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单元计划、教学进度表(8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单元计划、教学进度表(8份打包)

资源简介




学 期 教 学 计 划
                                                
年级


七年








学科

数学







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按知识领域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是这一过程的主要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领域有不同的发展是新课标的宗旨。
教学资源分析 教材的基本结构:知识的纵向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有弹性保基础供发展、螺旋式上升的概念思想,联系实际形成应用。
教材内容体系: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重点: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难点:让学生会用规范的语言去推理论证。
其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
基本
情况
分析 本学期系七年级下学期,本学期学生已具有初步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论证的能力,但能力都比较弱,还需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对“一、三、五”教学模式的适应和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对学习方式的掌握都有待于本学期的教学中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在本学期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使学生全面成长。
教学
方法
设计 结合“一·三·五”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探索,以及自主学习的训练。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推理论证——解释应用与拓展”的主线展开。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简单推理的训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并尊重个性差异,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教学
评价
方案 通过课内检测,课内问答及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及个性品质加以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平价的方式也包括提问、观察、作业、课后访谈、考试、作品或成果展示。评价也包括学生间的互评及自我评价。
教具 直尺,圆规、多媒体,投影仪。
课时 共约80课时,其中第五章20课时,第六章12课时,第七章10课时,第八章15课时,第九章13课时,第十章10课时。










----- 学年度 下 学期
  教 学 进 度 表  
  数学  科           七 年级     教师    

次 时 间 内 容 备 注
1 3.4——3.6 5.1相交线(3)
2 3.9——3.13 5.1相交线(2)5.2平行线及其判定(3)
3 3.16——3.20 5.3平行线的性质(3)5.4平移(2)
4 3.23——3.27 第5章小结(2)6.1平方根(3)
5 3.30——4.3 6.1平方根(1)6.2立方根(2)6.3实数(1)月考(1)
6 4.7——4.10 6.3实数(1)第6章小结(2)7.1平面直角坐标系(1)
7 4.13——4.17 7.1平面直角坐标系(2)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3)
8 4.20——4.24 第7章小结(2)8.1二元一次方程组(2)8.2消元(1)
9 4.27——4.30 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4)
10 5.4——5.8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期中复习(1)期中考试(2)
11 5.11——5.15 试卷讲评(1)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8.4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第8章小结(1)
12 5.18——5.22 第8章小结(1)9.1不等式(4)
13 5.25——5.29 9.2一元一次不等式(3)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14 6.1——6.5 第9章小结(2)10.1统计调查(3)
15 6.8——6.12 10.2直方图(2)10.3课题学习(1)第10章小结(1)月考(1)
16 6.15——6.19 第10章小结(1)期末复习(4)
17 6.23——6.26 期末复习
18 6.29——7.3
19 7.6——7.10
20 ——
21 ——
22 ——







单元教学计划(3)
主备教师:
第七单元 内容 第七单元 平面直角坐标系 总课时 10
教学目标 认识有序数对及平面直角坐标系。弄清点的位置与坐标关系。 明确点的坐标与平移间的变化关系,解决平移问题。能用适当的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
教 学 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及坐标方法的应用。 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章是研究函数及图象的入门篇。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是坐标方法在表示地理位置和平移方面的应用。内容都是结合实例予以研究的。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以数轴为基础学习的。把“数”和“形”联系起来,更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加深理解,也使学生初步认识建立“数”与“形”的关系的重要性。
思路设计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注意“数”与“形”的有机整合。动手操作、测量、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和规律。
课时分配 序号 内容 课时 课型
7.1 平面直角坐标系 3 新授课
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4 新授课
小结与测试 3 复习课


本单元的评价方式 自评、互评、问答、测试


七年级单元教学计划
主备教师:
第九单元 内容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总课时 11
教学目标 归纳不等式、不等式组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 能正确、熟练地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能利用不等式和不等式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 学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难点:能利用不等式和不等式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的安排是在学习完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是一个考察综合能力较强的单元。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后,对于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概念易于理解,但是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差,对于用不等式或者不等式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引导、点拨。
思路设计 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联系,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同时对学生加强思考方法的渗透。
课时分配 序号 内容 课时 课型
9.1 不等式 4 新课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 3 新课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 新课
小结 2 综合

本单元的评价方式 师评,学生互评,自我评价.


单元教学计划(1)
主备教师:
第五单元 内容 第五单元 相交线 平行线 总课时 20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邻补角、对顶角、垂线(段)概念。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识别几种角。3、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行、解决简单问题。
教 学 重点难点 重点:1、对顶角性质及垂线概念。2、平行线的判定、性质应用。 难点:1、对垂线性质的理解。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辨认。3、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两条直线(不重合)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实现数学概念与思想的螺旋式上升,同时学习平移的有关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前段有关作图知识的学习对几何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听讲不认真,缺乏持之以恒的信心,对几何入门产生畏难情绪,应注意因材施教。
思路设计 对本章的学习要注意观察事物、测量、实验、归纳、对比、类比等来寻找图中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从而体现性质。通过推理获得数学结论的方法、培养思考表达能力。
课时分配 序号 内容 课时 课型
5.1 相交线 4 新授课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4 新授课
5.3 平行线的性质 5 新授课
5.4 平移 2 新授课
小结与测试 5 综合科
本单元的评价方式 问答、测试、互评、自评


七年级单元教学计划
主备教师:
第八单元 内容 二元一次方程组 总课时 14
教学目标 1.归纳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能正确、熟练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三元一次方程组.3.能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 学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三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能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的安排是在学习完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了复习,同时也为三年级二次函数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是一个过渡章节。
学情分析 本章内容的安排是在学习完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比较容易理解,对于方程组的解法和应用具有一定的难度。
思路设计 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联系,运用类比的方法,以旧引新;同时对学生加强思考方法的渗透。
课时分配 序号 内容 课时 课型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2 新课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5 新课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3 新课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 2 新课
小结 2 综合
本单元的评价方式 师评,学生互评,自我评价.


单元教学计划(2)
主备教师:
第六单元 内容 第六单元 实数 总课时 12
教学目标 理解算数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概念,会用根号表示。 会求平方根、立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并进行运算。明确有理数、无理数及实数概念,与数轴上的点对应关系。
教 学 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 难点:立方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及实数与点的对应关系。
教材分析 本章学习立方根、平方根,并通过开平方、开立方运算认识无理数。数扩充到实数,运算也相应地有了发展。在实数范围内可以进行 则运算,而且还可以开放运算。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章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实数前具备了学习数的开放及无理数的条件。大部分学生具有继续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但个别学生对学习信心不足,要及时引导。
思路设计 学习平方根、立方根时结合平方、立方引入。 通过类比有理数的运算引入实数的相关知识。采用交流合作的探究方法,重视数学思想的运用。
课时分配 序号 内容 课时 课型
6.1 平方根 3 新授课
6.2 立方根 3 新授课
6.3 实数 3 新授课
小结与测试 3 复习课

本单元的评价方式 互评、自评、测试


七年级单元教学计划
主备教师:
第十单元 内容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总课时 8
教学目标 归纳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过程。 归纳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直方图的概念,会画直方图。 能解决一些和数据统计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性能力。
教 学 重点难点 重点:归纳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直方图的概念,会画直方图。难点:能解决一些和数据统计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性能力。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的安排是在学生小学时接触的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基础 上学习的,针对中数学数学来说,是一个起始章,为以后学习数 据统计做好了铺垫。
学情分析 本章内容的安排是在学生小学时接触的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学习起来容易理解,但对于数据统计的一些应用可能具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点拨。
思路设计 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联系,运用类比的方法,以旧引新;同时对 学生加强思考方法的渗透。
课时分配 序号 内容 课时 课型
10.1 统计调查 3 新课
10.2 直方图 2 新课
10.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 1 新课
2 综合
小结
本单元的评价方式 师评,学生互评,自我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