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物体的沉浮是科学课中一个十分庞大的研究领域,而小学科学研究的沉和浮,主要还是通过物体的沉浮现象来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了解简单的沉浮规律。学生在前几课的基础上对物体的沉浮有了一些了解,本课让学生把橡皮泥做成实心与空心的不同形状,通过对比观察并分析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沉,而空心橡皮泥在水中浮的原因,认识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物体排开的水量。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科学探究1.用量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2.用橡皮泥制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教学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橡皮泥、量杯、水、记录表、实验报告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学过《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知道了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今天老师带来了橡皮泥,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二、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1.自学教材,学习什么叫做排开的水量?(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2.明确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和记录。3.思考: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重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4.汇报实验结果。三、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空心)1.提出问题: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2.小组讨论:什么形状的橡皮泥能浮在水面上?3.明确实验要求后进行实验及记录。4.交流汇报实验结果。四、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展示记录表)1.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排开的水量增大了(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了)。2.小结: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的体积大。)3.思考: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就是因为排开的水量很大。)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 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完成实验报告单填写。 板书设计????????????????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排开的水量? 实心 沉 小 空心 浮 大 教学反思:这一课是以橡皮泥作为载体,研究改变物体形状导致排开的水量变化,从而影响物体的沉浮,所以要及时观察排水量的变化。课前考虑过用量筒,也用量筒做过实验,若用小的量筒,量筒的口比较小身比较长,不方便放橡皮泥;若用大的量筒,量筒身比较长,不方便放橡皮泥,且放了之后再将其取出来也是个问题。这种彩色橡皮泥一遇水即软化,在水中的时间应该尽可能短,因此,做完实验后应尽快取出来。最后我还是用量杯来作容器,它上面的刻度分别是50、100、150、200、250毫升。学生用的橡皮泥体积比较少,放入一块排开的水量大约是6-10毫升,然而,受刻度限制,读出只能是估计。不过实验效果还算理想,基本可以通过实验得出物体排开水量与沉浮状态的关系,即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排开的水量越小越容易沉。我想,要上好这节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橡皮泥的体积不能太小,否则排开的水量变化不明显;2.橡皮泥最好要硬一点的,避免放到水中就软掉;3.可以自制刻度杯或者刻度板,保证读数更为精确,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