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日食和月食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2.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科学探究:1.通过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理解能力。2.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3.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的差距的。4.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条件一、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自西向东公转同时又自转条件二、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每月的初一条件三、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条件四、在地球上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 这样具备4个条件就会发生——日食三、教学准备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件、模拟实验、教具演示、录像拓展等活动,在学生的观察、推测、分析、体验的基础上归纳出日食形成的原因。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 教师自我介绍,我姓王,我是科学老师但今天很难得给我们六(2)班的同学上课,也许这就像天文现象中的日食和月食一样,也许有的人一辈子只能看到这么一次,甚至一次也看不到。所以,我很珍惜。(板书:日食和月食)希望这节课我们能够合作愉快,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日食现象吗?它是怎么样的呢?想看吗啊?(二)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1.我们一起来看日食发生的一段录像。2.从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是谁挡住了太阳?日食的发生与哪些天体有关?从中你最想知道什么?(三)日食形成的原因分析1.借着学生的疑问提出问题:日食是怎样形成的呢?日食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呢?2.学生讨论推测日食形成的原因3.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猜测的说说,日食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学生最容易想到日、月、地三者形成一条直线)4.教师顺着学生的思维逻辑进行引导分析(1)如:学生提出日食形成的条件之一:太阳、月球、地球要形成一条直线。教师可放开让学生说一说,并可以出示三球仪让学生实验演示。 注意教师要补充三球仪的有关知识如;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大小、形状、距离、位置等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教师又发问: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也是一条直线为什么就没有发生日食呢?让学生先思考再回答 教师小结:发生日食时:必须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板书:同一条直线; 月球在中间。 (2) 如果没有同学提出:只能教师引导学生从:宇宙空间中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是如何运动开始。(3)那月球如何才能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月球、地球又怎么样才能形成一条直线呢?(4)学生说一说,如说不出,教师可以播放太阳,月球,地球三者运动的课件。 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板书: 三球运动)(5)教师课件演示并结合三球仪演示(三球运动,月球在中间,同一条直线)(6)日食的确是发生了,但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看到日食呢?为什么呢?(7)学生能回答出,不是 只是地球上一定区域内的人,一部分人才能看到日食,哪些地方的人呢?(8)教师出示半面涂黑的月球,放入投影的灯光下,问这样对吗?应该白的面对着灯光,黑的面背着灯光。很容易看出,投影光代表太阳,涂黑的球代表月球,在银幕上会出现影子。教师问:处在哪里的人看不见灯光。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板书:月球影子,日全食 日偏食)(9)教师演示课件——日食形成的阴影及日食的种类和运动中处于月球阴影中的人看不到或看到一部分太阳——发生日食(10)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日食形成应具备的条件。 先对照板书让学生进行归纳,再由教师幻灯片出示。教师解释同时具备这4个条件就发生了日食原来都是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天体运动的结果。(四)学生模拟日食形成实验,验证日食形成应具备的条件1.学生的拳头代表月球,脑袋代表地球,台灯代表太阳。用一只眼睛眯起来观察2.教师提示三者的运动如何,大小,位置怎样,具备4个条件3.教师指导:调整距离,左右运动试着形成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五) 教师幻灯片出示日食和月食的相关知识(六)月食的原因分析1.日食是太阳、月球、地球三者运动的结果,哪月食又是怎么回事呢?2.教师播放月食的录像,学生观察、思考、推测月食形成的原因。3.课件展示月食形成的原因。?? 板书: 日食和月食 太阳、月球、地球? 应具备的条件: 三球在运动 月球在中间 同一条直线 处在月球的影子中? 日全食 日偏食 日环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