泛,价格低、获取容易。(4)a处液面下降、b处液面上升,说明反应生成气体或放出了大量热,据此现象在上述物质中进行组合。/5.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假设实验过程无损耗)。/请回答:(1)根据实验可以确定白色沉淀是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它的可能组成有 种。(2)若实验取固体粉末20g,生成白色沉淀10g,最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85%的X溶液200g(只含一种溶质),则X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g,固体粉末由 (填化学式,下同)组成,其中质量小于10g的是 。【答案】(1)CaCO3(或“碳酸钙”) Na2CO3(或“碳酸钠”) 3(2)11.7 CaCO3、CaO、Na2CO3 CaCO3、CaO 【解析】(1)白色粉末溶于水能产生白色沉淀,可知该白色沉淀应该为碳酸钙;又得到的无色溶液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可以知道在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它可能的组合为:①碳酸钠,氧化钙; ②碳酸钠,碳酸钙; ③碳酸钠,氧化钙,碳酸钙。(2)根据(1)的解答可知X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氯化钠的质量为:200g×5.85%=11.7g,根据题意结合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进而可以判断出该固体粉末的组成为CaCO3、CaO、Na2CO3 ,进而可以判断若白色沉淀质量小于10g,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为氧化钙和碳酸钙,计算过程如下:解:设固体粉末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117 x 11.7g/解得x=10.6g这里我们求得的只是和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粉末总质量为20g。假如白色沉淀是固体粉末中的,则只有20g﹣10.6g=9.4g,而题目中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质量是10g,也就是说白色沉淀并不是完全来自于原固体粉末中,而是有一部分是反应中生成的,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从而可以判断在混合物中含有氧化钙。【思路点拨】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推或逆推或从两边向中间推断,逐步得出其他结论。举一反三:【变式1】(2019?湖南中考)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不能发生反应的是()A.硫酸钠溶液和碳酸钾溶液B.硝酸银溶液和盐酸溶液C.氢氧化钡溶液和硝酸溶液D.氧化镁和稀硫酸【答案】A【解析】A、硫酸钠与碳酸钾不能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故A正确;B、硝酸银溶液和盐酸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故B错;C、氢氧化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水,故C错;D、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故D错。故选A。【变式2】长期施用 (NH4)2SO4化肥的土壤容易酸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H4)2SO4属于氮肥B.(NH4)2SO4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C.不宜长期施用 (NH4)2SO4化肥 D.(NH4)2SO4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答案】B【变式3】已知A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钙盐,几种物质有如下图的转化关系:(1)用化学式表示:A 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A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有哪几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CaCO3 B.CaO (2)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NaOH NaOH和Na2CO3 NaOH和Ca(OH)2类型二、考查有关盐、化肥的计算 /6.某纯碱试样中含有杂质氯化钠,为测定试样中Na2CO3的含量,取等质量的四份试样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编 号①②③④纯碱试样的质量/g60606060盐酸的体积/mL50100150200生成气体的质量/g7.314.62222(1)盐酸的体积消耗150mL后气体质量不再增加,说明纯碱试样中Na2CO3 (填“完全”或“未完全”)反应。(2)该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与解析】(1)完全 (2)解:设每份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44 X 22g/x=53g /×100%=88.3% 答:该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思路点拨】解本题的关键是能够灵活运用图表数据求出碳酸钠的质量。由③④组反应可以看出60g样品中最多能生成22g二氧化碳。举一反三:【变式】某化工厂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为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2.0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纯碱样品的总质量为158.0g,再把100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所加盐酸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盐酸的质量/g25252525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181.2204.4228.6253.6请你据此分析计算:(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2)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填“合格”或“不合格”)【答案】(1)1.8 (2)不合格《盐 化肥》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巩固练习】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物质表示同一物质的是()A.氢氧化钠、生石灰 B.氢氧化钠、熟石灰 C.碳酸钠、纯碱 D.二氧化碳、水2.某农民种植的蔬菜因缺氮肥和磷肥而出现生长缓慢,叶色泛黄,且产量低的现象。下列肥料最适合施用的是( )A.CO(NH2)2 B.KNO3 C.NH4H2PO4 D.Ca(H2PO4)23.下列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B.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C.氯化铜和硝酸银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铜溶液4.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是(????)A.溶解、降温、过滤、转移 B.溶解、过滤、蒸发、转移C.称量、溶解、蒸发、过滤 D.溶解、过滤、降温、转移5.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 B.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C.铜和硝酸银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6.合理使用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减少环境污染。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正确的(????)A.为保证高产尽量多施用化肥? B.氯化铵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C.提倡农家肥与化肥综合施用 D.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7.盐有广泛的用途,在加工馒头时往往因面团发酵而变酸,要除去酸味,使馒头变得可口,常常在面团中加入()A.食盐 B.烧碱 C.碳酸氢钠 D.熟石灰8.(2019·福建中考)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Na2CO3、NaHCO3、HCl B.NaCl、AgNO3、HNO3 C.KNO3、KCl、NaOH D.NaOH、BaCl2、H2SO49.(2019·山东中考)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种。两两混合后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请确定a、b、c、d分别是( ) A.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 B.氯化钡溶液、盐酸、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 C.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盐酸、氯化钡溶液 D.盐酸、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10.下列各组物质在pH=14的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FeCl3、NaCl、KNO3 B.NaCl、NaOH、NaNO3C.CaCl2、NaNO3、Na2CO3 D.KNO3、H2SO4、NaCl11.有一溶液是由盐酸、硫酸、硫酸铜、氯化铜几种溶液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混合液中滴加Ba(OH)2溶液,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该混合液是( )/A.盐酸、硫酸 B.硫酸、氯化铜 C.盐酸、氯化铜 D.硫酸、硫酸铜?12.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HNO3、NaCl、K2SO4 B.KCl、NaOH、CuSO4C.BaCl2、NaOH、H2SO4 D.FeCl3、Na2SO4、KCl二、填空题13.(2019·辽宁中考)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某班同学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为把少量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一并除去,将教材中实验方案修改设计如下,请据此回答问题: / (1)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________;步骤⑥的作用是________。 (3)小刚同学认为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可能比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要多,请你为他找出理由:________。14.下表鉴别物质的方法中,方法1和方法2都正确的是 。/15.下列物质放在空气中质量会减轻的是 。①碳酸钠晶体;②烧碱;③食盐;④浓盐酸16.粗盐中常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粗盐提纯时,先配制成粗盐溶液,然后分步向粗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和盐酸。若各步操作所加试剂均为过量并过滤分离所得沉淀,最后再蒸发溶剂可制得精盐NaCl。在下列所设计的四种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中,不能达到粗盐提纯目的是 。?①Na2CO3、BaCl2、NaOH、HCl;②BaCl2、Na2CO3、NaOH、HCl;③BaCl2、Na2CO3、HCl、NaOH;④BaCl2、NaOH、Na2CO3、HCl17.合理使用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减少环境污染。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保证高产尽量多施用化肥;②不能将氯化铵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③KNO3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④提倡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三、计算题18. (2019?湖州中考)把萝卜块放入浓盐水中,萝卜块会皱缩;把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青菜会变挺.这些都是生活常识,其中蕴含着科学道理,启迪我们去思考。(1)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为什么要将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2)现有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4.5%的氯化钠溶液,将它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多少毫升?19.有一种不纯的氯化铵,经测定其含氮量为30%,则混入的另一种氮肥可能是 。①碳酸氢铵;②硝酸铵;③硫酸铵;④都不是20.在一烧杯中盛有22.3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143.1g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试通过计算求出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g。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 (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 【答案与解析】1.【答案】C 【解析】A中生石灰为氧化钙;B中熟石灰为氢氧化钙。2.【答案】C 【解析】蔬菜缺少氮肥和磷肥,应补充氮和磷这两种元素,故选择同时含有这两种元素的复合肥——磷酸二氢铵(NH4H2PO4)。3.【答案】A 【解析】在溶液中两物质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则能共存。A中二者不能反应,故选A。B中Na2CO3+Ca(OH)2=CaCO3↓+2NaOH,C中CuCl2+2AgNO3=2AgCl↓+Cu(NO3)2, D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B、C、D都不能共存。4.【答案】B 【解析】提纯粗盐,应该先溶解,再过滤,然后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精盐,最后将精盐转移到试剂瓶中。5.【答案】D 【解析】NaOH和KNO3交换成分无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二者不能发生反应。故选D。?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肥的有关知识。A项化肥应合理施用;B项氯化铵是一种固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因二者相互反应会生成氨气而降低肥效;D项尿素中只含有N、P、K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是氮肥而非复合肥。7.【答案】C 【解析】碳酸氢钠与酸反应,可以消耗生成的酸。熟石灰、氢氧化钠虽然能够中和酸,但具有较强腐蚀性,不能食用。8.【答案】C 【解析】A选项中的Na2CO3和NaHCO3都会与HCl反应而不能共存;B选项中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C选项中的三种物质之间不会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共存;D选项中BaCl2和H2SO4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NaOH和H2SO4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而不能大量共存。9.【答案】D 【解析】根据四种物质两两混合的现象分析:d能够和c、b都产生沉淀,所给的四种物质中氯化钡溶液能与碳酸钾、硫酸反应产生沉淀,因此d是氯化钡溶液,c能够和a反应产生气体,碳酸钾能够和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因此c是碳酸钾、a是盐酸,b是硫酸。10.【答案】B 【解析】A中FeCl3溶液呈黄色;C中CaCl2与Na2CO3不能共存;D中H2SO4不能在pH=14的溶液中存在。11.【答案】C 【解析】依图像可知,在刚加入Ba(OH)2溶液时,并无沉淀生成,可推知混合物中不能含有SO42-,否则,在刚滴入Ba(OH)2时就会有沉淀生成。故此混合物应为盐酸、氯化铜溶液混合而成。12.【答案】A 【解析】B中CuSO4溶液呈蓝色,且CuSO4和NaOH不能共存;C中H2SO4不能与另两种物质共存;D中FeCl3溶液呈黄色。13.【答案】(1)过滤 除去难溶性杂质 (2)MgCl2+2NaOH==Mg(OH)2+2NaCl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有氯化钠生成 【解析】(1)操作A可以把混合物分为沉淀和溶液,因此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难溶性杂质。(2)加氢氧化钠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氯化镁,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过量的,因此步骤⑥加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3)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有氯化钠生成,故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可能比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要多。14.【答案】③ 【解析】①中,方法1观察颜色是错误的,因为木炭粉和氧化铜都是黑色粉末状物质。②中,方法2是错误的,Zn不能与NaCl和Na2CO3反应。③中,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方法1加Ca(OH)2研磨,NH4HCO3可与Ca(OH)2反应,有氨气放出,而K2CO3没有变化。如用方法2,稀H2SO4也可以与NH4HCO3反应,有无色气体放出,K2SO4还是没有变化。④中,方法2不行,因为酚酞只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而稀HCl为酸性溶液,KCl溶液为中性,所以酚酞检验不了它们。15.【答案】①④ 【解析】碳酸钠晶体因风化而质量减轻;浓盐酸因挥发而质量减轻。16.【答案】①③ 【解析】①中加Na2CO3可除去Ca2+,加BaCl2可除去SO42-、CO32-,此时溶液中有MgCl2、BaCl2,再加NaOH,可除去Mg2+,加盐酸除不去Ba2+,故①错。②中加BaCl2可除去SO42-,加Na2CO3可除去Ca2+、Ba2+,加NaOH可除去Mg2+,加盐酸可除过量CO32-、OH-,故②能达到目的。③中最后加入的过量NaOH无法除去,故③错。④和②中道理基本相同。故选①③。?17.【答案】②③④ 【解析】多施用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硬化、酸化和环境的污染,故①中的说法不正确。氯化铵(NH4Cl)等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KNO3是一种含K、N两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料。18.【答案】(1)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自然形状; (2)需加水400毫升。【解析】(1)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与人体组织的浓度一致,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要将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自然形状,以防止因吸水或失水而变形。(2)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4.5%=(100g+x)×0.9% x=400g(合400mL)19.【答案】② 【解析】氯化铵的含氮量为26.2%,小于30%,所以,所含杂质的含氮量应该大于30%。碳酸氢铵、硝酸铵、硫酸铵的含氮量分别为17%、35%、21%。20.【答案】(1)4.4 (2)NaCl和HCl (3)解:设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x,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y。Na2CO3+2HCl = 2NaCl+H2O+CO2↑106??? ?73?? ? 117 y??? 73g×10%? x106:73 = y: 73g×10%? y=10.6g73:117=73g×10%:x x=11.7gA点时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11.7g+22.3g-10.6g=23.4g 答:A点时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为23.4g。 【解析】(1)解:设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Z。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73g×10%?????????? Z 73 : 44=73g×10%:Z Z=4.4g 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4.4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