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4.怎样放得更大一、聚焦:你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吗?每只手各拿一个放大镜,对着物体,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一、聚焦、导入简易装置要领: 1.两个放大镜的中心点对齐。 2.高倍的放大镜在下,低倍的放大镜在上。 3.不断耐心、细致地调整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简易装置 在17世纪,人们把两个透镜组合起来,一个透镜将另一个透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也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早期显微镜调焦旋钮物镜目镜二、探索简易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材料书本彩页蝴蝶标本松花粉食盐白糖迷你视力表微小的字书本彩图蝴蝶标本松花粉食盐白糖把观察到的新发现记录在作业本P6第一题观察的实验材料书本彩页蝴蝶标本松花粉食盐白糖迷你视力表微小的字书本彩图蝴蝶标本松花粉食盐白糖书本彩页三、研讨:蝴蝶的翅膀蝴蝶的翅膀松花粉松花粉食盐白糖 简易显微镜是利用透镜制成的,它通过透镜对光折射而产生物像。像这样的显微镜称为光学显微镜。因为,人眼所见的光有一定范围,因此,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一定限度的。光学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第一架显微镜在1590年前后制成。后来在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的改良下,才有了比较好的效果。四、拓展:显微镜发展史 荷兰人自学书本P11,了解列文虎克的故事显微镜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显微镜发展史列文虎克所制作的第一架显微镜,它的放大能力相当大,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所有的显微镜。1665年1665年 + n年他又制出了放大300倍的显微镜1932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制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了10000倍。20世纪90年代研制成功了放大2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人们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发现了原子世界。1983年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200万倍后的非典病毒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类最敏锐的眼睛。怎样放得更大课后习题1.用下列器材观察物体,能将物体图像放得最大的是(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D.扫描隧道显微镜D2、下列物体放大倍数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肉眼→放大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B.放大镜→肉眼→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C.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D.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C2.科学家选择( )来观察SARS病毒。A. 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 放大镜 D.望远镜3.世界上最早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是( )发明的。A.列文虎克 B.伽利略 C.牛顿 D.胡克BA谢谢观看 4.怎样放得更大 【教材简析】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微小物体的前提下,尝试用两个放大镜把细节放得更大。本课可分“做个简易显微镜”和“显微镜的发展”两部分,引领学生经历一个前人发明显微镜的过程,领悟显微镜发明中的科学性和探索精神。【学情分析】学生们都用过放大镜,会使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那么使用两个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是怎样的呢?用两个放大镜和一个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又有什么不同呢?怎么叠放两个放大镜可以使放大倍数大大提高呢?学生的体验是不多的。这也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一个最早期简易显微镜的发明过程。【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学会将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并且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了解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科学探究目标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体验一个简易放大装置的效果。2.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感受到放大物体的图像之后可以看见微小的细节。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会利用两个透镜组装成一个简易显微镜。【教学重难点】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难点: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两个放大镜、简易显微镜、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印有图文的纸(微小视力表)、松花粉、食盐、糖、蝴蝶标本工艺品等。教师演示器材:放大镜,自制的放大装置,简易显微镜、相关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及简易放大装置观察(预设10分钟)1.前几课我们用肉眼、放大镜分别看到了身边的昆虫世界,观察了熟悉的食盐晶体等,大家觉得效果怎么样?2.我们希望能看见更大、更清晰的图像。如果现在两人一组,你们有一个5倍和一个3倍的放大镜,你们有什么办法,能把物体的图像(微小视力表)放得更大呢?3.板书课题《怎样放得更大》。4.学生大胆设想,提出自己的想法。5.那我们来试一试吧。学生操作。6.师导:把观察物体图像放得更大了的小组请举手?这两个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不同,两个放大镜位置不同的情况下,放大的效果一样吗?二、探索:简易显微镜观察(预设15分钟)(一)自制放得更大的装置,简单小结。同学们刚才的尝试感觉非常难做好,因为受实验器材的限制,物体的图像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放得更大的效果。我们一定迫切想有更好的材料来观察,来体验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介绍一个新材料,它是“简易显微镜”。(二)用简易显微镜观察1.出示简易显微镜:这是一个简易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得比我们用自制的放大装置更大些。谁来猜猜这个简易显微镜的结构原理?2.了解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结合课件教师指导:这个简易显微镜就是由两个放大镜片组成的。上面的是目镜,也就是眼睛观察的地方,下面是物镜,也就是接触观察物体的地方;中间是一个调焦旋钮,如果看不清楚,就要用旋转的方式调整焦距;物镜边上有一盏灯,用手指轻轻拉开灯就亮了,可以增加观察物体的亮度。3.观察材料有每组4个简易显微镜,2个蝴蝶标本以及装在培养皿里的食盐、白糖晶体和松科植物的干燥花粉松花粉。同学们轮流观察,有时间多,还可以选择你身边其他的观察物体,把其中你最感兴趣的,看得最清晰的两种物体的细微结构画在作业本第6页上。4.请每个小组上来领取简易显微镜和观察材料。5.各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简易显微镜在培养皿上直接观察松花粉、食盐、白糖、书本彩页、小视力表等。)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9分钟)1.请同学们把实验材料放中间。下面我们来开一个科学报告会。谁来介绍一下你的新发现。2.交流:一节课下来,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其他想法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图像放大,看到更细微的东西,工具真好。)3.教师总结:放得更大的装置的出现,特别是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小世界。(板书:显微镜,微小世界)四、拓展: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史和发展史(预设6分钟)1.自读故事:我们把课本翻到第11页,自学“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 显微镜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不断的发展着。我们来了解一下显微镜的发展史。课件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史。【板书设计】4.怎样放得更大肉眼→放大镜→简易装置→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微小世界【作业设计】1.用下列器材观察物体,能将物体图像放得最大的是(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D.扫描隧道显微镜2.科学家选择( )来观察SARS病毒。A. 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 放大镜 D.望远镜3.世界上最早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是( )发明的。A.列文虎克 B.伽利略 C.牛顿 D.胡克【教学反思】本节课首先提出怎样把物体放得更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启发学生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物体,比较用两个透镜和一个透镜看到的物体图像有什么不同?从中发现把两个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物体,放大倍数会大大提高。这个活动引领学生经历一个显微镜的发明过程。接下来的活动是让学生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实际验证一下物体的图像在显微镜下是不是被放得更大了,是不是又会发现一些用肉眼和自制放得更大的装置不能看到的细节,并把新的发现记下来。此外,课文资料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的兴趣,并学习列文虎克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的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六下1-4《怎样放得更大》+习题+答案.pptx 六下1-4《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反思.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