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学习内容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感受数形结合思想。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逻辑推理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难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学习过程一、探究一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很强的普及性、装饰性和趣味性。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观察信息窗里的信息,你发现有哪些信息呢?二、探究二1.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并且剪完后没用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呢?2.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3.独立动手操作,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摆,用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小组合作进行,可以将拼摆的结果纪录下来。思考: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4.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5.24的因数有哪些?18的因数呢?6.思考:24和18共有的因数,谁是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7.怎样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小组交流,讨论,对比各自方法,找出优劣点,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三、自主练习课本自主练习的1、2、3、4题。四、回顾整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学习内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2.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难点】重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难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学习过程】一、探究一1.观看信息窗3的情境图,仔细观察两个小组的剪纸情况统计表,通过观察,你能从中了解什么?2.第一小组的四位同学的作品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3.刘虎同学和杨华同学的作品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4.王芳同学李军同学和刘虎同学的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5.第二小组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结1.同分母分数连加的法则。2.同分母分数连减的法则。三、回顾整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达标检测】1.一块菜地,它的1/12种韭菜,5/12种芹菜,其余的种西红柿。种西红柿的面积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2.想一想,四年级同学为学校铺一块草坪,第一天只铺了全部的1/3,第二天改进了铺设方法后,铺了全部的16/21,哪天铺的多?两天共铺了草坪的几分之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