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 期 教 学 计 划 年级八 年 级学科数 学第 二册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简单四则运算;知道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认识它们的重要意义,会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知道以上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证明和计算;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和函数的概念,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和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它们的表达式,会画它们的图象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会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探究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经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探索过程,在感知认知、操作的基础上会进一步说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数学无处不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中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严密性和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愿望;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 学 资 源 分 析 教材的基本结构:有知识间的横纵向联系;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弹性发展;逐次上升的推理论证及概念思想;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形成数学应用。 教材内容体系:本册教材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 重点:在教学中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思维、表达和推理能力的良好品质的培养 难点:让学生会用规范的语言推理论证并能进行准确的计算。 其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较七年级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度和表现欲可能会稍显减弱,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所提升。在新的学期里,继续大力推行我校新课改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及评价机制日趋成熟,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作用。“一·三·五”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行,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设计 践行我校“一·三·五”教学模式,更深入地开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教师尽量放手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能忽略教师的讲授与引导,在教学中将小组评价、个人评价贯穿始终,已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推理、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都不可缺失。 教学评价方案 学生评价、学生互评、师评、小组评价、课内检测、作业、测试(周考、月考、期中、期末) 教具 投影仪、多媒体、自制教具、彩粉笔、直尺、小黑板等 课时 共约72课时。 ----- 学年度 下 学期 教 学 进 度 表 数学 科 八 年级 教师 周次 时 间 内 容 备 注1 3.4——3.6 16、1(2) 16、2(1) 2 3.9——3.13 16、2(2) 16、3(2) 小结(1) 3 3.16——3.20 小结(2) 17、1(3) 4 3.23——3.27 17、1(1) 17、2(3) 小结(1) 5 3.30——4.3 小结(2) 18、1(2) 月考(1) 6 4.7——4.10 18、1(4) 7 4.13——4.17 18、1(2) 18、2(3) 8 4.20——4.24 18、2(3) 小结(2) 9 4.27——4.30 19、1(4) 10 5.4——5.8 19、1(3) 期中考试(2) 11 5.11——5.15 19、2(5) 12 5.18——5.22 19、2(1) 19、3(4) 13 5.25——5.29 小结(3) 20、1(2) 14 6.1——6.5 20、1(3) 20、2(2) 15 6.8——6.12 20、2(2) 20、3(2) 月考(1) 16 6.15——6.19 小结(5) 17 6.23——6.26 复习(4) 18 6.29——7.3 复习(5) 19 7.6——7.10 复习(5) 20 —— 21 —— 22 —— 单元教学计划主备教师:第16单元 内容 十六章 二次根式 总课时 10教学目标 知道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最简二次根式概念; 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进一步体会代数式在表示数量关系方面的作用。教 学 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的运算和运算法则 难点:在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教材分析 在《实数》中平方和开平方运算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研究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以二次根式为载体,进一步学习对数字、符号进行运算的方法,培养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学情 分析 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以及利用平方运算和开平方运算的互逆关系求非负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方法。思路 设计 以二次根式这一特殊的“式”为载体,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运算在代数式中的核心地位,学习运算法则进行运算,体会运算法则的逻辑相容性,体会运算律在代数中的基础地位。课 时 分 配 序号 内容 课时 课型 16、1 二次根式 2 新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 3 新 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 2 新 小结与测试 3 综合 总计 10 本单元的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小组自评、学生互评单元教学计划主备教师:第17单元 内容 十七章 勾股定理 总课时 10教学目标 探索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过程,只带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能用这两个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步认识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重要意义,会用它们解决几何问题 通过例子了解逆命题、逆定理概念,会识别互逆命题; 通过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探究的介绍,培养民族自豪感。教 学 重点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观察、计算、猜想、证明及简单的应用 难点:对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推导和证明的过程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中重要的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它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搭建起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之间的桥梁,在三角学、解析几何学、微积分学中都是理论的基础。学情 分析 学生会画直角三角形,掌握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思路 设计 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和证明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认识结论研究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对结论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习惯。课 时 分 配 序号 内容 课时 课型 17、1 勾股定理 4 新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 新 小结与测试 3 综合 总计 10 本单元的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小组自评、学生互评单元教学计划主备教师:第18单元 内容 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总课时 15教学目标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探索几种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运用它们证明和运算 知道平行线间的距离,并会度量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通过几种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的能力及演绎推理能力。教 学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难点: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分析 本章在平行线、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通过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关系进而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明确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学情 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学过平行四边形,七年级下学习了“三角形”八年级上学习了“全等三角形”,这些都是学习本章的基础。思路 设计 突出图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探索与发现过程,通过合情推理发现结论,形成猜想,并运用演绎推理证明猜想。课 时 分 配 序号 内容 课时 课型 18、1 平行四边形 7 新 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 新 小结与测试 2 综合 总计 15 本单元的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小组自评、学生互评单元教学计划主备教师:第19单元 内容 十九章 一次函数 总课时 17教学目标 结合实例了解常量和变量意义基函数概念、表示方法 会确定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会求函数值 理解一次函数意义、会确定其表达式、绘画图像并归纳性质 讨论一次函数一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构建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教 学 重点难点 重点:正比例函数喝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难点:探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优方案、展示函数的应用价值教材分析 19.1是全掌的基础部分,初步建立函数概念,19.2研究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变化规律,是最初等的函数,通过解析式和函数图像的互化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19.3是全章的拓展和提高部分,展示函数的应用价值。学情 分析 学生在掌握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本章是学生学习函数的第一学段,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数形结合综合体现。思路 设计 通过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和联系对应”的角度认识函数,并借助实际问题情境,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函数课 时 分 配 序号 内容 课时 课型 19、1 函数 6 新 19、2 一次函数 6 新 19、3 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 3 新 小结与测试 2 综合 总计 17 本单元的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小组自评、学生互评单元教学计划主备教师:第20单元 内容 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总课时 12教学目标 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统计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理解方差的统计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方差 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体会怎样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教 学 重点难点 重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统计量的作用 难点:如何利用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教材分析 本章时统计的最后一部分,利用它们分析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明确统计是进行决策的有力有段,也是数据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学情 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思路 设计 以统计思想为主线,强调统计量的意义;让学生经理统计活动的基本过程,在活动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方法,建立统计观念。课 时 分 配 序号 内容 课时 课型 20.1 数据的代表 5 新 20.2 数据的波动 3 新 20.3 课题学习 2 新 小结与测试 2 综合 总计 12 本单元的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小组自评、学生互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do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表.do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单元计划.do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单元计划.do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8章平行四边形单元计划.do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单元计划.do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单元计划.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