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浮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明确浮力的概念。2.理解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教学重难点】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条形测力计测量上浮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教学重难点】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解决问题与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法学法教法:“猜测——探究——验证” “联系——建构——反思——延续” 学法:实验探究法 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具:PPT课件、乒乓球、加工后色彩鲜明的塑料瓶、演示教具学具(每组): 水槽、1000ml量筒、条形测力计、钩码、吸盘式粘钩、橡皮泥、夹子、钓鱼线、记号笔各1个;沉浮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积木块各3个;记录单、水课前预习:留心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教学过程(一)视频激趣,引入浮力1.视频激趣,引入浮力。2.板书课题,齐读。3.理解浮力的概念。4.观察游泳图片,感受浮力规律。a初观察,想一想:当物体静止浮在水面时,浮力与重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板书:浮在水面,浮力=重力】b再观察,猜一猜:他们受到的浮力大小一样吗?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二)亲自体验,感受浮力实验一:压乒乓球和塑料水瓶,观察液面变化。思考:浮力的大小到底有什么规律。【板书:排开的水量越大,浮力越大。】(三)自主探究,测量浮力同学们,科学讲究依据,我们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数据来验证这个结论。那么,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呢? 活动一:制定实验方案a观察水井打水,理解力的方向是可以改变的,启发学生制定实验方案。b观察受力示意图,你知道怎么计算浮力了吗?【板书:浮力=重力+拉力】c同学们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小组共同制定测量浮力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记录表一和表二。实验材料记录表(一)必备材料辅助材料(任选)条形测力计( ) 钓鱼线( ) 1. 1000ml量筒 ( ) 塑料水槽( )2. 泡沫塑料块 ( ) 沉浮块 ( ) 积木块( )3. 钩码和橡皮泥( ) 夹子 ( ) 吸盘式粘钩( ) 实验步骤记录表(二)实验步骤:1、2、……d小组分享自己制定的实验方案。活动二: 自主探究,尝试实验。实验二:根据各小组指定的实验方案,小组自主探究,尝试试验。a出示实验要求,教师提醒学生观察水位时应该俯下身子,视线与水平面持平。b 学生小组自主实验,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提醒学生及时记录下来,并寻求改造方法。c 小组汇报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d 教师总结,纠正实验中不规范的行为。实验问题记录表(三)实验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可用文字或画图说明)1、测量结果不精确用沉浮块和积木块代替泡沫塑料块,并选择刻度数小的测力计2、底部装置难固定用吸盘式粘钩代替钩码和橡皮泥3、水位上升不明显水位变化难对比用1000ml量杯代替塑料水槽,并在实验前测好量杯里的水量,如放入900ml水活动三:改进实验,测量浮力实验三:根据学生的汇报,改进课本中的实验,鼓励学生再次挑战。a出示实验要求,学生在课本两个实验中选择一项进行挑战。沉浮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 牛顿 量杯里的水量: 毫升)浮在水面1/2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浸入后水面刻度排开的水量乙组:测量大小不同的积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的积木块受到水的浮力记录表(量杯里的水量: ? 毫升)小积木块中积木块大积木块自重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浸入后水面刻度排开的水量b学生实验,教师巡视。c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实验单,根据具体的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1、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2、阅读资料库里《阿基米德测皇冠》和《曹冲称象》的故事,进一步深化对浮力的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