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测力计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测力计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较精确的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细线、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演示实验: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小木块,我们把它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生:浮在水面上)是什么让它浮在水面上呢?(生:浮力)那么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呢?(生:不知道)师:我们用实验来测量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操作:1、测量木块在空气中的重力。2、测量木块在水中的重力。3、比较两个数据得出结论,引出公式:浮力=重力-(水中的)拉力。下面我们把一个钩码放入水中,它怎样了?(生:下沉)那它受到水的浮力了吗?生1:受到了生2:没有受到同学们的意见不一致,那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它。这也是我们本课将要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生齐读)2.实验设计:(3分钟) 问题很明确,请同学们用一分钟时间思考一下怎么做这个实验,然后请同学来说一说。研究的问题:实验方法: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测力计的拉力,以及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所需器材:实验结果:二、实验一操作:(8分钟)同学们的实验设计非常合理,可是老师想要给大家增加些挑战,请同学们按照记录单上表格的要求,分1/4、1/2和全部三个步骤来测量,并且在测量的过程中要读出它们的排开的水量。大家敢接受挑战吗?同学们信心满满,好,那我将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考核,看哪个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效率又高,老师将给予奖励。预备,开始! 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1/4部分浸入水中1/2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在空气中的重力?0.5N?0.5N?0.5N在水中的重力???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8分钟)下面我请三个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它们实验得出的数据(生汇报展示,师填写数据)。从数据中我们看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生:会)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数据,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和什么有关呢?生:重力 体积师: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发生变化了吗?(生:没有)那证明在这里钩码收到的浮力和重力没有关系,那什么发生了变化?(生:浸入水中的体积和排开的水量)对了,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浸入水中的体积和排开的水量有关系。 三、实验二操作:(8分钟) 刚才我们测量的是同一个物体浸入不同的体积。那如果是不同大小的同一种物体,它们受到的浮力会发生变化吗?下面请同学们再做一个实验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以及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 5.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联系。?小石块中石块大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在水中的重力???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4分钟) 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数据,找出不同体积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规律。(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在水中受的浮力大小也不同,浮力与物体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在生活中,和浮力有关的科学运用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多观察,勤思考,从生活中去发现和体验科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下课! (备用)四、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参照教科书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沉浮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体沉浮的原因。浮力<重力 物体下沉;反之,浮力>重力 物体上浮板书设计: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会) 实验一记录表: 浮力=重力-(水中的)拉力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