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十——综合 (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0】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十——综合 (4)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考2020】
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十——
综合(4)

1.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上海制造”是上海的亮丽名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匠心品质 家喻户晓】21世纪教育网

20 世30 年代,上海工业产值 约占全国 50%。1978 年,上海工业总 产值占全国 1/8,近 200 项工业产品 产量位居全国第一,70 多项工业产品 赶上或接近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形 成蝴蝶牌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大白兔奶糖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上海品 牌。
资料① 资料②
(1)根据上述两则资料,指出上海着力打造“上海制造”品牌的优势所在。(4 分)
【沧海桑田 风云巨变】

①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
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摘自《南京条约》
②1865年,由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总局……只有在洋务企业出现之后,规模意义上的整整一代产业工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③上海是中国工商业最发达、工人力量最强大的城市。北京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上海后,上海出现了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人罢市。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走上政治舞台……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④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
⑤▲开始于 1937 年 8 月 13 日,是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中国虽然战败了,但全中国上下凝聚出了一个共识,就是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 ——摘自《百度》
⑥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浦东开发带动了上海以及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 经济的新飞跃,是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⑦2019年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

(2)结合上下文,在▲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
(3)从上表中选择 2—3 个信息,提炼出一个主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6 分)





2.在烽火狼烟中,各方力量紧紧拧成一股绳,为国家的命运而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寇深矣!祸亟矣!同胞们,起来,一致的团结啊!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1)联系材料一,分析这一宣言的发布对国内局势的影响。(2分)
材料二:1937年7月16日,蒋介石呼吁国际联盟及九国公约的签署国家介入调停……为避免激恼日本,美国国务卿赫尔甚至停止交运中国政府已购买的轰炸机。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材料三:我三大盟国(中、美、英)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21世纪教育网
——《开罗宣言》(1943年12月1日)
(2)从材料二、三中可见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请推断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分)
材料四:(近代以来)一次次的斗争,都不幸地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复兴中国的梦始终未能实现……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复兴中国的梦想开始成为现实。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3)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复兴中国的梦想开始成为现实”?联系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予以分析。(4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3.(2019·温州市九下诊断性测试)回顾中华民族1919-2019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人飞跃。
◎共担革命重任——“回顾1919-1949”
【材料一】


(1)为实现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做了哪些努力?(请用语句描述的方式,体现出中共的努力,举两例)(4分)


◎共探建设之路一一“再现1978”
【材料二】由于文化大革命,我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几乎断绝,已无法了解世界发展大势,因而迫切需要走出国门看世界。在中共中央的组织下,从1978年起,全国欣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仅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考察人员达529批,共3213人。这些考察团被称为对外开放的“侦察兵”。在众多的出国考察团中,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领的西欧考察团最受瞩目。
一一摘自《中国现代史》何成刚等著
【材料三】1978年6月,中央政治局三次开会,专门听取了访日团、访港澳团和访西欧团的汇报。……谷牧主要谈了三点:一是二战后,西欧发达国家的经济确有很大发展……我国大大落后了,形势咄咄逼人……二是这些国家大都对华友好,由于资金过剩,技术要找市场,商品要找销路,因此都非常重视与中国发展经济贸易来往……三是发展对外经济交往中……如补偿贸易、合作生产、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等,我们可以研究采用,以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
一一摘自《关键抉择一一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25个历史节点》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改革开放决策是“国内外大势呼唤”的结果。(4分)


◎改革开放跨世纪——“历程1978-2018”
【材料四】




【材料五】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
1980年 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
198 2年 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进一步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 开辟了三个沿海经济开发区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 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007年 中共十七大,提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012年 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2017年 中共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4)综合材料二至材料五,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地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6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丝绸之路之得名是因为中国所产丝绸最初是由这条道路运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中国发明的造纸术是由这条丝路传入近东再传至欧洲的,后来印刷术、火药的西传也是如此;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由此路向东传入中国。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说说西汉政府为保障该通道畅通所采取的措施。(2分)
(2)根据材料分析河西走廊成为“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自然和人文条件。(要求:层次清晰,逻辑严密,6分)21世纪教育网
(3)依据材料二分析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2分)











【备考2020】
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十——
综合(4) 参考答案
1.【答案】
(1)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海之滨,依托富裕的长三角地区;交通发达;制造业历史悠久;品牌基础好。(4分)
(2)淞沪会战;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2分)
(3)本题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
第一层次,给出观点缺乏思维深度,只结合一则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层次,给出观点,能结合两则材料进行分析,但是缺乏逻辑联系。
第三层次,给出观点,能结合两则或多则材料进行分析,且表述逻辑严密。
观点 1:综合国力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命运。21世纪教育网
1840 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被迫开放上海等城市,使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设立上海浦东开放区,主动引入外资,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上海世博会和上海进博会的承办说明上海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高。
观点2:上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
洋务运动时期的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五四运动中上海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1921 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观点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设立上海浦东开放区,主动引入外资,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
上海世博会和上海进博会的召开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2. 【答案】
(1)促成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2分)
(2)从“拒绝调停”到“联合抗日”。(2分)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分);随后,美国与中苏英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分)
(3)采用分层评分
水平1:脱离史实,简单地列举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水平2:能从一个角度出发并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观点。 21世纪教育网
水平3:结合具体史实并至少从两个角度论证观点。
水平4:结合具体史实并至少从两个角度论证观点,且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示例: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收复台湾等领土,这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巨大牺牲,作出重要贡献,这使得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复兴中国的梦想由此开始成为现实。







3. 【答案】
(1)通过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抗日战争中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领导了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表述要体现出中共所做的努力,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如果只写抗日战争、北伐战争、解放战争等事件名称,而没有用语句描述来表明中共的努力,只给1分。)

(2)答:国内大势:国内由于文化大革命,我国与外国的交往几乎断绝,无法了解世界发展大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迫切需要走出国门看世界。出国后,发现我们大大落后了。(2分)
国外大势:西方国家经济有很大发展;他们也非常重视与中国发展经济贸易;可以采用补偿贸易、合作生产、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等,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2分)

答: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分)

(4)本题采用分层评价,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评分量表如下:
得分 等级描述
水平1 0分 没有应答;或与设问无关;或简单照抄材料。
水平2 1-2分 仅从一个角度回答;或没有做到史论结合。
水平3 3-4分 从改革和开放两个角度答题,史论结合,但逻辑不严密。
水平4 5-6分 从改革和开放两个角度答题,做到史实、观点与论证一致,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示例:面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误,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对外开放从沿海开始向内地发展,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一步步推向前进。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从而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所以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4. 【答案】
(1)汉武帝派兵击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设置郡县。(2分)
采用分层评价:21教育网
等级 等级描述 得分
水平一 无应答;应答与题意完全无关。 0
水平二 只从自然条件或人文条件展开论述,且缺乏思维深度 1-2
水平三 从自然条件或人文条件两方面分析,但分析不够深入,逻辑不严密 3-4
水平四 在水平三的基础上,层次更加清晰,表述更加严谨,逻辑更加严密 5-6
参考角度:自然条件:河西走廊地势平坦;山麓充足水源,可提供水源补给;人文条件:绿洲农业,物产丰富,可提供食物补给;聚落分布较均衡,方便商队休息、补充物资。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成东西方文明的相互渗透和影响。(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