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日食与月食【教学目标】1、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3、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教学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等;直径分别为8厘米与3厘米的的塑料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 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在当年的天空中,流星雨、月食、日食等天象陆续上演,异彩纷呈。2009年7月22日上午9时左右,出现罕见的日全食。从我国西藏、云南、四川,到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直至苏浙沪,40多个城市都可目击日全食。温州可以看到日偏食。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二、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1、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2、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预设回答) (1)太阳被一个物体(月球)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三、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方案,设计时注意:(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2)如何做实验?(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3、学生组间交流模拟实验方案。4、学生交流总结后请一小组上台演示模拟实验。(教师根据演示强调地月日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4、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八厘米塑料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三厘米塑料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三厘米塑料球绕八厘米塑料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5、交流:(1)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2)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四、日食的成因。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讲解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差不多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4、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2)、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5、教师简略介绍日环食。过渡:师:我们学习了日食,那你们有没听过天狗吃月的传说?(生回答)师:那只是跟日食差不多的天文现象—月食。五、月食的成因。 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2、学生思考推测。(预设: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三者差不多处在一条直线上。) 3、出示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 4、根据示意图请学生说说月食的成因。(预设: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差不多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六、总结拓展日月地三者关系地球上的可见范围发生时间地球上可以看见持续的时间类型日食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部分地区初一新月几分钟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食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半个地球以上十五满月一个小时以上月全食月偏食七、作业1、课后根据月食的示意图小组进行模拟实验。2、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板书设计:? ?? 4、日食与月食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