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撬棍的学问》【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初步探索杠杆尺的平衡规律。2.能够利用杠杆尺的平衡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多种方法探究杠杆尺的平衡规律。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依据确凿的数据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杠杆尺的平衡规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杠杆尺的平衡规律。【教学用品】教师用品:自制扁担(包含两个已知质量的重物)、杠杆尺实物、笤帚学生用品:电脑、杠杆尺平衡软件、实验记录单、文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课前播放音乐短片《三个和尚》,带领学生演唱。一、导入(5分钟)师:同学们,三个和尚的故事中胖和尚一个人是怎么取水喝的 ?生:挑水。师:可是有一天,胖和尚装满了水才发现,出来时慌慌张张拿错了桶,一个大一个小,怎么挑也挑不平。(师演示)胖和尚急得满头大汗,大家快帮他想一想,怎样才能把扁担挑平呢?生1:把大桶里的水倒出来点。师:这个方法很简单,倒出多少呢?生1:……生2:在小桶这边挂一块石头或其他的东西。师:这个方法也可以,怎么能保证找到这么合适的石头,正好把扁担挑平呢?生2:……生3:把大桶往里边挪。师:挪到哪?生3:一点一点挪,直到平衡。生4:把扁担挪一挪。师:怎么挪呢?你能来演示一下吗?(生到前面演示)活跃气氛,初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定性的对该问题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为后面“知识的应用”环节做铺垫。二、探究(15分钟)师:同学们真聪明,帮胖和尚想出这么多办法,但是我们在解决时还是要挪来挪去,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一下子就找准位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要想更好地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请出一位好朋友。(将杠杆尺放在桌面上,轻轻转动)大家回忆一下像这样能绕着一个点转动的棍子我们称作什么简单机械?生:杠杆。师:这支杠杆上添加了很多刻度,就像尺子一样,我们给他起一个形象的名字——杠杆尺。(板书:杠杆尺)为了便于操作,我们用一个好玩的电脑小游戏来模拟杠杆尺。做游戏前请每一位同学认真倾听任务和规则,不要擅自操作。(屏幕出示活动要求)下面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一遍活动要求。生:活动要求①在杠杆尺左右两边悬挂合适的钩码,使杠杆尺平衡。②每一边只能选择一个位置进行悬挂,不能多处悬挂。③认真阅读表格并将实验得出的数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方法不能重复。师:大家对这些要求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只能选择一个位置”的含义)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老师先演示一次。双击打开杠杆尺游戏,在左边选择一个位置,比如第4个格挂3个钩码,再从右边选择一个位置,比如第3个格(师演示并介绍操作细节)当杠杆尺平衡时,马上将数据填写在记录单里。然后改变钩码的数量或者位置,再次尝试。当听到“开始”的口令后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快速准确地操作并记录,方法越多越好,大家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现在开始!(学生分组操作并记录,老师观察指导。)(学生汇报数据,老师整理。当出现错误数据时重新验证。)师:刚才有同学发现,当数据出现错误时,老师似乎一下子就发现了。其实老师也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我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当杠杆尺平衡时,我们得出的每组数据都有一个特点。大家认真观察一下,也可以计算,看看有没有重大发现!发现的同学别着急,把所有的数据都验证一遍,如果没有问题就请把你们的发现用最简洁最准确的方式填写在记录单中。师:请各个小组发表一下你们的见解,说说你们的发现。(生汇报。师生共同验证。)师:大家的表达方式各不一样,但总结的都非常好。老师有一种方法也非常简单,就是利用数学上列等式的方法。(板书展示: 杠杆尺左边的格数×钩码数=右边的格数×钩码数)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最重要的发现,杠杆尺的平衡规律。(板书补充为: 杠杆尺的平衡规律左边的格数×钩码数=右边的格数×钩码数)在复习前面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过渡到探究环节。明确操作规范,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实验报告单中通过字体加重提示重点内容。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活动要求,避免操作错误。亲身示范,给予学生更直观的指导。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在游戏中获得充分的有价值的实验数据。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启发与指导,并了解每组学生的实验情况。在轻松幽默的师生对话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等多方面能力。进而攻克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多种表达方式总结科学规律。三、提高(5分钟)师:刚才大家玩的这么happy,可是有些同学还是觉得有点简单,那我们就来一次有挑战性的,想不想挑战?生:想师:这次左边依然在第4个格挂3个钩码,保持不变,右边可以多处悬挂,挂的越奇特越好,只要最终还是让杠杆尺平衡就OK。哪个小组创造出来了就马上坐正并举手示意。(学生展示结果。)师:大家像变魔术一样变出了这么多奇妙的方法,老师都想拜你们为师了。(拱手拜师)请各位小老师们再次思考一下,在这么多的花样中有没有重大发现呢?(板书补充为: 杠杆尺的平衡规律左边的格数×钩码数=右边的格数1×钩码数 +右边的格数2×钩码数 +右边的格数3×钩码数……)本环节将所学知识进行层次提升。让大家带着挑战和快乐取得更大的收获。四、应用(5分钟)师:现在我们再回想一下胖和尚挑水的难题,假如我们已经通过测量知道,大桶的水4千克,小桶的水2千克,我们利用刚才有一位同学说的挪动扁担的方法,大家能不能准确计算出挪到哪个位置?(生计算)师:请你说一说挪到哪?(师依学生方案快速进行演示。)师:看来我们今天发现的规律还真是大有用处!利用所学知识定量解决实际问题,与第一环节形成对比呼应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五、拓展师:可是有时候,身边的很多物品,我们并不知道它的重量,也不知道它的长度,比如教室里的笤帚(随便拿起一把笤帚),怎么能准确找到它的平衡点呢?(生思考,疑惑)师:老师还有办法,而且我可以在10秒钟之内就找到它的平衡点。(师演示)师: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其实老师的办法也和今天所学的杠杆尺平衡规律有关系,请大家课下试一试,思考一下这到底是为什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下课!利用更加有趣的问题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引导学生把科学研究延伸到课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