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课件+练习(共4节练习word版+课件+章节提升均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年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课件+练习(共4节练习word版+课件+章节提升均有答案)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知识点1 政治文化中心
1.北京的符号: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是首都北京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号,“ 鸟巢 ”“水立方”是现代北京的符号……?
2.自然环境
( 1 )地理位置:北京城位于 华北平原 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 2 )地形和地势: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由 西北 向 东南 倾斜。?
3.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 政治 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知识点2 历史悠久的古城
4.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 3000 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
5.名胜古迹: 长城 、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颐和园 、天坛、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城中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 四合院 、胡同、牌楼等也令人流连忘返。?
知识点3 现代化的大都市
6.重点功能区:中央商务区、 中关村 科技园区、金融街、 王府井 商业街。?
7.交通网络
( 1 )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 立体交通 网络。?
( 2 )北京的市区形成了环形加 放射 状的快速道路网。?
( 3 )北京的城市 轨道交通 也很发达,并且已初步建设成网。?
( 4 )北京还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 航空 港。?
8.旧城改造与环境保护: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 历史文化建筑 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目前,北京正在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 ”的目标迈进。?
知识点1 政治文化中心
读北京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表示的山脉分别是( B )
A.太行山脉、阴山山脉 B.太行山脉、燕山山脉
C.大兴安岭、长白山脉 D.大兴安岭、小兴安岭
?
2.从图中能发现哪一地理信息( C )
A.北京市是重要的工业城市
B.北京的名胜古迹众多
C.北京的河流大多由西北流向东南
D.北京的铁路线呈放射状分布
3.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于2019年3月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9年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各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家大事。这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B )
A.文化中心 B.政治中心
C.经济中心 D.交通中心
4.“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期间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及多个国内省、自治区参展。北京市积极承办世界园博会,体现了北京市的城市职能是( C )
A.全国政治中心 B.全国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科技创新中心
知识点2 历史悠久的古城
5.下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北京名胜古迹( C )
A.苏州古典园林、天坛
B.九寨沟、颐和园
C.明十三陵、明清故宫
D.长城、杭州西湖
6.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金、元、明、清各代先后在这里建都。北京旧城格局体现的古代都城规划和建设思想是( A )
A.“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帝王思想
B.“人地和谐”的思想
C.“依山傍水”的因地制宜思想
D.“天圆地方”的宇宙认知思想
知识点3 现代化的大都市
7.北京既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又是现代化的大都市。下列关于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
B.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四合院应该全部拆除
C.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稀少
D.应减少绿地面积,兴建立交桥,解决交通拥堵
8.北京未来的城市建设发展目标是( D )
A.建成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B.建成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C.建成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D.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9.下列属于北京重点功能区的是( D )
①王府井商业街 ②金融街 ③中央商务区 ④中关村科技园区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读北京市地形分布示意图和北京市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 1 )北京的地形以 平原 为主,地势特点是 西北高,东南低 。?
( 2 )北京地区夏季盛行 东南 方向的风,请简要分析A地年降水量多于B地的原因。?
A地位于迎风坡。
( 3 )随着北京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备受关注。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是( D )
A.将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搬迁至通州
B.出行距离在1~3千米主要采用步行或骑自行车
C.调整人们上、下班时间,错开人流和车流高峰
D.提高公交车票价,减少乘客数量
( 4 )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北京不仅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各类科学研究机构,而且荟萃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上百所高等院校;此外,还有全国藏书最多的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等众多文化场所,这些都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1.下列关于北京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北京市与河北省、河南省、天津市接壤
B.北京市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C.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端
D.北京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2.下列关于北京市自然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河流均属于海河水系
B.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小
D.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3.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 A )
A.北京故宫
B.美国白宫
C.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D.英国白金汉宫
4.下图能正确表示北京城市交通网的是( B )
北京市近几年开展了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绿道等系统研究,以提升城市整体空气流通性。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北京的常年风向,判断通风廊道的走向是( C )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6.关于建设通风廊道、绿道对北京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减轻城区的大气污染 ②降低中心城区的地价 ③提高城市居民健康水平 ④增加沙尘暴的强度 ⑤降低城区的噪声污染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2018年12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了对《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 2018~2035年 )》的批复。雄安新区要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关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承接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金融机构、企业总部等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机构中,最有可能迁入雄安新区的是( B )
A.中共中央国务院
B.电子通信设备研发中心
C.外交部及各国驻华大使馆
D.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8.设立雄安新区的目的在于( C )
①增加北京城市人口 ②缓解北京交通拥堵 ③优化北京资源配置 ④带动雄安钢铁、建筑等行业发展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下图示意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根据图中河流流向,推断北京的地势倾斜状况为( A )
A.西北高,东南低 B.东南高,西北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
10.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宜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D )
①在历史性建筑中建酒店、宾馆等,大力发展旅游业 ②在世界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③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 ④修旧如旧,避免维修过程中修缮性的破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睡城”也称“卧城”,主要指大城市周边人口相对集中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人口虽然大量入住,但是仅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照样开车或乘车赶往市中心上班。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是我国众多“睡城”中的典型代表。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在燕郊和北京之间的道路上,呈现出明显的“潮汐式”流动。下图为燕郊相对位置示意图,图中箭头及数字表示京漂族每天上班的方向及平均距离。读图,完成11~12题。
11.燕郊成为“睡城”的原因有( B )
①交通便利 ②工资水平高 ③房价相对较低 ④与北京、天津的距离较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人口“潮汐式”流动会给北京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下列措施有利于缓解这些问题的是( D )
A.在燕郊及附近地区大量建住宅区
B.在北京与燕郊之间增建高速公路
C.北京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燕郊及附近地区承接北京转移的部分产业
13.下列可以增强北京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的措施有( D )
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②规划和建设重点功能区 ③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决定,北京市各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位于通州的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图甲为北京地形示意图,图乙为某名胜古迹简笔画。
( 1 )北京市地形以 平原 为主。?
( 2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表明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 文化中心 。?
( 3 )北京冬夏长,春秋短,气候类型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 。?
( 4 )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的名胜古迹。图乙中的名胜古迹是 天坛 。?
( 5 )北京在通州建设市行政副中心的目的( B )
A.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的影响力
B.控制中心城区规模,疏散产业和人口
C.集中城市职能,促进区域发展
D.完善交通网络,加强区际联系
(共18张PPT)
章末提升
北 方 地 区
典例1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地的地理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是“黄土地”,②地是“黑土地”
B.①地种冬小麦,②地种春小麦
C.①地位于暖温带,②地位于寒温带
D.①地有辽中南,②地有京津唐
【解析】读图可知,①地位于东北平原,②地位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有“黑土地”之称,种植春小麦,主要位于中温带;华北平原有“黄土地”之称,种植冬小麦,主要位于暖温带;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东北平原的南部,京津唐工业基地位于华北平原。
【答案】 D
二、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农业:气候寒冷,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降水较少,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等旱地作物为主。
2.建筑业:冬季寒冷,建筑施工困难。
3.交通:冬季大雪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影响人们出行。
4.居住:传统民居墙厚,有火炕,室内一般有取暖设施,如暖气等。
5.衣着:冬夏差别很大,冬季要穿棉衣、羽绒服、棉鞋,戴棉手套。
典例2 长城以北的农作物一般一年一熟,长城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则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降水 B.地形
C.气候 D.农作物品种
【解析】我国北方地区除部分山地外,年降水量多为400~800毫米,这决定了区内农业以旱作为主,且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季南北温差大,作物所接受的热量不同,所以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
【答案】 C
三、东北三省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1.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3.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4.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5.发达的水陆交通,便于产品运输。
典例3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自然条件是 (    )
A.土壤肥沃 B.耕地集中连片
C.邻近海洋 D.雨热同期
2.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不包括 (    )
A.海运便利 B.人口稀少
C.农业科技水平高 D.土地辽阔
【解析】第1题,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适宜在耕地集中连片、地块平整的平原上进行,故B项正确。第2题,东北地区土地辽阔,农业科技水平高,粮食产量高,当地人口稀少,本地粮食消耗少,大多用于出售,所以粮食商品率高。东北地区粮食的主要消费区在本国,很少通过海运方式外运,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1.B 2.A
四、东北三省发展重工业的优势
1.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交通便利:铁路、公路、管道、水路、航空等构成了四通八达的运输网,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科技力量雄厚: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力量雄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4.工业基础好:中国工业前期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工业集中在沿海和东北三省。
典例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面临着资源枯竭、能耗高、经济效益差等问题。自国家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该地区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后又一个投资热土。
材料二 东北地区略图。
( 1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    ( 国家 ),B    ( 港口城市 ),C    ( 海域 )。?
( 2 )阴影区D是    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该区域的糖料作物是    。?
( 3 )根据图示信息,从交通和矿产资源两个方面说明辽中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 1 )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是朝鲜,B是大连,C是渤海。第( 2 )问,阴影区D是松嫩平原,该区域纬度较高,冬季漫长严寒,主要糖料作物是甜菜。第( 3 )问,交通和资源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辽中南地区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发达的水陆交通和优良的海港。
【答案】 ( 1 )朝鲜 大连 渤海
( 2 )松嫩 甜菜
( 3 )交通便利;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有土壤、植被、气候、地形等。
2.人为原因: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破坏地表,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
典例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 (    )
①土质特征 ②气候特征 ③植被特性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造成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采矿和修路;等等。
【答案】 D
典例6 下列关于北京地理位置的描述和评价,正确的是 (    )
①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适宜 ②靠近渤海,水陆联运,交通便利 ③西靠黄土高原,能源条件优越 ④扼西北、东北和南下的咽喉要道 ⑤三面临山,一面临海,地势险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解析】北京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隔天津与渤海相望,水陆联运,交通便利;西靠黄土高原,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能源条件优越;扼西北、东北和南下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的余脉西山。
【答案】 B
(共10张PPT)
第1课时 黑土地 黄土地
知识点  黑土地 黄土地
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 青藏高原 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淮河 以北,东临 渤海 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 高原 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 东北平原 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 黄土高原 。?
3.气候
( 1 )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寒温带、 中温带 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 温带季风 气候。?
( 2 )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 寒冷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夏季 炎热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 ℃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 400 ~ 800 毫米,属于 半湿润 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 夏季 。?
4.土壤
( 1 )东北平原在 冷湿 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黑土地 ”。?
( 2 )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 黄河 、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 黄土地 ”。?
知识点  黑土地 黄土地
1.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位于大兴安岭、黄土高原以东
B.位于内蒙古高原以南
C.位于秦岭—淮河以北
D.东临渤海和黄海
2.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盆地、平原面积广阔
B.大兴安岭、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位于其内部
C.有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D.全部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3.北方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B )
A.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多雨
B.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C.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太阳辐射强
D.全年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最喜北方的秋色,白云蓝天,疏风淡影。满目随风而逝的榆钱儿、槐针儿、梧桐大片,淡红浅黄,斑驳陆离……”这是某篇散文中对北方景色的描述。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大部分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B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语句是描述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D )
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
3.下列关于北方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北方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B.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C.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D.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4.下列关于大兴安岭、秦岭、淮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我国800 mm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
B.我国1月0 ℃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C.大兴安岭西侧的地理区域是西北地区
D.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大致分界线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年内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B )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四川盆地 D.青藏地区
6.该地区气候特点为( A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B.夏季高温少雨,冬季低温多雨
C.全年温和多雨,各月降水均匀
D.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
7.读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 1 )山脉①的名称是 大兴安岭 ,其东侧的地形区名称是 东北平原 。?
( 2 )山脉②的名称是 太行山 ,山脉③的名称是 秦岭 。?
( 3 )河流④的名称是 黄河 ,注入我国的 渤海 ( 海洋名称 )。?
( 4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温带季风气候 。?
( 5 )该区域内的 黄土 高原、 华北 平原常被称为“黄土地”。?
( 6 )⑤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秦或陕 ,行政中心是
 西安 。?
(共12张PPT)
第2课时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知识点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自然条件:北方地区 平原 广阔,土壤肥沃,耕地 集中连片 。本区降水 偏少 ,耕地多为 旱地 。?
2.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 1 )粮食作物: 小麦 、 玉米 、谷子等。?
( 2 )经济作物: 甜菜 、 棉花 、大豆等。?
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 1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 较少 ,且集中于 夏 季,灌溉水源不足, 春旱 严重。?
( 2 )解决措施:目前,国家为缓解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状况,采取了 南水北调 等跨流域调水措施。从长远来看,发展 节水 农业,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知识点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以种植油菜、棉花作物为主
B.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C.气候湿润,降水充足
D.耕地集中连片,以水田为主
2.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区是( A )
A.旱作农业区 B.河谷农业区
C.水田农业区 D.灌溉农业区
3.北方地区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为( C )
A.甜菜、小麦 B.玉米、大豆
C.棉花、大豆 D.谷子、甘蔗
4.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D )
①春天降水少,气温上升快,蒸发量大 ②河流少,且径流量小 ③水土配置不合理,地多水少 ④人口多,工农业用水量多 ⑤水资源污染严重,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
1.下列地形区与其主要农作物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C )
A.东北平原——甜菜 B.山东丘陵——花生
C.华北平原——水稻 D.黄土高原——谷子
剪纸是中国的一门优秀民间传统艺术,能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右图是一幅名为“煎饼飘香”的剪纸作品,煎饼的主要食材为小麦和杂粮。据此完成2~3题。
2.剪纸中反映的生活场景常见于我国的( B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该地的特色农业是( A )
A.旱地农业 B.水田农业 C.绿洲农业 D.灌溉农业
读我国华北地区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华北地区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B.地处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干燥
C.因夏季风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5.受该地气候的影响,下列农作物可能大幅度减产的( D )
A.水稻 B.甜菜 C.甘蔗 D.小麦
6.制约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春旱。下列措施中能够缓解该地区农业发展问题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D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
B.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C.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D.大力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渤海粮仓”是一项大型农业科技工程项目,计划通过对“环渤海地区中低产田和盐碱荒地”的改造,实现增粮的目的。读图,完成7~8题。
7.下面对“渤海粮仓”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冬暖夏热,热量充足
B.农作物一年三熟
C.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D.位于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8.下列措施中能够改造中低产田和滨海盐碱地,
且可以增加粮食产量的是( B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改良品种,完善灌溉、排盐排碱系统
C.大量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
D.大面积焚烧秸秆肥田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水资源从地区分布看,南多北少。华北地区人口占全国总量的24.1%,耕地占全国总量的45%,而水资源只占全国总量的6%;从降水的季节分配看,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5~10月,而华北地区则高度集中在7~8月,这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冬春季则持续干旱。
材料二 华北地区示意图。
( 1 )本区的耕地以 旱地 ( 耕地类型 )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 小麦、玉米、谷子 等。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越气候条件是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
( 2 )分析造成该地区冬春季干旱的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人文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
( 3 )作为我国主要的缺水地区,华北地区家庭节水已成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途径。请列举两项家庭节水的措施。
用洗衣服、洗菜的水冲厕所,尽量使用淋浴而减少浴缸的使用,等等。
(共19张PPT)
第1课时 文明的摇篮 风吹来的黄土
知识点1 文明的摇篮
1.位置:黄土高原东起 太行山脉 ,西至 乌鞘岭 ,北连 内蒙古高原 ( 大致以长城为界 ),南抵 秦岭 。?
2.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 渭河平原 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如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 黄帝陵 。?
3.“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1 ) 窑洞 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 直立 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 2 ) 信天游 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其歌腔 高亢而悠长 ,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喜爱。?










知识点2 风吹来的黄土
4.黄土的来源:广受认同的“ 风成说 ”认为,黄土是由风从 中亚 、蒙古高原和我国 西北部内陆 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
5.黄土地貌景观: 流水侵蚀 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 沟壑纵横 ,形成 塬 ( 残留的高原面 )、 墚 ( 长条状的山梁 )、 峁 ( 孤立的馒头状山丘 )、 川 ( 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知识点1 文明的摇篮
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中④地位于( A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图中①河流是( C )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淮河
3.图中②③两条山脉的名称依次是( A )
A.太行山 秦岭 B.大兴安岭 长白山
C.武夷山 南岭 D.巴颜喀拉山 天山
4.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下,人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下列活动被烙上黄土高原印记的( C )
A.朋友来访,敬献哈达 B.饮马奶酒,吃葡萄干
C.安塞腰鼓,抒发豪情 D.小船悠悠,逛花卉节
?
知识点2 风吹来的黄土
5.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得到广泛认同的说法( B )
A.水成说 B.风成说
C.冰川作用 D.地震形成
6.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下列哪个地方吹来( D )
A.西亚 B.华北平原
C.东南亚 D.中亚、蒙古等地
7.下列图片所示的黄土高原的各类地貌中,农业较为发达、人口较集中的是( D )
8.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积极探索“河长制”,由当地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履行属地职责。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图中M河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北方 
地区,流经 黄土 高原。?
( 2 )图中①②③三点中,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是
 ① ,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① 。?
( 3 )说出M河的水文特征。
流量季节变化大,冬季有结冰期。
( 4 )列举图中①地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并说明其
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住窑洞:地处黄土高原,便于就地取材,黄土具有直
立性、不易崩塌的特点。唱信天游:地表千沟万壑,
信天游高亢而悠长的歌腔便于沟通。





下图中阴影地带是黄土厚度最大的地带,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地形区是( D )
A.东北平原 B.三江平原
C.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
2.图中阴影地带的北界,最可能是( C )
A.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C.畜牧业和农耕业的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3.与江南水乡的歌舞相比,图示地区的歌舞( B )
①舞姿更加遒劲有力 ②舞姿更加轻柔飘逸 ③歌声更加委婉动听 ④歌声更加粗犷嘹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图,回答4~5题。
4.此图可以解释的现象是( D )
A.戈壁、沙漠和高原的地势差异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C.该地降水的水汽来源
D.黄土高原上黄土的来源
5.关于黄土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有机质少,土质黏重,酸性强
B.由较细粉沙颗粒组成,便于耕作
C.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D.富含氮、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 )
A.①—秦岭—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B.②—太行山脉—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③—贺兰山—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界
D.④—长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解析】太行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
界线;③为祁连山脉,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界是乌鞘岭;
长城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7.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流水侵蚀严重
B.“信天游”是这里独有的民歌形式
C.独特的地貌类型有塬、墚、峁等
D.水稻和小麦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由“黄”变“绿”,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下图是黄土高原地貌类型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表示黄土墚地貌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9.当地传统民居——窑洞的特点是( A )
A.多依山挖掘 B.造价较高
C.多占用良田 D.窑洞门口多向北
10.黄土高原比山东半岛所产苹果口感更甜的原因是( C )
A.水源丰富 B.土壤肥沃
C.日照充足 D.昼夜温差小
11.被称作陕西省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工程,是从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向北调入渭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1 )据图可知,“引汉济渭”工程沟通了长江流域和 黄河( 渭河 ) 流域两大水系,该工程穿过的山脉A是 秦岭 ,它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北侧的耕地类型以 旱地 为主。?
( 2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请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渭河和汉江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有什么不同?
渭河:水量小,汛期短,有结冰期,含沙量大;
汉江:水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 3 )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请分析该地适宜建造图示民居的自然条件。
气候干燥,降水较少;黄土深厚,具有直立性。
12.读黄土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材料中的“风”主要是指 西北 风( 风向 )。?
( 2 )下列是支持黄土高原“风成说”的几条依据,请你分析每条证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黄土就像冬季在地面的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②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物越来越细。
③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本地基岩矿物成分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
④黄土中有随着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

①黄土是风吹来的;
②黄土是被西北风吹来的;
③黄土是从西北的中亚、蒙古吹来的;
④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的产物。
(共18张PPT)
第2课时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知识点1 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 1 )地表特征: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
( 2 )主要原因:长期的 水土流失 。?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 1 )自然原因:黄土土质 疏松 ,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 植被保护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 2 )人为原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 过垦过牧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 采矿 等活动破坏地表;等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 1 )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 土壤 ,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
 自然灾害 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 2 )泥沙下泄导致河流 含沙量 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 防洪 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知识点2 水土保持
4.水土保持的意义: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 经济 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 生态 建设,改善环境,治理水土流失。?
5.水土保持的措施
( 1 )采取 植树种草 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 2 )合理安排 生产活动 ,如陡坡地 退耕还林 、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知识点1 严重的水土流失
1.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地势低平,河湖广布 B.草场广布,辽阔坦荡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黄土广布,千沟万壑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C )
A.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等
D.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在改善本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本区经济是一个重大课题。据此完成3~4题。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有( D )
①减少土壤肥力 ②淤塞河道 ③破坏农田 ④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4.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势有( B )
①自然资源丰富 ②名胜古迹众多 ③工业基础雄厚 ④国家政策、资金扶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知识点2 水土保持
读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示治理措施属于( A )
A.生物措施 B.农业技术措施
C.工程措施 D.政策措施
6.最符合图中①含义的是( C )
A.充分利用光热 B.减小风沙
C.蓄水保土 D.净化空气


7.读黄土高原地区丘陵利用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由图可知,造成本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 2 )防治水土流失应采取的措施中,除图中的修造 水土保持工程 外,另一重要的生物措施是 植树种草 。?



1.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有一句著名的信天游歌词“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其原因是该地地表( B )
A.河道纵横 B.千沟万壑
C.冰川广布 D.沼泽遍布
2.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B.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水资源缺乏
C.植被遭受破坏,石漠化现象严重
D.生态环境脆弱,应禁止开发矿产资源


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宽阔,两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坡地。据此回答3~4题。
3.下图中能够反映黄土塬地貌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4.下列对黄土塬的治理措施,正确的是( A )
A.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
B.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C.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D.在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

5.读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D )
A.①地表起伏大 ②地表侵蚀 ③植被条件差
B.①植被条件差 ②地表起伏大 ③地表侵蚀
C.①地表起伏大 ②植被条件差 ③地表侵蚀
D.①地表侵蚀 ②地表起伏大 ③植被条件差

近代以来,黄土高原因掠夺性林地采伐和开荒种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延安市近20年来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工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苹果等特色产业,林草植被覆盖度达87.8%。读图,完成6~7题。
6.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延安20年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C )
A.土地石漠化 B.土地沙漠化
C.水土流失严重 D.洪涝灾害频繁
7.近20年来,经过“绿色革命”,如今的延安山绿水清,天蓝民富,延安生态环境整治采取的有效措施( D )
①退耕还林 ②大力发展放牧业 ③扩大耕地面积
④调整产业结构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读黄土高原局部简图,完成8~9题。
8.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C )
A.草场退化 B.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土地盐酸化
9.如图所示,水库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的河
流源头附近,据此推断该地水库的最突出作
用是( B )
A.水产养殖 B.拦蓄泥沙
C.防洪减灾 D.调节径流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1 )图1中黄河的支流A是 汾河 ,山脉B是 太行山脉 。?
( 2 )图2是某校学生为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而进行
的模拟实验。其中Ⅱ组实验探究的自然因素是 植被分布状况 。
通过Ⅲ组实验得知: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
系是 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
( 3 )图3是黄土高原某县的生态建设示意图,①②③处采取的措
施不合理的是 ② ( 填序号 )。?
( 4 )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在下游形成“ 地上河 ”,
所以要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1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1 )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 黄土高原 地区。?
( 2 )该地区是我国农业由农耕区向 牧( 畜牧 ) 区的过渡地带。?
( 3 )图中数据说明该地区 水土流失 现象严重。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土质疏松 、 降水少 。?
( 4 )下列对该地区的治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D )
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
C.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D.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
( 5 )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该地区正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绿色产业。该地区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为大力发展 旅游业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共10张PPT)
第1课时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知识点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位置和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 黑龙江 省、 吉林 省和 辽宁 省。?
2.地形特征
( 1 )东北三省地形以 山地 和 平原 为主。东部为 长白 山地,山地的东南方有 鸭绿江 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 中朝 两国的界河。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 大兴安岭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 黑龙江 流过,它是 中俄 两国的界河。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 东北 平原。?
( 2 )人们常用“ 山环水绕 、 沃野千里 ”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 冷湿 。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
 冬季风 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 漫长严寒 ,夏季 短促温暖 。降水集中在 夏 季,冬季 降雪 较多。?
知识点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1~3题。
1.“白山黑水”在图中分别是( C )
A.丙和① B.乙和② C.甲和③ D.乙和④
2.丁地形区的名称为( D )
A.松嫩平原 B.华北平原
C.辽河平原 D.三江平原
3.下列关于丁地形区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④两条河流冲积而成
B.①③④三条河流冲积而成
C.①②两条河流冲积而成
D.②③④三条河流冲积而成
4.东北三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所处纬度较高,又靠近冬季风发源地,因此其气候的突出特征是( A )
A.冷湿 B.雨热同期
C.寒冷干燥 D.高温多雨
5.读东北三省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山脉A是 大兴安岭 。?
( 2 )河流B是 黑龙江 。?
( 3 )东北三省地形以 山地 和 平原 为主。?
( 4 )省会C是 哈尔滨 。?
( 5 )辽阔坦荡的平原D是 东北平原 。?
1.东北三省“山环水绕”的“山”不包括( D )
A.大兴安岭 B.小兴安岭
C.长白山 D.太行山
读我国某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图,完成2~4题。
2.图中甲处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值约为( B )
A.18000 B.19000
C.20000 D.22000
3.图示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的( C )
A.河套地区 B.河西走廊
C.东北地区 D.宁夏平原
4.图示地区的地形格局是( A )
A.山环水绕 B.三山夹两盆
C.河网纵横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读我国东北三省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图,回答5~7题。
5.东北三省封冻日数最短的河流是( C )
A.黑龙江 B.松花江 C.辽河 D.乌苏里江
6.东北三省河流封冻日数的分布规律是( B )
A.自北向南封冻日数延长
B.自南向北封冻日数延长
C.自东向西封冻日数延长
D.自西向东封冻日数延长
7.东北三省河流封冻日数长的原因有( A )
①纬度较高 ②接近冬季风源地 ③地势高峻
 ④远离海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传统民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特点是( D )
A.房顶坡度小、墙体薄、窗户小
B.房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大
C.房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
D.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9.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与我国东北地区东面接壤的国家是 朝鲜 ,
北面接壤的国家是 俄罗斯 。?
( 2 )图中的乌苏里江河道宽阔,水流平稳,但通航时间较
 短 ,原因是 纬度较高,河流封冻期较长 。?
( 3 )与东北三省西面接壤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内蒙古
 自治区,南面接壤的是 河北 省。?
( 4 )东北航运一向发达的河流是松花江,该河上游河段
水能丰富,原因是 降水丰沛,流量较大,山地落差大 。?
( 5 )辽河主要流经 辽宁 省,该省临 渤 海和 黄 海。
其中, 渤 海是我国的内海。?
(共15张PPT)
第2课时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知识点1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农业发展的条件
( 1 )有利条件: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 机械化 耕作;气候
 雨热同期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 2 )不利条件: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 一年一熟 的需要。在 春秋 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 低温冻害 。?
2.农业地位:盛产小麦、 玉米 、 大豆 、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 最高 、提供 商品粮 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开垦“北大荒”带来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 1 )问题:由于大面积开荒, 湿地 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 2 )治理措施: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一批
 自然保护区 。?
知识点2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4.工业发展的条件: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 煤 、铁、 石油 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5.重工业体系:目前,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 机械 、石油、 化学 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 电力 、建材、 森林 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6.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 1 )问题: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 枯竭 、设备老化、产业结构 单一 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 滞后 的现象。?
( 2 )治理措施:国家明确提出要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东北三省也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知识点1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读我国东北三省示意图,完成1~2题。
1.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黑、吉两省是全国“中央
储备粮直属库”最多的省份。推测黑、吉两省的中央
粮库储备的主要粮食是( A )
①稻谷 ②青稞 ③小麦 ④玉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2.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优势和不足分别是( C )
A.雨热同期,但春旱严重
B.耕地广阔,但水源缺乏
C.土壤肥沃,但热量不足
D.光热充足,但河流稀少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嫩江流域,保护区内拥有世界闻名的扎龙湿地。湿地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丛生,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禽鸟的“天然乐园”。下图示意黑龙江省局部地区河流、湿地的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嫩江每年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春汛的形成是由于春季( D )
A.流域内降雨较多
B.地下水丰富,补给河流
C.湖泊水大量流入河流
D.气温回升,大量冰雪融化
4.扎龙湿地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C )
A.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
B.平整土地,开发房地产
C.加强保护,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D.保留湿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知识点2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5.东北三省很多工业中心需要依托自然资源发展,大庆发展依托的资源是( B )
A.钢铁 B.石油
C.煤炭 D.有色金属
6.长春被称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当地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B )
①重工业基础好 ②气候优越 ③交通发达 ④矿产资源丰富 ⑤土地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7.阜新作为东北的煤炭工业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该地区实现转型的举措不可行的是( D )
A.发展新兴产业 B.发展观光旅游
C.绿化矿区环境 D.加大煤炭开采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 大兴安岭 ( 山脉 ),② 长白山脉 ( 山脉 ),③ 渤海 ( 海洋 ),④ 朝鲜 ( 国家 )。?
( 2 )图甲中的阴影部分代表我国的 辽中南 工业基地,由图乙沈阳、大连主要工业部门构成图可以看出该工业基地以 重 ( 重/轻 )工业为主。?
( 3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 C )
A.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
B.便利的海陆交通条件
C.多侨乡,有利于引进外资
D.地形平坦,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
( 4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发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是我国一个颇具特色的区域。该区自然条件优越,水土资源配合较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全部处于半湿润地区
B.大部分地区为暖温带
C.降雨主要集中在5、6月份
D.土地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
2.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该地区最突出的优势条件是( B )
A.热量充足 B.土地资源丰富
C.劳动力丰富 D.粮食生产历史悠久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区域水稻种植北界不断北移,种植面积不
断扩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B )
A.夏季高温多雨 B.全球气候变暖
C.黑土地肥沃 D.地势平坦
4.大规模农垦引发该区域沼泽面积锐减、水土
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下列对于该区域
开发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已开垦的耕地全部退还沼泽
B.继续开荒,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结合东北地区矿产、城市和交通分布图,完成5~7题。
5.图中阴影区甲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它的有
利条件不包括( D )
A.人均耕地面积大 B.水源较充足
C.机械化程度高 D.本地消费市场广阔
6.下列不属于促进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因素是( D )
A.多条铁路在此交汇,利于客货运输
B.位于平原地区,利于城市拓展
C.附近发达的农业为城市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D.高度发达的高科技产业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
7.下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中,最不妥的是( A )
A.大量利用湿地建设工业新区
B.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
C.注重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和谐同步
D.充分利用技术力量,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及产品附加值
8.下列关于东北三省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鞍山的主导工业部门是钢铁工业
B.东北三省是我国第一个重工业基地
C.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有色金属和煤炭发展了机械工业
D.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东北老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东北三省地域辽阔,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三省又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摇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壮大做出历史性的贡献,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建设。
( 1 )从甲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工业结构以 重工业 为主,这种工业结构的建立是依托其丰富的 矿产 资源。图中本溪、鞍山所在的区域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的 辽中南 工业基地。?
( 2 )从乙图中得出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可以概括为“ 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图中A地代表的是 三江 平原,这里曾经是沼泽遍地、人迹罕至的“北大荒”,现在却是我国重要的“米粮仓”,请简要说明A地成为我国“米粮仓”的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 3 )东北地区耕地多为 旱地 ( 耕地类型 ),主要种植的糖料作物是 甜菜 。?
章末提升







重难知识突破
一、“黑土地”与“黄土地”的地理差异

“黑土地”(冷湿环境) “黄土地”(暖干环境)
自然 条件 地形区 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温度带 中温带和寒温带 暖温带
干湿区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农作物 春小麦、玉米、 大豆、甜菜 冬小麦、玉米、谷子、 花生、棉花
农业发展 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华北平原是小麦、 棉花的主产区
主要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典例1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地的地理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是“黄土地”,②地是“黑土地”
B.①地种冬小麦,②地种春小麦
C.①地位于暖温带,②地位于寒温带
D.①地有辽中南,②地有京津唐
【解析】读图可知,①地位于东北平原,②地位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有“黑土地”之称,种植春小麦,主要位于中温带;华北平原有“黄土地”之称,种植冬小麦,主要位于暖温带;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东北平原的南部,京津唐工业基地位于华北平原。
【答案】 D
二、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农业:气候寒冷,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降水较少,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等旱地作物为主。
2.建筑业:冬季寒冷,建筑施工困难。
3.交通:冬季大雪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影响人们出行。
4.居住:传统民居墙厚,有火炕,室内一般有取暖设施,如暖气等。
5.衣着:冬夏差别很大,冬季要穿棉衣、羽绒服、棉鞋,戴棉手套。
典例2 长城以北的农作物一般一年一熟,长城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则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降水 B.地形
C.气候 D.农作物品种
【解析】我国北方地区除部分山地外,年降水量多为400~800毫米,这决定了区内农业以旱作为主,且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季南北温差大,作物所接受的热量不同,所以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
【答案】 C
三、东北三省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1.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3.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4.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5.发达的水陆交通,便于产品运输。
典例3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自然条件是 (  )
A.土壤肥沃 B.耕地集中连片
C.邻近海洋 D.雨热同期
2.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不包括 (  )
A.海运便利 B.人口稀少
C.农业科技水平高 D.土地辽阔
【解析】第1题,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适宜在耕地集中连片、地块平整的平原上进行,故B项正确。第2题,东北地区土地辽阔,农业科技水平高,粮食产量高,当地人口稀少,本地粮食消耗少,大多用于出售,所以粮食商品率高。东北地区粮食的主要消费区在本国,很少通过海运方式外运,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1.B 2.A
四、东北三省发展重工业的优势
1.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交通便利:铁路、公路、管道、水路、航空等构成了四通八达的运输网,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科技力量雄厚: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力量雄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4.工业基础好:中国工业前期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工业集中在沿海和东北三省。
典例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面临着资源枯竭、能耗高、经济效益差等问题。自国家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该地区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后又一个投资热土。
材料二 东北地区略图。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    (国家),B    (港口城市),C    (海域)。?
(2)阴影区D是    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该区域的糖料作物是    。?
(3)根据图示信息,从交通和矿产资源两个方面说明辽中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1)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是朝鲜,B是大连,C是渤海。第(2)问,阴影区D是松嫩平原,该区域纬度较高,冬季漫长严寒,主要糖料作物是甜菜。第(3)问,交通和资源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辽中南地区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发达的水陆交通和优良的海港。
【答案】 (1)朝鲜 大连 渤海
(2)松嫩 甜菜
(3)交通便利;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有土壤、植被、气候、地形等。

2.人为原因: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破坏地表,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

典例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 (  )
①土质特征 ②气候特征 ③植被特性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造成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采矿和修路;等等。
【答案】 D
六、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表现 优越性
纬度位置 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区,干湿适中,有适合城市发展的气候优势
海陆位置 虽地处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战略位置 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
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经济区位 西面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典例6 下列关于北京地理位置的描述和评价,正确的是 (  )
①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适宜 ②靠近渤海,水陆联运,交通便利 ③西靠黄土高原,能源条件优越 ④扼西北、东北和南下的咽喉要道 ⑤三面临山,一面临海,地势险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解析】北京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隔天津与渤海相望,水陆联运,交通便利;西靠黄土高原,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能源条件优越;扼西北、东北和南下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的余脉西山。
【答案】 B

第1课时 黑土地 黄土地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  黑土地 黄土地
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 青藏高原 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淮河 以北,东临 渤海 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 高原 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 东北平原 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 黄土高原 。?
3.气候
(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寒温带、 中温带 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 温带季风 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 寒冷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夏季 炎热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 ℃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 400 ~ 800 毫米,属于 半湿润 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 夏季 。?
4.土壤
(1)东北平原在 冷湿 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黑土地 ”。?
(2)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 黄河 、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黄土地 ”。?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  黑土地 黄土地
1.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位于大兴安岭、黄土高原以东
B.位于内蒙古高原以南
C.位于秦岭—淮河以北
D.东临渤海和黄海
2.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盆地、平原面积广阔
B.大兴安岭、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位于其内部
C.有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D.全部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3.北方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B)
A.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多雨
B.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C.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太阳辐射强
D.全年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课后巩固提升
“最喜北方的秋色,白云蓝天,疏风淡影。满目随风而逝的榆钱儿、槐针儿、梧桐大片,淡红浅黄,斑驳陆离……”这是某篇散文中对北方景色的描述。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大部分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B)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语句是描述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D)
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
3.下列关于北方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北方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B.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C.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D.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4.下列关于大兴安岭、秦岭、淮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A.我国800 mm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
B.我国1月0 ℃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C.大兴安岭西侧的地理区域是西北地区
D.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大致分界线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年内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B)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四川盆地 D.青藏地区
6.该地区气候特点为 (A)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B.夏季高温少雨,冬季低温多雨
C.全年温和多雨,各月降水均匀
D.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
7.读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脉①的名称是 大兴安岭 ,其东侧的地形区名称是 东北平原 。?
(2)山脉②的名称是 太行山 ,山脉③的名称是 秦岭 。?
(3)河流④的名称是 黄河 ,注入我国的 渤海 (海洋名称)。?
(4)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温带季风气候 。?
(5)该区域内的 黄土 高原、 华北 平原常被称为“黄土地”。?
(6)⑤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秦或陕 ,行政中心是 西安 。?

第2课时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自然条件:北方地区 平原 广阔,土壤肥沃,耕地 集中连片 。本区降水 偏少 ,耕地多为 旱地 。?
2.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1)粮食作物: 小麦 、 玉米 、谷子等。?
(2)经济作物: 甜菜 、 棉花 、大豆等。?
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 较少 ,且集中于 夏 季,灌溉水源不足, 春旱 严重。?
(2)解决措施:目前,国家为缓解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状况,采取了 南水北调 等跨流域调水措施。从长远来看,发展 节水 农业,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以种植油菜、棉花作物为主
B.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C.气候湿润,降水充足
D.耕地集中连片,以水田为主
2.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区是 (A)
A.旱作农业区 B.河谷农业区
C.水田农业区 D.灌溉农业区
3.北方地区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为 (C)
A.甜菜、小麦 B.玉米、大豆
C.棉花、大豆 D.谷子、甘蔗
4.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D)
①春天降水少,气温上升快,蒸发量大 ②河流少,且径流量小 ③水土配置不合理,地多水少 ④人口多,工农业用水量多 ⑤水资源污染严重,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
课后巩固提升
1.下列地形区与其主要农作物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C)
A.东北平原——甜菜 B.山东丘陵——花生
C.华北平原——水稻 D.黄土高原——谷子


剪纸是中国的一门优秀民间传统艺术,能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右图是一幅名为“煎饼飘香”的剪纸作品,煎饼的主要食材为小麦和杂粮。据此完成2~3题。
2.剪纸中反映的生活场景常见于我国的 (B)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该地的特色农业是 (A)
A.旱地农业 B.水田农业 C.绿洲农业 D.灌溉农业
读我国华北地区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华北地区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B.地处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干燥
C.因夏季风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5.受该地气候的影响,下列农作物可能大幅度减产的是(D)
A.水稻 B.甜菜 C.甘蔗 D.小麦
6.制约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春旱。下列措施中能够缓解该地区农业发展问题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D)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
B.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C.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D.大力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渤海粮仓”是一项大型农业科技工程项目,计划通过对“环渤海地区中低产田和盐碱荒地”的改造,实现增粮的目的。读图,完成7~8题。

7.下面对“渤海粮仓”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冬暖夏热,热量充足
B.农作物一年三熟
C.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D.位于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8.下列措施中能够改造中低产田和滨海盐碱地,且可以增加粮食产量的是 (B)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改良品种,完善灌溉、排盐排碱系统
C.大量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
D.大面积焚烧秸秆肥田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水资源从地区分布看,南多北少。华北地区人口占全国总量的24.1%,耕地占全国总量的45%,而水资源只占全国总量的6%;从降水的季节分配看,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5~10月,而华北地区则高度集中在7~8月,这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冬春季则持续干旱。
材料二 华北地区示意图。

(1)本区的耕地以 旱地 (耕地类型)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 小麦、玉米、谷子 等。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越气候条件是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
(2)分析造成该地区冬春季干旱的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人文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
(3)作为我国主要的缺水地区,华北地区家庭节水已成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途径。请列举两项家庭节水的措施。
用洗衣服、洗菜的水冲厕所,尽量使用淋浴而减少浴缸的使用,等等。

第1课时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位置和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 黑龙江 省、 吉林 省和 辽宁 省。?
2.地形特征
(1)东北三省地形以 山地 和 平原 为主。东部为 长白 山地,山地的东南方有 鸭绿江 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 中朝 两国的界河。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 大兴安岭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 黑龙江 流过,它是 中俄 两国的界河。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 东北 平原。?
(2)人们常用“ 山环水绕 、 沃野千里 ”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 冷湿 。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 冬季风 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 漫长严寒 ,夏季 短促温暖 。降水集中在 夏 季,冬季 降雪 较多。?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1~3题。

1.“白山黑水”在图中分别是 (C)
A.丙和① B.乙和② C.甲和③ D.乙和④
2.丁地形区的名称为 (D)
A.松嫩平原 B.华北平原
C.辽河平原 D.三江平原
3.下列关于丁地形区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①④两条河流冲积而成
B.①③④三条河流冲积而成
C.①②两条河流冲积而成
D.②③④三条河流冲积而成

4.东北三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所处纬度较高,又靠近冬季风发源地,因此其气候的突出特征是 (A)
A.冷湿 B.雨热同期
C.寒冷干燥 D.高温多雨
5.读东北三省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A是 大兴安岭 。?
(2)河流B是 黑龙江 。?
(3)东北三省地形以 山地 和 平原 为主。?
(4)省会C是 哈尔滨 。?
(5)辽阔坦荡的平原D是 东北平原 。?
课后巩固提升
1.东北三省“山环水绕”的“山”不包括 (D)
A.大兴安岭 B.小兴安岭
C.长白山 D.太行山
读我国某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图,完成2~4题。

2.图中甲处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值约为 (B)
A.18000 B.19000
C.20000 D.22000
3.图示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的 (C)
A.河套地区 B.河西走廊
C.东北地区 D.宁夏平原
4.图示地区的地形格局是 (A)
A.山环水绕 B.三山夹两盆
C.河网纵横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读我国东北三省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图,回答5~7题。

5.东北三省封冻日数最短的河流是 (C)
A.黑龙江 B.松花江 C.辽河 D.乌苏里江
6.东北三省河流封冻日数的分布规律是 (B)
A.自北向南封冻日数延长
B.自南向北封冻日数延长
C.自东向西封冻日数延长
D.自西向东封冻日数延长
7.东北三省河流封冻日数长的原因有 (A)
①纬度较高 ②接近冬季风源地 ③地势高峻 ④远离海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传统民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特点是 (D)
A.房顶坡度小、墙体薄、窗户小
B.房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大
C.房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
D.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9.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我国东北地区东面接壤的国家是 朝鲜 ,北面接壤的国家是 俄罗斯 。?
(2)图中的乌苏里江河道宽阔,水流平稳,但通航时间较 短 ,原因是 纬度较高,河流封冻期较长 。?
(3)与东北三省西面接壤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内蒙古 自治区,南面接壤的是 河北 省。?
(4)东北航运一向发达的河流是松花江,该河上游河段水能丰富,原因是 降水丰沛,流量较大,山地落差大 。?
(5)辽河主要流经 辽宁 省,该省临 渤 海和 黄 海。其中, 渤 海是我国的内海。?

第2课时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农业发展的条件
(1)有利条件: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 机械化 耕作;气候 雨热同期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不利条件: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 一年一熟 的需要。在 春秋 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 低温冻害 。?
2.农业地位:盛产小麦、 玉米 、 大豆 、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 最高 、提供 商品粮 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开垦“北大荒”带来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1)问题:由于大面积开荒, 湿地 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2)治理措施: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一批 自然保护区 。?
知识点2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4.工业发展的条件: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 煤 、铁、 石油 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5.重工业体系:目前,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 机械 、石油、 化学 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 电力 、建材、 森林 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6.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1)问题: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 枯竭 、设备老化、产业结构 单一 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 滞后 的现象。?
(2)治理措施:国家明确提出要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东北三省也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读我国东北三省示意图,完成1~2题。

1.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黑、吉两省是全国“中央储备粮直属库”最多的省份。推测黑、吉两省的中央粮库储备的主要粮食是 (A)
①稻谷 ②青稞 ③小麦 ④玉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优势和不足分别是 (C)
A.雨热同期,但春旱严重
B.耕地广阔,但水源缺乏
C.土壤肥沃,但热量不足
D.光热充足,但河流稀少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嫩江流域,保护区内拥有世界闻名的扎龙湿地。湿地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丛生,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禽鸟的“天然乐园”。下图示意黑龙江省局部地区河流、湿地的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嫩江每年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春汛的形成是由于春季 (D)
A.流域内降雨较多
B.地下水丰富,补给河流
C.湖泊水大量流入河流
D.气温回升,大量冰雪融化
4.扎龙湿地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C)
A.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
B.平整土地,开发房地产
C.加强保护,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D.保留湿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知识点2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5.东北三省很多工业中心需要依托自然资源发展,大庆发展依托的资源是 (B)
A.钢铁 B.石油
C.煤炭 D.有色金属
6.长春被称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当地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B)
①重工业基础好 ②气候优越 ③交通发达 ④矿产资源丰富 ⑤土地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7.阜新作为东北的煤炭工业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该地区实现转型的举措不可行的是 (D)
A.发展新兴产业 B.发展观光旅游
C.绿化矿区环境 D.加大煤炭开采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 大兴安岭 (山脉),② 长白山脉 (山脉),③ 渤海 (海洋),④ 朝鲜 (国家)。?
(2)图甲中的阴影部分代表我国的 辽中南 工业基地,由图乙沈阳、大连主要工业部门构成图可以看出该工业基地以 重 (重/轻)工业为主。?
(3)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C)
A.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
B.便利的海陆交通条件
C.多侨乡,有利于引进外资
D.地形平坦,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
(4)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发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
课后巩固提升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是我国一个颇具特色的区域。该区自然条件优越,水土资源配合较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全部处于半湿润地区
B.大部分地区为暖温带
C.降雨主要集中在5、6月份
D.土地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
2.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该地区最突出的优势条件是 (B)
A.热量充足 B.土地资源丰富
C.劳动力丰富 D.粮食生产历史悠久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区域水稻种植北界不断北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B)
A.夏季高温多雨 B.全球气候变暖
C.黑土地肥沃 D.地势平坦
4.大规模农垦引发该区域沼泽面积锐减、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下列对于该区域开发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已开垦的耕地全部退还沼泽
B.继续开荒,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结合东北地区矿产、城市和交通分布图,完成5~7题。

5.图中阴影区甲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它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D)
A.人均耕地面积大 B.水源较充足
C.机械化程度高 D.本地消费市场广阔
6.下列不属于促进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因素是 (D)
A.多条铁路在此交汇,利于客货运输
B.位于平原地区,利于城市拓展
C.附近发达的农业为城市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D.高度发达的高科技产业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
7.下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中,最不妥的是 (A)
A.大量利用湿地建设工业新区
B.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
C.注重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和谐同步
D.充分利用技术力量,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及产品附加值
8.下列关于东北三省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鞍山的主导工业部门是钢铁工业
B.东北三省是我国第一个重工业基地
C.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有色金属和煤炭发展了机械工业
D.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东北老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东北三省地域辽阔,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三省又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摇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壮大做出历史性的贡献,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建设。

(1)从甲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工业结构以 重工业 为主,这种工业结构的建立是依托其丰富的 矿产 资源。图中本溪、鞍山所在的区域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的 辽中南 工业基地。?
(2)从乙图中得出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可以概括为“ 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图中A地代表的是 三江 平原,这里曾经是沼泽遍地、人迹罕至的“北大荒”,现在却是我国重要的“米粮仓”,请简要说明A地成为我国“米粮仓”的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东北地区耕地多为 旱地 (耕地类型),主要种植的糖料作物是 甜菜 。?

第1课时 文明的摇篮 风吹来的黄土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文明的摇篮
1.位置:黄土高原东起 太行山脉 ,西至 乌鞘岭 ,北连 内蒙古高原 (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 秦岭 。?
2.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 渭河平原 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如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 黄帝陵 。?
3.“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 窑洞 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 直立 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2) 信天游 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其歌腔 高亢而悠长 ,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喜爱。?
知识点2 风吹来的黄土
4.黄土的来源:广受认同的“ 风成说 ”认为,黄土是由风从 中亚 、蒙古高原和我国 西北部内陆 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
5.黄土地貌景观: 流水侵蚀 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 沟壑纵横 ,形成 塬 (残留的高原面)、 墚 (长条状的山梁)、 峁 (孤立的馒头状山丘)、 川 (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文明的摇篮
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中④地位于 (A)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图中①河流是 (C)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淮河
3.图中②③两条山脉的名称依次是 (A)
A.太行山 秦岭 B.大兴安岭 长白山
C.武夷山 南岭 D.巴颜喀拉山 天山

4.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下,人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下列活动被烙上黄土高原印记的是(C)
A.朋友来访,敬献哈达 B.饮马奶酒,吃葡萄干
C.安塞腰鼓,抒发豪情 D.小船悠悠,逛花卉节
知识点2 风吹来的黄土
5.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得到广泛认同的说法是(B)
A.水成说 B.风成说
C.冰川作用 D.地震形成
6.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下列哪个地方吹来的(D)
A.西亚 B.华北平原
C.东南亚 D.中亚、蒙古等地
7.下列图片所示的黄土高原的各类地貌中,农业较为发达、人口较集中的是 (D)

8.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积极探索“河长制”,由当地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履行属地职责。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河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北方 地区,流经 黄土 高原。?
(2)图中①②③三点中,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是 ① ,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① 。?
(3)说出M河的水文特征。
流量季节变化大,冬季有结冰期。
(4)列举图中①地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并说明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住窑洞:地处黄土高原,便于就地取材,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的特点。唱信天游:地表千沟万壑,信天游高亢而悠长的歌腔便于沟通。
课后巩固提升
下图中阴影地带是黄土厚度最大的地带,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地形区是 (D)
A.东北平原
B.三江平原
C.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
2.图中阴影地带的北界,最可能是 (C)
A.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C.畜牧业和农耕业的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3.与江南水乡的歌舞相比,图示地区的歌舞 (B)
①舞姿更加遒劲有力 ②舞姿更加轻柔飘逸 ③歌声更加委婉动听 ④歌声更加粗犷嘹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图,回答4~5题。

4.此图可以解释的现象是 (D)
A.戈壁、沙漠和高原的地势差异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C.该地降水的水汽来源
D.黄土高原上黄土的来源
5.关于黄土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有机质少,土质黏重,酸性强
B.由较细粉沙颗粒组成,便于耕作
C.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D.富含氮、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
A.①—秦岭—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B.②—太行山脉—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③—贺兰山—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界
D.④—长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解析】太行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③为祁连山脉,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界是乌鞘岭;长城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7.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流水侵蚀严重
B.“信天游”是这里独有的民歌形式
C.独特的地貌类型有塬、墚、峁等
D.水稻和小麦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由“黄”变“绿”,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下图是黄土高原地貌类型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表示黄土墚地貌的是 (B)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9.当地传统民居——窑洞的特点是 (A)
A.多依山挖掘 B.造价较高
C.多占用良田 D.窑洞门口多向北
10.黄土高原比山东半岛所产苹果口感更甜的原因是 (C)
A.水源丰富 B.土壤肥沃
C.日照充足 D.昼夜温差小
11.被称作陕西省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工程,是从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向北调入渭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引汉济渭”工程沟通了长江流域和 黄河(渭河) 流域两大水系,该工程穿过的山脉A是 秦岭 ,它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北侧的耕地类型以 旱地 为主。?
(2)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请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渭河和汉江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有什么不同?
渭河:水量小,汛期短,有结冰期,含沙量大;
汉江:水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3)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请分析该地适宜建造图示民居的自然条件。

气候干燥,降水较少;黄土深厚,具有直立性。




12.读黄土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风”主要是指 西北 风(风向)。?
(2)下列是支持黄土高原“风成说”的几条依据,请你分析每条证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黄土就像冬季在地面的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②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物越来越细。
③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本地基岩矿物成分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
④黄土中有随着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
①黄土是风吹来的;
②黄土是被西北风吹来的;
③黄土是从西北的中亚、蒙古吹来的;
④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的产物。

第2课时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1)地表特征: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
(2)主要原因:长期的 水土流失 。?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 疏松 ,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 植被保护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 过垦过牧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 采矿 等活动破坏地表;等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 土壤 ,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 自然灾害 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 含沙量 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 防洪 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知识点2 水土保持
4.水土保持的意义: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 经济 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 生态 建设,改善环境,治理水土流失。?
5.水土保持的措施
(1)采取 植树种草 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 生产活动 ,如陡坡地 退耕还林 、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严重的水土流失
1.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地势低平,河湖广布 B.草场广布,辽阔坦荡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黄土广布,千沟万壑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C)
A.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等
D.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在改善本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本区经济是一个重大课题。据此完成3~4题。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有 (D)
①减少土壤肥力 ②淤塞河道 ③破坏农田 ④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势有 (B)
①自然资源丰富 ②名胜古迹众多 ③工业基础雄厚 ④国家政策、资金扶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知识点2 水土保持
读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示治理措施属于 (A)
A.生物措施 B.农业技术措施
C.工程措施 D.政策措施
6.最符合图中①含义的是 (C)
A.充分利用光热 B.减小风沙
C.蓄水保土 D.净化空气
7.读黄土高原地区丘陵利用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造成本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2)防治水土流失应采取的措施中,除图中的修造 水土保持工程 外,另一重要的生物措施是 植树种草 。?
课后巩固提升
1.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有一句著名的信天游歌词“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其原因是该地地表 (B)
A.河道纵横 B.千沟万壑
C.冰川广布 D.沼泽遍布
2.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B.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水资源缺乏
C.植被遭受破坏,石漠化现象严重
D.生态环境脆弱,应禁止开发矿产资源
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宽阔,两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坡地。据此回答3~4题。
3.下图中能够反映黄土塬地貌的是 (C)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4.下列对黄土塬的治理措施,正确的是 (A)
A.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
B.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C.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D.在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
5.读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D)

A.①地表起伏大 ②地表侵蚀 ③植被条件差
B.①植被条件差 ②地表起伏大 ③地表侵蚀
C.①地表起伏大 ②植被条件差 ③地表侵蚀
D.①地表侵蚀 ②地表起伏大 ③植被条件差
近代以来,黄土高原因掠夺性林地采伐和开荒种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延安市近20年来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工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苹果等特色产业,林草植被覆盖度达87.8%。读图,完成6~7题。

6.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延安20年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C)
A.土地石漠化 B.土地沙漠化
C.水土流失严重 D.洪涝灾害频繁
7.近20年来,经过“绿色革命”,如今的延安山绿水清,天蓝民富,延安生态环境整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D)
①退耕还林 ②大力发展放牧业 ③扩大耕地面积
④调整产业结构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读黄土高原局部简图,完成8~9题。

8.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C)
A.草场退化 B.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土地盐酸化
9.如图所示,水库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的河流源头附近,据此推断该地水库的最突出作用是 (B)
A.水产养殖 B.拦蓄泥沙
C.防洪减灾 D.调节径流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黄河的支流A是 汾河 ,山脉B是 太行山脉 。?
(2)图2是某校学生为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而进行的模拟实验。其中Ⅱ组实验探究的自然因素是 植被分布状况 。通过Ⅲ组实验得知: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
(3)图3是黄土高原某县的生态建设示意图,①②③处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② (填序号)。?
(4)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在下游形成“ 地上河 ”,所以要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1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 黄土高原 地区。?
(2)该地区是我国农业由农耕区向 牧(畜牧) 区的过渡地带。?
(3)图中数据说明该地区 水土流失 现象严重。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土质疏松 、 降水少 。?
(4)下列对该地区的治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D)
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
C.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D.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
(5)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该地区正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绿色产业。该地区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为大力发展 旅游业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政治文化中心
1.北京的符号: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是首都北京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号,“ 鸟巢 ”“水立方”是现代北京的符号……?
2.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北京城位于 华北平原 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2)地形和地势: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由 西北 向 东南 倾斜。?
3.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 政治 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知识点2 历史悠久的古城
4.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 3000 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
5.名胜古迹: 长城 、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颐和园 、天坛、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城中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 四合院 、胡同、牌楼等也令人流连忘返。?
知识点3 现代化的大都市
6.重点功能区:中央商务区、 中关村 科技园区、金融街、 王府井 商业街。?
7.交通网络
(1)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 立体交通 网络。?
(2)北京的市区形成了环形加 放射 状的快速道路网。?
(3)北京的城市 轨道交通 也很发达,并且已初步建设成网。?
(4)北京还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 航空 港。?
8.旧城改造与环境保护: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 历史文化建筑 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目前,北京正在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 ”的目标迈进。?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政治文化中心
读北京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表示的山脉分别是 (B)
A.太行山脉、阴山山脉 B.太行山脉、燕山山脉
C.大兴安岭、长白山脉 D.大兴安岭、小兴安岭

2.从图中能发现哪一地理信息 (C)
A.北京市是重要的工业城市
B.北京的名胜古迹众多
C.北京的河流大多由西北流向东南
D.北京的铁路线呈放射状分布
3.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于2019年3月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9年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各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家大事。这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B)
A.文化中心 B.政治中心
C.经济中心 D.交通中心
4.“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期间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及多个国内省、自治区参展。北京市积极承办世界园博会,体现了北京市的城市职能是 (C)
A.全国政治中心 B.全国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科技创新中心
知识点2 历史悠久的古城
5.下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北京名胜古迹有(C)
A.苏州古典园林、天坛
B.九寨沟、颐和园
C.明十三陵、明清故宫
D.长城、杭州西湖
6.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金、元、明、清各代先后在这里建都。北京旧城格局体现的古代都城规划和建设思想是 (A)
A.“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帝王思想
B.“人地和谐”的思想
C.“依山傍水”的因地制宜思想
D.“天圆地方”的宇宙认知思想
知识点3 现代化的大都市
7.北京既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又是现代化的大都市。下列关于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
B.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四合院应该全部拆除
C.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稀少
D.应减少绿地面积,兴建立交桥,解决交通拥堵
8.北京未来的城市建设发展目标是 (D)
A.建成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B.建成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C.建成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D.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9.下列属于北京重点功能区的是 (D)
①王府井商业街 ②金融街 ③中央商务区 ④中关村科技园区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读北京市地形分布示意图和北京市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的地形以 平原 为主,地势特点是 西北高,东南低 。?
(2)北京地区夏季盛行 东南 方向的风,请简要分析A地年降水量多于B地的原因。?
A地位于迎风坡。
(3)随着北京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备受关注。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是 (D)
A.将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搬迁至通州
B.出行距离在1~3千米主要采用步行或骑自行车
C.调整人们上、下班时间,错开人流和车流高峰
D.提高公交车票价,减少乘客数量
(4)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北京不仅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各类科学研究机构,而且荟萃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上百所高等院校;此外,还有全国藏书最多的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等众多文化场所,这些都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课后巩固提升
1.下列关于北京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北京市与河北省、河南省、天津市接壤
B.北京市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C.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端
D.北京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2.下列关于北京市自然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河流均属于海河水系
B.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小
D.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3.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 (A)
A.北京故宫
B.美国白宫
C.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D.英国白金汉宫
4.下图能正确表示北京城市交通网的是 (B)

北京市近几年开展了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绿道等系统研究,以提升城市整体空气流通性。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北京的常年风向,判断通风廊道的走向是 (C)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6.关于建设通风廊道、绿道对北京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减轻城区的大气污染 ②降低中心城区的地价 ③提高城市居民健康水平 ④增加沙尘暴的强度 ⑤降低城区的噪声污染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2018年12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了对《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雄安新区要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关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承接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金融机构、企业总部等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机构中,最有可能迁入雄安新区的是 (B)
A.中共中央国务院
B.电子通信设备研发中心
C.外交部及各国驻华大使馆
D.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8.设立雄安新区的目的在于 (C)
①增加北京城市人口 ②缓解北京交通拥堵 ③优化北京资源配置 ④带动雄安钢铁、建筑等行业发展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下图示意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根据图中河流流向,推断北京的地势倾斜状况为 (A)
A.西北高,东南低 B.东南高,西北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
10.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宜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D)
①在历史性建筑中建酒店、宾馆等,大力发展旅游业 ②在世界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③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 ④修旧如旧,避免维修过程中修缮性的破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睡城”也称“卧城”,主要指大城市周边人口相对集中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人口虽然大量入住,但是仅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照样开车或乘车赶往市中心上班。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是我国众多“睡城”中的典型代表。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在燕郊和北京之间的道路上,呈现出明显的“潮汐式”流动。下图为燕郊相对位置示意图,图中箭头及数字表示京漂族每天上班的方向及平均距离。读图,完成11~12题。

11.燕郊成为“睡城”的原因有 (B)
①交通便利 ②工资水平高 ③房价相对较低 ④与北京、天津的距离较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人口“潮汐式”流动会给北京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下列措施有利于缓解这些问题的是 (D)
A.在燕郊及附近地区大量建住宅区
B.在北京与燕郊之间增建高速公路
C.北京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燕郊及附近地区承接北京转移的部分产业
13.下列可以增强北京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的措施有 (D)
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②规划和建设重点功能区 ③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决定,北京市各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位于通州的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图甲为北京地形示意图,图乙为某名胜古迹简笔画。

(1)北京市地形以 平原 为主。?
(2)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表明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 文化中心 。?
(3)北京冬夏长,春秋短,气候类型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 。?
(4)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的名胜古迹。图乙中的名胜古迹是 天坛 。?
(5)北京在通州建设市行政副中心的目的是(B)
A.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的影响力
B.控制中心城区规模,疏散产业和人口
C.集中城市职能,促进区域发展
D.完善交通网络,加强区际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