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 红点击播放视频新课导入1.沉浸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3.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学习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目标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欣赏《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一旦提及鲁迅之文我们总会找到“匕首投枪”这个词,而谈及鲁迅其人,“我以我血荐轩辕”“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便会立即涌上心头。然每一个人都是无法用简单的句子来概括的,更何况丰富之如鲁迅,伟人之成就并非一蹴而就,伟人正因平凡而更显非凡,一起走近萧红笔下真实的鲁迅。第一课时 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 萧红是一位经常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的作家,而这篇文章便是她这类作品的代表作。 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剪裁提炼,组织成文。节选部分共分八个生活片段叠加而成,自然空行成段。全文布局自由随意,用女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灵动传神的细节,以质朴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彰显了一代伟人鲁迅的思想和人格。预习检查 萧红 (1911-1942),原名张廼莹,笔名萧红,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小说、散文集《跋涉》。 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42年1月22日卒于香港。筵会虔诚 紊乱肋膜 掠夺抽屉解剖遭殃 噢的一声阖一阖眼睛塞堵塞边塞活塞差差不多差别出差参差大病差后qiánwěnlèilüètipōuyāngōhé sè sài sāichà chā chāicīchàiyán咳嗽sou【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筵会】即“宴会”,指宾主在一起饮酒吃饭的聚会(指比较隆重的)。【窘】①贫穷。②为难。③使为难。课文采用的是第二种解释,难堪。【旷代】当代没有人比得上。【听子】用镀锡或镀锌的薄铁皮做成的装食品、香烟等的筒子或罐子。【踌躇】①犹豫。②得意的样子。课文中用的是第一种解释。【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也作“抹煞”。【紊乱】杂乱;纷乱。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点我朗读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概括写鲁迅先生“笑”的情态,突出其笑声“明朗”的特点。第二部分:(2)概括写鲁迅先生“走”的情态,突出其走路“轻捷”的特点。整体感知第三部分:(3-13)概括写鲁迅先生的待人、饮食情况。第四部分:(14-17)鲁迅先生同“我”开玩笑。第五部分:(18-23)写“我”和鲁迅先生一家对“天晴啦,太阳出来啦”的喜悦之情。第六部分:(24-26)写鲁迅先生对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的态度。第八部分:(31-34)许先生每天愉快地从早忙到晚。第九部分:(35-40)夜里去看电影时,鲁迅先生对“我们”的照顾。第七部分:(27-30)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原稿及校样纸随随便便的态度。第十部分:(41-42)写鲁迅先生的休息。第十一部分:(43-54)鲁迅先生夜间写文章时的情景。第十二部分:(55-60)鲁迅先生对海婴的信任。第十三部分:(61-63)鲁迅先生在小事上也认真细致。第十四部分:(64-67)鲁迅先生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忘我地工作。按自然空行,共有十八件小事。小标题可以概括为:1.鲁迅的笑2.鲁迅走路的姿态3.穿衣裳的评论(详写)4.不游公园5.看电影的路上6.纸烟7.休息9.踢鬼、谈鬼(详写)11.病中(详写)13.明朝会(详写)15.木刻画 17.病“好”了8.工作时间(详写)10.吃鱼丸(详写) 12.海婴的夸耀 14.病好起来了(详写)16.“若没有我呢”18.他“休息”了 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笑声步伐品评衣着真诚待友(四处)与青年们交往 本文叙述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琐事?刻画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形象特点?神情姿态: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饮食起居:喜欢北方饭、对萧红做的韭菜合子吃得开心简单随和、体恤他人。待人接物:读青年来信、不在意自己的原稿和校样、陪客人严格、宽容、和蔼、热情。休闲娱乐:开玩笑、看电影、翻书休息幽默风趣、珍惜时间。工作习惯:深夜工作、病中工作不同寻常、忘我精神。日常琐事:吃鱼丸、包书严谨、细致、认真。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什么人?写这些人各有什么作用?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先生(鲁迅的妻子)。写他们的作用,是侧面烘托鲁迅。 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 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也与大人的内心担忧形成对比。 写许广平,则更典型的侧面烘托。她的勤劳坚强,有力地衬托出鲁迅的勤勉坚强。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第二课时思考:(回顾上节所学)1.文中描写了鲁迅的哪些生活片段?2.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细节?(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手来谈)3.鲁迅先生不追求安逸的生活:〔看电影不坐车,让别人坐.抽纸烟.休息方式.----关心爱护他人-------克已待人----别具一格,读书休息4.鲁迅先生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工作时间:深夜12点至第二天早晨8点。工作方式:别人休息,鲁迅工作;别人活动,鲁迅休息。为什么鲁迅先生是在别人休息时深夜工作?因为鲁迅先生工作需要一个极其安定的环境,不希望受到外界的干扰,表现了鲁迅先生工作专心致志、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工作态度。从鲁迅先生陪客上看,反映了他对客人什么态度?热情、好客、和蔼、有耐心。1.鲁迅先生的笑:明朗——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2.鲁迅先生的走路姿态:轻捷——敏捷果断6·鲁迅先生病重期间,忘我工作。鲁迅先生对自己的病情是不是一无所知?表现了他什么品质?表现了鲁迅先生不希望别人为自己操劳担心,为他着想,也表现他为了追求的事业而忘我工作的精神。7·从鲁迅先生最后的生活里,可以看出他哪些品质?自信、乐观、坚强5·海婴吃鱼丸子,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表现了鲁迅先生遇事不盲从,必要身体力行,求真务实的品质。*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坦白真诚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这里,他不再是神情严峻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而是一位慈爱的长者,一个普通的可亲可爱的老头,从而拉近了读者与伟人的距离,使人感受到鲁迅率真、质朴、毫不做作的性格特点。1.以笑开头有何作用?句段品析2.文章第2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动作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干练、轻捷。阅读方法解密人物的动作描写其作用一般有:①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②显示人物内心世界;③刻画人物性格特征;④表现人物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⑤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答题模式:运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为什么? 可以。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时会形成某种断裂。这表明,这是一篇情绪化的文章,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本文虽然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待人的热诚与周到。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6段)4.从上文中你能感受到什么?5.“……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说说这段文字刻画鲁迅先生性格的作用。(第8段)喜欢吃硬东西,隐隐透露出鲁迅先生刚毅的一面;“舀了一二下”则表现了其倔强的性格。6.“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分析“冲”这个字的表达效果。(11段)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一个“冲”字传神地表现出笑声之响亮,反映出鲁迅先生当时愉悦的心情,可见鲁迅先生绝不是一个严肃的人。 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先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流露出对妻子敬重与依赖,还有对小辈的体恤。7.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合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者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12段)8.“我一走进卧室去……‘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第14、15段)这样开玩笑的话,可见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9.如何理解“天晴了,太阳出来啦”这句话的内涵?(22段)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让人觉得压抑。“天晴啦,太阳出来啦”是一个双关语,暗含着对光明的新社会的向往。10.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23段) 萧红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学会用好心情回报鲁迅,这一句充满着温馨和谐和其乐融融。 鲁迅先生虽然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不怕花功夫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11.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25、26段)12.作者写看电影事件,意在表现什么?(35-37段)意在表现鲁迅先生的礼让,对他人的关心体贴,对朋友的关怀备至。13.“鲁迅先生坐在那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给你怎样的感觉?(40段)鲁迅先生给我们一种朴实随和,非常亲切的感觉。14.“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把这句话中的“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删掉,效果有何不同?(43段)原句表现出鲁迅先生耐心的陪伴客人,不厌其烦,删掉后就不能体现出鲁迅先生陪客人的时间之长。15.“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第46、47段) 刻画了鲁迅先生深夜坐着工作的情景,表现了鲁迅先生就像一个斗士在漫漫黑夜里孤独而坚忍地战斗,用自己坚强的意志迎接黎明。16.“客人一走……鲁迅先生才睡下。”这几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44-49段) 写了鲁迅先生只有在下半夜客人走后才能工作。从“鲁迅先生还是坐着”“仍旧坐在那里”“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等句可以真切地看出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笔耕不辍,尤其“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一句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鲁迅先生工作到天亮,话虽平淡,情感却十分真挚。17.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49-51段) 第一句话,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习惯,话虽平淡,情感却十分深挚,一个“才”字透露了玄机。 第二句话,主要是写保姆对海婴的吩咐,却也从侧面突出了鲁迅的人格魅力。海婴年幼,孩子蹦蹦跳跳是特性,但保姆总是要吩咐他“轻一点走”,因为怕吵醒了彻夜工作、刚刚才睡下的鲁迅先生。一个“总是”表现了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也是鲁迅长期不顾身体健康忘我工作的侧面表现。18.“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文中接着写了隔院子的人家及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写这些有什么用意?(52段)这是本文中少见的景物描写。虽然十分简单,但却很有象征意味。这些成为鲁迅先生“睡”的背景和衬托,表现了鲁迅先生工作的劳累辛苦。 20.吃鱼丸子一事为何写得如此详细?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品质?(55-60段)吃鱼丸子一事之所以详写,是为了突出表现“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那怕一点点小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做事认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19.“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请说说这些加点词语好在哪里?(第53段) 写出鲁迅严谨的工作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1.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62段)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为人,即便是小事,也做得非常的严肃认真。22.文章以描写鲁迅先生工作来结尾,有什么用意?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废寝忘食的工作热情,以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感悟平凡鲁迅之中蕴含的不平凡1.逆流而上,感悟真人鲁迅. 如果说体贴、明朗的笑、幽默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然而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似乎品出了异于常人的鲁迅,有些感动,我们仿佛又看到了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细致感悟2.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帐,你如何认为?试分组讨论并回答。 从文章的内涵看,它并不是流水账,它并不散漫,而有内在的中心。“全文集中写鲁迅忘我工作,牺牲休息,疏于保健,于积劳成疾之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克己待人、待客、待亲”的精神风貌。又写了不少鲁迅或如常人或不同于常人的个性特点。之时这个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没有一句是抽象说的,而统统散见于日常生活、工作琐事中。 3.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更真实。让读者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更直观。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处世,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 更真挚。细节描写,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流露。 更有趣味。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更有表现力。以小见大的写法是最大的妙处。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探究归纳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①人之子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一个培植晚辈作家的慈祥宽厚的长者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老人潇洒、幽默、风趣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①人之子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同,是一篇回忆录。 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细节,随意点染;但感情真挚而又深厚,文笔散漫而又抒情,展现出鲁迅先生丰富的性格特征。本文特色1.虽是怀人散文,却具备“史传性”与“文学性”的双重因素。 本文以真实人物为记叙对象,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 闻、亲见,所以既具备传记的基本特征——以真实人物为记叙对象剪裁提炼,又具有散文的审美特质——对回忆对象充满缅怀崇敬之情。因此作品不仅富有史传性,而且也富有文学性。写法探究2.语言风格:语言朴实 作者以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 文中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在文中,作者很少用“他”来指称鲁迅,多称“鲁迅先生”,更多的时候,作者将这种崇敬和爱戴不露痕迹地融在了对琐事的叙述中。 3.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作者印象中的鲁迅: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伟大而平凡细节描写的魅力:细节,即细小的动作或情节;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单位组成;细节描写要求真实、生动,并服从主题思想的表达。寻找文中的细节描写处,并说说其作用。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养病、去世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本课小结 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思考: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伟大思想高尚人格神情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饮食起居:简单随和、体恤他人工作习惯:不同寻常,忘我精神日常琐事:严谨认真1.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留给了我们一笔巨大的物质精神财富,其中有您爱国爱民的精神,有您关心帮助他人的品格,有您对读书的思考,有您不朽的作品。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您对珍惜时间的感悟。” 随堂训练2.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无私宽广不求报答作文题目: X X其人要求:1.观察熟悉的一个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写得有血有肉。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3.字数不少于700。布置作业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同步检测(满分:50分 时间:25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1分)1.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1)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ké sou( )起来。(2)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shuài),鲁迅先生是深恶(wù)痛绝之的。(3)保姆总是fēn fù(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4)若小细绳上有一个ɡē da(疙瘩),也要随手把它解开的。2.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我钦佩《荒野求生》中的冒险家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B.小品《放心吧》,将现实生活中人们深恶痛绝的电话诈骗,巧妙地展现给观众。C.自共享单车问世以来,关于“国民素质照妖镜”的讨论便络绎不绝。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为了逃避责任,编造了谎言,竟瞒过了老师。3.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B.指望对于学费有点补足,冬天来了,北平又冷,那家离学校又远,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薪金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C.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D.“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B.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力避免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C.在巡检排查过程中,遵义市电力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D.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二、阅读理解(28分) (一)(10分)海婴每晚临睡时必向爸爸妈妈说:“明朝会!” 有一天他站在走上三楼去的楼梯口上喊着:“爸爸,明朝会!”鲁迅先生那时正病得沉重,喉咙里边似乎有痰,那回答的声音很小,海婴没有听到,于是他又喊:“爸爸,明朝会”他等一等,听不到回答的声音,他就大声地连串地喊起来:“爸爸,明朝会;爸爸,明朝会……爸爸,明朝会……” 他的保姆在前边往楼上拖他,说是爸爸睡下了,不要喊了。可是他怎么能够听呢,仍旧喊。 这时鲁迅先生说“明朝会”,还没有说出来喉咙里边就像有东西在那里堵塞着,声音无论如何放不大。到后来,鲁迅先生挣扎着把头抬起来才很大声地说出:“明朝会,明朝会。”说完了就咳嗽起来。 许先生被惊动得从楼下跑上来了,不住地训斥着海婴。 海婴一边笑着一边上楼去了,嘴里唠叨着:“爸爸是个聋人哪!” 鲁迅先生没有听到海婴的话,还在那里咳嗽着。5.文中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6.有本杂志在刊载这段内容时,把“海婴一边笑着一边上楼去了”印成“海婴一边哭着一边上楼去了”,你认为妥当吗?请说说理由(3分)7.面对儿子的喊叫,病重的鲁迅是怎样对待的?你感觉鲁迅是一个怎样的父亲?(2分)8.鲁迅先生曾说:“我爱过你们,而且永远爱着……我对于‘教我学会了爱你们的你们’的要求,只是受取我的感谢罢了。”联系上文,说说鲁迅为什么会这样对待孩子的无知。(3分) (二)怀鲁迅(18分)⑴真是晴天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⑵发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⑶二十二日上午八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⑷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⑸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的、更猛烈的寂光。⑹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晨钟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⑺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进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9.第⑴段中的“晴天霹雳”形容什么?(2分)10.第⑵⑶中哪些词语表现出作者急切而又悲痛的心情?(2分)11.怎样理解第⑶段中所遇见的“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2分)12.第⑷段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13.对第⑹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表达了作者因鲁迅之死而产生的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忧虑。B.我们能出现鲁迅这样的伟大的人物,说明我们的民族是很有希望的。C.鲁迅这样伟大的人物死了,预示着我们的民族没有希望。D.表达了作者对鲁迅之死的无比痛惜和对奴隶性很浓的社会的憎恨。14.对结尾“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点明时间,照应前文。B.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人们的悲愤之情。C.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让人们在悲愤中看到光明和希望。D.微红的新月是胜利之光,鼓舞人们去迎接美好的明天。15.这篇短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3分)三、综合性学习(11分)为了引导同学们对鲁迅和鲁迅作品有更深的了解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走进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6.请你推荐一篇课外读过的鲁迅作品,并写一句推荐语。(3分)示例:你推荐的作品:《狂人日记》你的推荐语: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17.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实际谈谈感想。(3分)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18.为让同学们更加了解鲁迅,校团委准备出一期鲁迅作品读后感的专刊,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为本次专刊写一则征文启事。启事中需写明以下要求:字数不超过800字,稿件交到学校办公楼团委,截止到3月26日。(5分)参考答案1.(1)咳嗽 (2)shuài wù (3)吩咐 (4)疙瘩2.B (解析:A.“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此处应该用“不以为意”;C.“络绎不绝”指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这里用来形容讨论不断不合适;D.加点词是褒义词,指只要专心一致肯下决心去做,没有做不成的事,不能用于贬义的语境。)3.C(解析:C项中“一、二下”表概数,应删掉句中的顿号。)4.A(解析:B.否定不当,应删去“不”;C.语序不当,应将“解决”和“发现”调换位置;D.缺少主语,删去“随着”或“使”。)5.主要概括了鲁迅先生的儿子有睡觉前说“明朝会”的习惯,而鲁迅先生因为喉咙有痰回答声太小,所以海婴没听到。海婴又叫,但被许先生训斥了。6.合适。因为海婴不但被训斥了,还听见了爸爸的咳嗽声,心里应该是难过的。而且他也可能真的以为鲁迅聋了,毕竟他们是父子。7.努力让自己喊出“明朝会”,让儿子放心睡觉。是一个说到做到、言而有信的人。8.鲁迅先生是个爱国爱民、严格律己、宽容待人的人。形容鲁迅逝世太突然,是巨大的损失,像晴天打霹雷。?匆匆、跳、吞、跑?这是作者从千万个参加葬礼的人们的表情中感受到的人们因鲁迅逝世而产生的悲愤心情。?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把鲁迅的逝世看成是最大的不幸,表达了人们极度悲愤、极度惋惜的心情。?A?C?记叙、描写、议论16.略17.【示例】第一句,说明了我们的知识涉及面要广,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这样才能真正有收获,不能只在一个区域采集信息,要多方面地去收集整理,那样才能有丰富的收获。第二句,坚持到底,即使是落后了,也不能轻言放弃,即使失败,也要坚持着走下去,不管我们的过程怎样,只要坚持着,就能胜利!18.征文启事为让同学们更加了解鲁迅,校团委准备出一期鲁迅作品读后感的专刊。要求:写一篇鲁迅作品读后感,字数不超过800字,稿件交到学校办公楼团委,截止日期是3月26日。欢迎同学们积极投稿。校团委2020年3月19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导学目标:1.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导学重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导学难点: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学法指导:1.速读课文,然后合上书,尝试回忆本文写了鲁迅先生哪些琐事。2.结合文后的“阅读提示”,将这些琐事进行归类。【课前导学】一、预习任务1.边读边完成旁批。2.自设阅读题,考考同桌。3.圈点勾画字词和疑难处,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二、新知认知---回忆录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亲笔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亲笔撰写的个人回忆录。口述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不是亲笔撰写,而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的方式。三、预习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调羹(gēng) 舀水(yǎo) 弄堂(nòng) 校对(jiào)B、竭力(jié) 绞肉(jiǎo) 揩油(xié) 铁栏杆(gǎn)C、油腻(nì) 干枯(kū) 阖家(hé) 瞿秋白(qú)D、不济(jì) 干劲(jìng) 捆上(kǔn) 果戈里(gē)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安顿 油炸 韭菜 薪金 B、忧郁 草率 脚落 希奇C、祥细 保姆 烧瓷 吩附 D、滕椅 抹杀 剪刀 疙瘩3、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 (明朗 爽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2)鲁迅先生走路很 (轻捷 轻快),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3)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 (工夫 功夫),他不管。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鲁迅先生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药丸一、二粒。B、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C、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D、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即《鲁迅全集》)5、本文作者________是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成名作_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__等。6、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_,鲁迅先生是伟人,但文章并没有着重记叙他的伟大成就和事迹,通篇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记叙,集中体现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例,布局谋篇看似毫无章法,但并非信马由缰,而是以_______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7、文章中所反映的鲁迅的伟人风采是多方面的,对青年,他关怀备至,对朋友,他___________,对工作,他___________,对孩子,他__________。答案:1、C 2、A 3、(1)明朗??(2)轻捷??(3)工夫 4、C 5、萧红 《生死场》 《呼兰河传》6、人物回忆录??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勤奋工作、克己待人、牺牲休息???感情7、热情相待??忘我执着??民主关爱【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2.按自然空行,共有十八件小事。小标题可以概括为:3.概括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4.本文叙述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琐事?刻画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形象特点?神情姿态:饮食起居:待人接物:休闲娱乐:工作习惯:日常琐事:5.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6.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什么人?写这些人各有什么作用?二、句段品析1.以笑开头有何作用?2.文章第2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为什么?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6段)4.从上文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明确:5.“……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说说这段文字刻画鲁迅先生性格的作用。(第8段)6.“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分析“冲”这个字的表达效果。(11段)7.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合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者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12段)这句反映了什么?8.理解“我一走进卧室去……‘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第14、15段)9.如何理解“天晴了,太阳出来啦”这句话的内涵?(22段)10.怎么理解“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23段)11.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25、26段)从中你感受到什么?12.作者写看电影事件,意在表现什么?(35-37段)13.“鲁迅先生坐在那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给你怎样的感觉?(40段)14.“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把这句话中的“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删掉,效果有何不同?(43段)15.“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第46、47段)16.“客人一走……鲁迅先生才睡下。”这几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44-49段)17.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49-51段)如何理解这几段?18.“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文中接着写了隔院子的人家及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写这些有什么用意?(52段)19.“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请说说这些加点词语好在哪里?(第53段)20.吃鱼丸子一事为何写得如此详细?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品质?(55-60段)21.理解“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62段)文章以描写鲁迅先生工作来结尾,有什么用意?三、深入感悟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四、探究归纳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①人之子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五、随堂训练1.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2.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六、本课作业作文题目: X X其人要求:1.观察熟悉的一个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写得有血有肉。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3.字数不少于700。【课后导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回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有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在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A.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的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了。??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B.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C.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请你说一说A句连用两个“还”字有什么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强调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你有什么新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B句描写有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为什么写“保姆总是吩咐海婴轻一点走”这一细节???????????????????????? ????????6.从用词精妙的角度赏析一下划线句C句,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鲁迅先生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用在陪客人上;鲁迅先生从后半夜开始写作直到清晨;家人很小心怕打扰鲁迅先生休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文章第一段主要写了鲁迅先生把大量的时间都用来陪客人;第二至第十一段写鲁迅先生从后半夜开始进行写作,直到清晨才睡下,家人怕打扰先生休息总是很小心。2.连用两个“还”字,表现出鲁迅先生的工作时间之长,工作的投入、辛苦,也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坚毅的性格。3.作者强调环境的特点,更好地突出鲁迅的形象高大。4.以描写的手法,烘托出鲁迅先生废寝忘食的工作热情,以及作者对先生由衷的敬爱之情。5.作者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暗示鲁迅先生从后半夜开始写作,直到清晨才人睡,同时体现出家人对鲁迅先生的写作工作的认同与尊重,从侧面反映了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精神。【解析】本题考查细节描写。保姆之所以“吩咐海婴轻一点走”是因为此时鲁迅先生刚刚睡下,家人不希望打扰先生的休息,而作者将这一细节放在文章中,从侧面反映出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精神,以及家人对先生工作的支持与尊重。6.通过“整整齐齐”“压”“站”等词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性格严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沉浸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3.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学习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教学难点: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写作风格。教法学法:串讲、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欣赏《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一旦提及鲁迅之文我们总会找到“匕首投枪”这个词,而谈及鲁迅其人,“我以我血荐轩辕”“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便会立即涌上心头。然每一个人都是无法用简单的句子来概括的,更何况丰富之如鲁迅,伟人之成就并非一蹴而就,伟人正因平凡而更显非凡,一起走近萧红笔下真实的鲁迅。二、预习检查1.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 萧红是一位经常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的作家,而这篇文章便是她这类作品的代表作。 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剪裁提炼,组织成文。节选部分共分八个生活片段叠加而成,自然空行成段。全文布局自由随意,用女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灵动传神的细节,以质朴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彰显了一代伟人鲁迅的思想和人格。2.走近作者(1911-1942),原名张廼莹,笔名萧红,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小说、散文集《跋涉》。 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42年1月22日卒于香港。3.正音。咳嗽(késou) 筵(yán)会 窘(jiǒng) 抽屉(ti) 阖(hé) 踌躇(chóu chú) 虔(qián)诚 抹(mǒ)杀 肋(lèi)膜 紊(wěn)乱 唠叨(láodao)隔三差(chà)五4.释义。【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筵(yán)会】即“宴会”,指宾主在一起饮酒吃饭的聚会(指比较隆重的)。【窘(jiǒng)】①贫穷。②为难。③使为难。课文采用的是第二种解释,难堪。【旷代】当代没有人比得上。【听子】用镀锡或镀锌的薄铁皮做成的装食品、香烟等的筒子或罐子。【踌(chóu)躇(chú)】①犹豫。②得意的样子。课文中用的是第一种解释。【抹(mǒ)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也作“抹煞”。【紊(wěn)乱】杂乱;纷乱。三、学习新课 (一)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概括写鲁迅先生“笑”的情态,突出其笑声“明朗”的特点。第二部分:(2)概括写鲁迅先生“走”的情态,突出其走路“轻捷”的特点。第三部分:(3-13)概括写鲁迅先生的待人、饮食情况。第四部分:(14-17)鲁迅先生同“我”开玩笑。第五部分:(18-23)写“我”和鲁迅先生一家对“天晴啦,太阳出来啦”的喜悦之情。第六部分:(24-26)写鲁迅先生对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的态度。第七部分:(27-30)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原稿及校样纸随随便便的态度。第八部分:(31-34)许先生每天愉快地从早忙到晚。第九部分:(35-40)夜里去看电影时,鲁迅先生对“我们”的照顾。第十部分:(41-42)写鲁迅先生的休息。第十一部分:(43-54)鲁迅先生夜间写文章时的情景。第十二部分:(55-60)鲁迅先生对海婴的信任。第十三部分:(61-63)鲁迅先生在小事上也认真细致。第十四部分:(64-67)鲁迅先生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忘我地工作。2.按自然空行,共有十八件小事。小标题可以概括为:(1)鲁迅的笑(2)鲁迅走路的姿态(3)穿衣裳的评论(详写)(4)不游公园(5)看电影的路上(6)纸烟(7)休息(8)工作时间(详写)(9)踢鬼、谈鬼(详写)(10)吃鱼丸(详写)(11)病中(详写)(12)海婴的夸耀(13)明朝会(详写)(14)病好起来了(详写)(15)木刻画(16)“若没有我呢”1(17)病“好”了(18)他“休息”了3.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1)笑声(2)步伐(3)品评衣着(4)真诚待友(四处)(5)与青年们交往 4.本文叙述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琐事?刻画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形象特点?神情姿态: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饮食起居:喜欢北方饭、对萧红做的韭菜合子吃得开心---简单随和、体恤他人。待人接物:读青年来信、不在意自己的原稿和校样、陪客人---严格、宽容、和蔼、热情。休闲娱乐:开玩笑、看电影、翻书休息---幽默风趣、珍惜时间。工作习惯:深夜工作、病中工作---不同寻常、忘我精神。日常琐事:吃鱼丸、包书---严谨、细致、认真。5.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6.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什么人?写这些人各有什么作用?明确: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先生(鲁迅的妻子)。写他们的作用,是侧面烘托鲁迅。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也与大人的内心担忧形成对比。写许广平,则更典型的侧面烘托。她的勤劳坚强,有力地衬托出鲁迅的勤勉坚强。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所学思考:1.文中描写了鲁迅的哪些生活片段?(1)鲁迅先生的笑:明朗——乐观爽朗,平易近人(2)鲁迅先生的走路姿态:轻捷——敏捷果断(3)鲁迅先生不追求安逸的生活:(4)鲁迅先生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2.为什么鲁迅先生是在别人休息时深夜工作?明确:因为鲁迅先生工作需要一个极其安定的环境,不希望受到外界的干扰,表现了鲁迅先生工作专心致志、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工作态度。3.从鲁迅先生陪客上看,反映了他对客人什么态度?明确:热情、好客、和蔼、有耐心。4.海婴吃鱼丸子,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明确:表现了鲁迅先生遇事不盲从,必要身体力行,求真务实的品质。5.鲁迅先生对自己的病情是不是一无所知?表现了他什么品质?明确:表现了鲁迅先生不希望别人为自己操劳担心,为他着想,也表现他为了追求的事业而忘我工作的精神。6.从鲁迅先生最后的生活里,可以看出他哪些品质?明确:自信、乐观、坚强7.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细节?(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手来谈)二、句段品析1.以笑开头有何作用?明确: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坦白真诚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这里,他不再是神情严峻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而是一位慈爱的长者,一个普通的可亲可爱的老头,从而拉近了读者与伟人的距离,使人感受到鲁迅率真、质朴、毫不做作的性格特点。2.文章第2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动作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干练、轻捷。补充:人物的动作描写其作用一般有:①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②显示人物内心世界;③刻画人物性格特征;④表现人物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⑤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答题模式:运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为什么?明确:可以。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时会形成某种断裂。这表明,这是一篇情绪化的文章,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本文虽然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6段)4.从上文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明确: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待人的热诚与周到。5.“……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说说这段文字刻画鲁迅先生性格的作用。(第8段)明确:喜欢吃硬东西,隐隐透露出鲁迅先生刚毅的一面;“舀了一二下”则表现了其倔强的性格。6.“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分析“冲”这个字的表达效果。(11段)明确: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一个“冲”字传神地表现出笑声之响亮,反映出鲁迅先生当时愉悦的心情,可见鲁迅先生绝不是一个严肃的人。7.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合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者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12段)这句反映了什么?明确: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先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流露出对妻子敬重与依赖,还有对小辈的体恤。8.理解“我一走进卧室去……‘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第14、15段)明确:这样开玩笑的话,可见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9.如何理解“天晴了,太阳出来啦”这句话的内涵?(22段)明确: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让人觉得压抑。“天晴啦,太阳出来啦”是一个双关语,暗含着对光明的新社会的向往。10.怎么理解“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23段)明确:萧红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学会用好心情回报鲁迅,这一句充满着温馨和谐和其乐融融。11.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25、26段)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明确:鲁迅先生虽然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不怕花功夫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12.作者写看电影事件,意在表现什么?(35-37段)明确:意在表现鲁迅先生的礼让,对他人的关心体贴,对朋友的关怀备至。13.“鲁迅先生坐在那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给你怎样的感觉?(40段)明确:鲁迅先生给我们一种朴实随和,非常亲切的感觉。14.“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把这句话中的“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删掉,效果有何不同?(43段)明确:原句表现出鲁迅先生耐心的陪伴客人,不厌其烦,删掉后就不能体现出鲁迅先生陪客人的时间之长。15.“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第46、47段)明确:刻画了鲁迅先生深夜坐着工作的情景,表现了鲁迅先生就像一个斗士在漫漫黑夜里孤独而坚忍地战斗,用自己坚强的意志迎接黎明。16.“客人一走……鲁迅先生才睡下。”这几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44-49段)明确:写了鲁迅先生只有在下半夜客人走后才能工作。从“鲁迅先生还是坐着”“仍旧坐在那里”“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等句可以真切地看出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笔耕不辍,尤其“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一句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鲁迅先生工作到天亮,话虽平淡,情感却十分真挚。17.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49-51段)如何理解这几段?第一句话,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习惯,话虽平淡,情感却十分深挚,一个“才”字透露了玄机。 第二句话,主要是写保姆对海婴的吩咐,却也从侧面突出了鲁迅的人格魅力。海婴年幼,孩子蹦蹦跳跳是特性,但保姆总是要吩咐他“轻一点走”,因为怕吵醒了彻夜工作、刚刚才睡下的鲁迅先生。一个“总是”表现了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也是鲁迅长期不顾身体健康忘我工作的侧面表现。“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文中接着写了隔院子的人家及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写这些有什么用意?(52段)明确:这是本文中少见的景物描写。虽然十分简单,但却很有象征意味。这些成为鲁迅先生“睡”的背景和衬托,表现了鲁迅先生工作的劳累辛苦。 19.“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请说说这些加点词语好在哪里?(第53段)明确:写出鲁迅严谨的工作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0.吃鱼丸子一事为何写得如此详细?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品质?(55-60段)明确:吃鱼丸子一事之所以详写,是为了突出表现“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那怕一点点小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做事认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21.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62段)明确: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为人,即便是小事,也做得非常的严肃认真。文章以描写鲁迅先生工作来结尾,有什么用意?明确: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废寝忘食的工作热情,以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三、深入感悟1.逆流而上,感悟真人鲁迅。如果说体贴、明朗的笑、幽默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然而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似乎品出了异于常人的鲁迅,有些感动,我们仿佛又看到了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2.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帐,你如何认为?试分组讨论并回答。明确:从文章的内涵看,它并不是流水账,它并不散漫,而有内在的中心。“全文集中写鲁迅忘我工作,牺牲休息,疏于保健,于积劳成疾之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克己待人、待客、待亲”的精神风貌。又写了不少鲁迅或如常人或不同于常人的个性特点。只是这个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没有一句是抽象说的,而统统散见于日常生活、工作琐事中。 3.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更真实。让读者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更直观。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处世,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 更真挚。细节描写,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流露。 更有趣味。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更有表现力。以小见大的写法是最大的妙处。四、探究归纳1.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①人之子的鲁迅 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②人之夫的鲁迅 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③人之友的鲁迅 一个培植晚辈作家的慈祥宽厚的长者;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④人之主的鲁迅 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老人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潇洒、幽默、风趣2.本文特色如何?明确: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同,是一篇回忆录。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细节,随意点染;但感情真挚而又深厚,文笔散漫而又抒情,展现出鲁迅先生丰富的性格特征。五、写法探究1.虽是怀人散文,却具备“史传性”与“文学性”的双重因素。 本文以真实人物为记叙对象,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 闻、亲见,所以既具备传记的基本特征——以真实人物为记叙对象剪裁提炼,又具有散文的审美特质——对回忆对象充满缅怀崇敬之情。因此作品不仅富有史传性,而且也富有文学性。2.语言风格:语言朴实。 作者以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 文中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在文中,作者很少用“他”来指称鲁迅,多称“鲁迅先生”,更多的时候,作者将这种崇敬和爱戴不露痕迹地融在了对琐事的叙述中。 3.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作者印象中的鲁迅: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伟大而平凡补充:细节描写的魅力:细节,即细小的动作或情节;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单位组成;细节描写要求真实、生动,并服从主题思想的表达。4.寻找文中的细节描写处,并说说其作用。六、本课小结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养病、去世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思考: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七、随堂训练1.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示例: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留给了我们一笔巨大的物质精神财富,其中有您爱国爱民的精神,有您关心帮助他人的品格,有您对读书的思考,有您不朽的作品。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您对珍惜时间的感悟。”2.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无私宽广不求报答八、布置作业作文题目: X X其人要求:1.观察熟悉的一个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写得有血有肉。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3.字数不少于700。附:板书设计平凡伟大可亲可敬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回忆鲁迅先生》.pptx.ppt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同步检测.doc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doc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doc 萧红和鲁迅.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