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循环与运输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类比或联想的方法对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2.能想出2种以上测量和计算心率或脉搏的方法。3.能通过挤压网球推测并描述心脏是怎样工作的。4.能初步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5.能运用一种调查的方法寻找治疗心脏疾病的新技术。(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将自己的方法或观点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正确说出心率的定义。2.能举例说明哪些因素能影响心率的变化。(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实例说明新技术如何帮助人们解除疾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综合运用以往学过的方法探究与“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相关的问题活动目标:1、能设法设计制作一个简易听诊器。2、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心率并进行统计。3.能正确说出心率的定义4、能通过挤压网球推测并描述心脏是怎样工作的。5、能想出2种以上测量和计算心率或脉搏的方法。6、能将自己的方法或观点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一个工厂要不断地运来它所需要的原材料,并要运走它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和废物,可以用什么工具来运呢?学生:飞机、火车、汽车、轮船……教师: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我们可以用运输系统来概括。也就是说,一个工厂需要一个运输系统。我们的人体好比一个工厂,也需要一个运输系统,需要把肺吸进的氧气和小肠吸收的养料运到全身各处,也要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到肺和其他器官,排出体外。那么,人体的运输系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出示人体循环系统图。教师:是什么力量“推动”血液在我们体内的血管中不停地循环往复流动呢?学生:观察水泵及食品传送图,从中寻找答案。◆活动1:测量心率1.介绍心率及测量心率的方法。(1)分组制作简易听诊器。测一测自己和同学的心率,将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并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学生交流测量结果。(2)计算自己在一天中心跳的次数。心率×24小时×60分2.心脏的工作原理。(1)情景创设用一只手握柱一个网球(或较硬的小皮球),在一分钟内用力挤压它,挤压的次数与一分钟内自己心跳的次数相同。问题1:体验手的感觉。问题2:用力挤压网球后手的感觉如何?由此联想心脏是如何工作的?(2)教师指导学生用手反复握拳,体验心脏的工作。提问:谈谈你的感受?(三)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讲述:心脏的大小与自己握紧的拳头相似。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血管,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教师:我们用简易听诊器听到了自己的心脏跳动,我们还可以用摸脉搏的方法了解心脏跳动的情况。你能用几种方法测量脉搏?学生:观察后汇报摸脉搏的情况。教师:心跳和脉搏的频率一致吗?学生:一致。板书设计:第七课??循环与运输1.介绍心率及测量心率的方法。工具:听诊器。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2.心脏的工作原理。心脏收缩——血液进入血管——将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