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知识: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太阳发出的光和热对地球有深远的影响,理解太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源泉。2.能力:能查阅有关太阳资料,通过阅读理解资料,观看影像资料归纳概括出太阳与生命的关系。3.情感态度:通过了解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形成亲近自然、热爱、感激太阳的情感。【教学重点】用不同方法查找资料,理解太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源泉。 【教学难点】用不同方式表达查到的资料,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教学方法】查资料法、讲解法、谈话法【教学准备】1.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图片资料2.影碟机、计算机、光盘、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太阳图片2.谈话:说说太阳与我们的关系3.学生自由发言4.提问:你是从哪知道的?还能用什么方法?5.讲述:这节课我们就用查资料的方法了解太阳与我们之间更多关系。二、新授(一)用不同的方法查资料1.谈话: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查资料。2.自由活动,通过文字、图像、图片查找资料。3.小组交流,并把组内同学查到的资料加以整理。4.全班交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教师注意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注意培养学生完整的表达信息的能力)5.小结:(1)学生交流情况(2)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的核心,太阳放出巨大的能量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它是地球上一切的生命的源泉,是能源的来源,是自然现象的动力,因此太阳有“地球之母”之称。(板书:地球之母)(二)学习制作太阳钟1.谈话:太阳万物生长提供能量动力,同时,太阳还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你知道都有哪些吗?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利用太阳记时间。3.谈话:其实在远古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太阳记时间,你知道我们是怎样做的吗?4.自由发言。5.讲解太阳钟的制作方法:(1)在阳光下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直立一支笔(铅笔或分币)(2)用箭头表示太阳在天空的路线和影子移动的方向。(3)每个一小时观察影子的位置,并用笔画出来。(4)坚持观察一天。作业:制作太阳钟。太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2.了解有关太阳的一些知识。(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太阳对地球万物重要性。2.对有关太阳的知识产生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有关太阳的一些知识。【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万物生长靠太阳吗?新课讲解:一、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2.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成为大气、水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能还可以被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5.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万物会怎么样。二、能量巨大的太阳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层和大气层。核反应区半径约是太阳半径的1/4,其间进行的氢核聚变提供了太阳经久不衰的巨大辐射的能源。在辐射区内,通过光子的多次吸收、再发射过程把核反应区发射的高能γ射线变成低能的可见光和其他形式向外传送到对流层。对流层里物质的对流、湍流(及湍流产生的噪声)和大尺度的环流把太阳内部的能量传输到太阳表面,并通过光球辐射出去。 太阳每分钟发出的总能量约为每分钟2.273×1028焦。而地球上仅接收到这些能量的22亿分之一。太阳每年送给地球的能量相当于100亿亿度电的能量。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