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江河的源地三江源风景四川新疆西藏青海省的位置位置:位于中国的 ,距离海洋 。 远 找出青海、四川、甘肃、新疆和西藏的位置。甘肃青海省西部三江源的位置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海拔3335—6564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青海省南部。三江源的位置地形特征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1.三江源地区是 源区、 源区、 源区的总称。2.三江源地区江河的最初水源是 。雪山和冰川的融水黄河 长江 澜沧江 三江源的位置特征: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湿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年降水量低于400mm,属半干旱区。三江源地区的气候气候:高原大陆性气候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的49%,澜沧江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中华水塔1、本区为什么会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海拔高,半干旱雪山和冰川融水湿地的调蓄作用形成江河之源。2、本区雪山冰川众多的原因是什么?(海拔高)3、( )和( )是三江源区重要的调蓄器湖泊沼泽活动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1.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源头区状况。阅读图9.19,找出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并就下面的对话发表你的看法。 从众多的支流中确定黄河正源,应根据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找出长度最长的,流量最大的河流。活动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2.在追溯河源的过程中,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1952年和1978年两次科学考察活动确定的黄河源头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原因:因为支流众多,找长度最长的、流量最大的河流比较困难;在源头区,遇到图片所示的沼泽地,水域较大,确定源头究竟在哪里很困难;不同季节冰川融化的地点会有变动,确定河流源头了比较困难。活动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3.阅读表9.1,根据黄河源头科学考察资料,你认为哪条源流是黄河源头,并说明理由卡日曲。理由根据河流唯远的原则,卡日曲长于约古宗列曲;根据河流流量唯大原则,卡日曲流量大于约古宗列曲;卡日曲流域面积大于约古宗列曲。 河流长度/千米 流域面积/千米2约古宗列曲 宽11.5米,深0.1~0.2米,水量较小,流量为2.5米3/秒 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满汇成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终年有水,流量为6.3米3/秒。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历史上的三江源曾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多民族文化交融,风格各异环境变迁环境恶化环境变迁冰川萎缩 1972年 2009年 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由于人类对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冻土消融.退化及冻土消融也造成了公路损坏。生态恶化 位于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的滥垦乱伐使大面积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虫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动物盗猎严重;无序的黄金开采及冬虫夏草的采挖屡禁不止;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占总类的20%以上,远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区的人类已难以生存,被迫搬迁他乡。 解决措施保护三江源,需要我们一起行动! 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活动认识保护高原湿地的意义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与同学讨论如下问题 源区水源枯竭,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下游可能会出现干旱灾害。1.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2.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导致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严重退化,如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会加剧,黄河断流时间会增长等。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江河的源地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是长江源区 黄河 、澜沧江源区、源区的总称,被誉 为“中华水塔”。水源:雪山 和 冰川 的融水是三江源地区江河的 最初水源;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区重要的 调蓄器。生态环境: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 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 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孕育 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生态危机:由于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雪山逐年 萎缩,湖泊和湿地逐年缩小甚至干涸;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三江源地区生 态环境的恶化,其中,水土流失加剧、 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 减等问题尤为突出。 保护措施: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共27张PPT) 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一、世界屋脊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青藏地区地势、地形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成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隆起。西北高、东南低高原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海拔高,雪峰连绵,冰川广布高寒主要山脉①大江大河发源地: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怒江、澜沧江. 河湖②高原湖泊星罗棋布。主要湖泊有青海湖、纳木错 (咸水湖)雪域高原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特征: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少,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干湿季明显,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太阳辐射强。气候类型:气温差别原因 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白天太阳辐射强,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空气流动性好。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海拔低,地形封闭,空气流动性差,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大气保温作用好。地广人稀的地区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 20 25 30 2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40 55 4 13.主要铁路:兰青线、青藏线。交通运输 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程最长、在冻土上克服了世界级困难的铁路。 1.以拉萨为中心公路网: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新藏公路2.航空:地面交通建 设难度大(高寒、缺氧、 冻土),航空可避开地 表影响。以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4.交通不便,制约经济发展雪域高原之旅我们还可以选择其他线路去青藏吗?雪域高原之旅活动青藏高原的独特风光1.考虑到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你要准备哪些物品?为什么?模拟一次雪域高原之旅时间:暑假交通工具与线路:乘火车从西宁到拉萨氧气袋:提供氧气,因为青藏地区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棉服:御寒,因为青藏地区气候寒冷,日温差大;其他:只要与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有关即可; 防晒霜、墨镜、遮阳帽等物品:防紫外线,因为青藏地 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活动认识青藏高原的独特风光2.你最想看哪些景观?为什么?还有其他感趣的景点吗?请你说说这些景点的独特性。活动认识青藏高原的独特风光3.在旅途中,在铁路沿线经常能见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请你推测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独特环境的。牦牛毛长皮厚可以保持体温,防御寒冷;体矮身健要可以载负重物。 在高寒的青藏地区旅游你发现当地人们衣食住行有何特点?衣食住行特点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适合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高寒牧区藏绵羊藏山羊高原之舟-牦牛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三大牲畜青藏高原高寒气候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呢?农业区河谷农业区重要农业区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海拔低,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等农作物生长雅鲁藏布江谷地青藏地区种植业分布的地区自然条件有什么共同点?河谷地带水源充足光照充足气温较高种植业分布区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主要农作物高原种植业温暖温凉寒冷寒冻3000m4000m4500m5000m青稞、冬小麦青稞、春小麦青稞喜温凉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无活动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工人的条件1.阅读图9.5,以拉萨为例概括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发展农业工人所具备的热量条件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与拉萨纬度相同,海拔比拉萨低1500~2000米,根据“海拔每下降100米,气温升高约0.6℃”计算,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地区比拉萨市气温大约高9~12℃。夏季拉萨市7~9月平均气温约为15℃,同期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月平均气温超过20℃,与成都平原的春秋季气温接近。所以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的热量条件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活动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工人的条件。2.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水源条件。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夏季有降水,加上紧靠河流,方便引水灌溉,水源条件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3.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 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和糖分的积累。因此,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农产品品质优良。海 拔 高(世界屋脊)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光照强烈以畜牧业为主 (高寒牧场)河谷农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归纳总结(共18张PPT)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知识点1 江河的源地1.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 青海 省南部( 青藏高原腹地 )。?2.主要河流:三江源地区是 长江 源区、黄河源区、 澜沧江 源区的总称,被誉为“ 中华水塔 ”。?3.雪山和 冰川 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湖泊 和 沼泽 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知识点2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4.地位: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 高原 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水源 涵养地。?5.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 )存在的问题: 水土流失 加剧、 草地沙化 严重、虫鼠猖獗、 野生动物 锐减等。?( 2 )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 萎缩 ,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②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 、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6.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 1 )国家设立了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 2 )采取 退耕还草( 林 ) ,全面禁猎、禁采砂金, 休牧育草 ,实施天然林和 天然牧场 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知识点1 江河的源地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三大江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读图,完成1~2题。1.三江源地区位于( B )A.甘肃省 B.青海省 C.四川省 D.西藏自治区?2.三江源中的“三江”除长江外,另外两条是( D )A.黄河、珠江B.澜沧江、雅鲁藏布江C.黄河、怒江D.澜沧江、黄河3.下列不是三江源地区主要补给水源的是( C )A.冰雪融水 B.沼泽C.降水 D.湖泊4.下列对三江源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位于青海省的南部B.降水量丰富,使江河水量稳定充足C.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沼泽分布区D.湿地面积在不断缩小知识点2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三江生态最敏感的地区,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据此回答5~7题。5.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D )A.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矿产资源B.禁止滥捕、滥猎C.增加木材蓄积量D.维持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6.三江源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B )A.水污染严重B.湿地减少、湖泊萎缩C.土地荒漠化D.次生盐碱化7.为了解决这一环境问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的措施有( A )①退耕还草( 林 ) ②全面禁猎 ③禁采砂金 ④休牧育草 ⑤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④⑤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历史上,三江源地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密集、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这里也是我国和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对全国乃至全球的大气、水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三条江河每年向下游供水600亿立方米,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自这一地区。材料二 黄河断流、湖泊干涸、雪线上升、冰川崩塌、草场退化等一系列迹象表明,黄河源生态全面告急!( 1 )“三江源”即哪三江之源?长江、黄河和澜沧江。( 2 )为什么称三江源地区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冰川广布,水资源丰富。( 3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恶化,主要有哪些表现?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1.下面词语不是描述三江源地区的是( A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B.湖泊星罗、沼泽密布C.雪山连绵、冰川高悬D.羽族炫翎、蹄类竞骄三江源地区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读图,回答2~4题。2.“三江源”的“三江”是指图中的( C )A.①②⑤ B.①②③C.③④⑤ D.①③④3.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冰川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B )A.过度放牧B.全球气候变暖C.滥伐森林D.湿地面积缩小4.若三江源地区的冰雪持续大量融化会( D )A.导致青藏地区高山海拔上升B.使得青藏地区冰川面积持续增加C.加剧三江源地区及中下游的洪涝灾害D.加速当地生态环境恶化2018年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至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5~6题。5.“中华水塔”水量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出现在( C )A.1月 B.4月C.7月 D.11月6.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的意义是( D )A.发展旅游 B.增加财政收入C.解决就业 D.保护生态环境三江源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7~8题。7.导致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是 ( B )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②过度放牧 ③乱采滥挖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8.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列采取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A.修筑梯田 B.休牧育草C.全面禁猎 D.退耕还林9.青藏地区的珍稀动物有( B )A.东北虎、梅花鹿、猴子B.藏羚羊、雪豹、野驴C.大熊猫、绿孔雀、长尾猿D.绿孔雀、斑马、长颈鹿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三江平原和三江源地区水草丰美,湿地面积广大,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被称为“生态的净土”。材料二 东北地区、三江源和三江并流地区示意图( 图甲 )及东北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示意图( 图乙 )。( 1 )图乙中M、N两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 春季 和 夏季 。请解释M汛期形成的原因。?冬季寒冷,地面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升高,大量冰雪融水汇入河道,水位上涨。( 2 )三江源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形式主要是 冰雪融水 。?( 3 )三江并流地区位于我国横断山区,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深谷地貌代表地区,试分析此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地势落差大,水流快,水能丰富。( 4 )我国分别在三江平原和三江源地区设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共13张PPT)第1课时 世界屋脊知识点 世界屋脊1.地理位置:青藏地区位于我国 西南 部, 横断 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2.地形: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 世界屋脊 ”之称。高原上分布着一系列的山脉,山脉之间是宽广的谷地和盆地。“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3.河流的发源地:青藏高原是 长江 、黄河、 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4.气候: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 高寒 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 小 ,日温差 大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 太阳辐射 强烈。?5.民族服饰:青藏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藏族 ,传统服饰为 藏袍 。?6.畜种: 牦牛 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被称为“ 高原之舟 ”。?知识点 世界屋脊电视纪录片《第三极》首次聚焦青藏高原,与南、北两极比较,它是唯一有着人类丰富生存活动的“极地”地带。读下图,回答1~3题。1.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是( C )A.干旱 B.湿热 C.高寒 D.炎热2.图中①山脉是( A )A.昆仑山脉 B.祁连山脉 C.横断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3.青藏高原是许多河流的发源地,发源于此地的大江大河有( B )A.黄河 珠江 B.长江 黄河C.长江 黑龙江 D.黄河 淮河小刚想利用暑假的假期出去旅游,他向妈妈说了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妈妈建议他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据此完成4~5题。4.小刚最想去旅游的地方可能是( A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B.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C.内蒙古锡林郭勒自然保护区D.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5.下列图片中,小刚在旅游中最有可能拍摄到的是( D ) 1.“人民币上学地理”,下面5元和50元人民币上所展示的景观分别位于( B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青藏地区C.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略图,回答2~4题。 2.四大地理区域中,7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D )A.① B.②C.③ D.④3.下列关于上题区域7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A.海拔高,气温低B.纬度高,气温低C.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气温低D.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气温低4.下列有关④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下B.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C.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高寒”D.是黄河、长江、珠江的发源地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民族的服饰与图示服饰相符的是( A )A.藏族 B.蒙古族C.傣族 D.维吾尔族6.图中的服饰宽大、厚重、半肩,反映了当地气候( D )A.终年炎热 B.终年寒冷C.年温差大 D.日温差大7.青藏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著名畜种是( B )A.细毛羊 B.牦牛C.三河马 D.滩羊8.同学们计划暑假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旅行,请帮助他们完成旅游攻略。信息准备: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地高天寒,雪山连绵,牛羊成群,青稞飘香。物品准备:羽绒服、登山鞋、氧气袋、药品、照相机。 ( 1 )西宁是 青海 省的省会城市,西宁到拉萨之间的铁路线是 青藏 铁路。?( 2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由于海拔高,形成独特的 高寒 气候。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烈,为此他们还需准备的物品有 太阳镜、太阳帽、防晒霜等防晒物品 。( 写出一种即可 )?( 3 )在铁路沿线可以游览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 青海 湖,参观拉萨著名的佛教建筑—— 布达拉宫 。?( 4 )为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在旅行途中应该注意什么?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保护野生动物等。( 言之有理即可 )(共12张PPT)第2课时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知识点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1.高寒牧区( 1 )牧区类型:青藏高原是我国的 高寒 牧区。?( 2 )植被: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 高山草甸 分布广泛。?( 3 )三大牲畜:青藏地区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 低气压 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 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 。?2.河谷农业区( 1 )发展条件:青藏地区气温较 低 ,日照较 长 。在一些海拔较 低 的地区,气温较 高 ,土质较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好,分布着河谷农业。?( 2 )河谷农业区:南部的 雅鲁藏布江 谷地、东部的 湟水 谷地。?( 3 )主要农作物:喜温凉的 青稞 、小麦等。?3.居民生活( 1 )饮食: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 糌粑 ,牛羊肉也是常见的食物。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用青稞酿造的 青稞酒 。?( 2 )民居: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 帐篷 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 碉房 。?知识点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虔诚的喇嘛,同时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1.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 C ) A.肥沃的冲积平原B.山间盆地C.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D.水源较好的绿洲地区2.该地区农作物单产量高的自然原因是( D )A.气温高 B.降水量适中C.二氧化碳浓度高 D.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读某地区居民的日常食物图,回答3~4题。 3.图中食物常见于( A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4.该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B )A.满族 B.藏族C.傣族 D.维吾尔族1.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A )A.青稞、小麦 B.甘蔗、水稻C.棉花、玉米 D.花生、水稻2.我国某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山巍峨,雪山连绵,湖水潋滟,草原辽阔。下列能够反映该地区典型景观的剪纸画是( C )下图是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青藏地区种植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B )A.植被 B.气温C.水源 D.土壤4.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青海省的西宁有“日光城”之称B.畜牧业是当地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C.当地优良畜种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D.主要的农作物是青稞、小麦和豌豆等读我国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示意图,完成5~7题。 5.下列关于两地区自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B.西北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C.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D.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地势高耸6.下列关于两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西北地区的农业主要为河谷农业B.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为灌溉农业C.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D.制约两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都是水源7.图示畜种所在的牧区有( A )①西藏牧区 ②青海牧区 ③新疆牧区 ④内蒙古牧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下列关于藏族牧民常喝青稞酒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标志着生活水平的提高B.主要是为了御寒C.青稞酒的原料是红高粱D.青稞酒多从内地运进西藏9.相比于高原上的其他地区,藏南谷地成为农田、城市最集中的区域,其最大的优势是( D )A.纬度较低,交通较便利B.地形平坦,交通较便利C.距海较近,水热较充足D.地势较低,水热较充足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川藏铁路连接成都和拉萨,途经康定、林芝,全长1629千米,计划2026年全线通车。铁路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坐火车仅需13个小时左右。下图为川藏铁路示意图和碉房景观图。 ( 1 )川藏铁路西段位于 青藏 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一 级阶梯。?( 2 )川藏铁路的修建有很大难度,试分析原因。地势起伏大( 或地形起伏大,或穿越大江大河,或穿越横断山脉,或跨越地势两级阶梯 );多地质灾害( 或多地震,或多滑坡、泥石流 )。 ( 3 )拉萨河河谷平原是西藏粮食主产区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是 青稞 。试分析这里农田多分布在河谷地带的自然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河谷地带海拔低,热量较充足,且河谷地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 4 )在青藏地区,可以吃到传统美食 糌粑 ;可以住传统民居碉房,该建筑墙体 厚 ,具有 保温 的功能。??第1课时 世界屋脊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 世界屋脊1.地理位置:青藏地区位于我国 西南 部, 横断 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2.地形: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 世界屋脊 ”之称。高原上分布着一系列的山脉,山脉之间是宽广的谷地和盆地。“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3.河流的发源地:青藏高原是 长江 、黄河、 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4.气候: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 高寒 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 小 ,日温差 大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 太阳辐射 强烈。?5.民族服饰:青藏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藏族 ,传统服饰为 藏袍 。?6.畜种: 牦牛 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被称为“ 高原之舟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 世界屋脊电视纪录片《第三极》首次聚焦青藏高原,与南、北两极比较,它是唯一有着人类丰富生存活动的“极地”地带。读下图,回答1~3题。1.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是 (C)A.干旱 B.湿热 C.高寒 D.炎热2.图中①山脉是 (A)A.昆仑山脉 B.祁连山脉 C.横断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3.青藏高原是许多河流的发源地,发源于此地的大江大河有 (B)A.黄河 珠江 B.长江 黄河C.长江 黑龙江 D.黄河 淮河小刚想利用暑假的假期出去旅游,他向妈妈说了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妈妈建议他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据此完成4~5题。4.小刚最想去旅游的地方可能是 (A)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B.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C.内蒙古锡林郭勒自然保护区D.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5.下列图片中,小刚在旅游中最有可能拍摄到的是 (D)课后巩固提升1.“人民币上学地理”,下面5元和50元人民币上所展示的景观分别位于 (B)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青藏地区C.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略图,回答2~4题。2.四大地理区域中,7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D)A.① B.②C.③ D.④3.下列关于上题区域7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A.海拔高,气温低B.纬度高,气温低C.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气温低D.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气温低4.下列有关④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C)A.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下B.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C.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高寒”D.是黄河、长江、珠江的发源地读图,回答5~6题。5.下列民族的服饰与图示服饰相符的是 (A)A.藏族 B.蒙古族C.傣族 D.维吾尔族6.图中的服饰宽大、厚重、半肩,反映了当地气候 (D)A.终年炎热 B.终年寒冷C.年温差大 D.日温差大7.青藏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著名畜种是 (B)A.细毛羊 B.牦牛C.三河马 D.滩羊8.同学们计划暑假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旅行,请帮助他们完成旅游攻略。信息准备: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地高天寒,雪山连绵,牛羊成群,青稞飘香。物品准备:羽绒服、登山鞋、氧气袋、药品、照相机。(1)西宁是 青海 省的省会城市,西宁到拉萨之间的铁路线是 青藏 铁路。?(2)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由于海拔高,形成独特的 高寒 气候。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烈,为此他们还需准备的物品有 太阳镜、太阳帽、防晒霜等防晒物品 。(写出一种即可)?(3)在铁路沿线可以游览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 青海 湖,参观拉萨著名的佛教建筑—— 布达拉宫 。?(4)为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在旅行途中应该注意什么?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保护野生动物等。(言之有理即可)第2课时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1.高寒牧区(1)牧区类型:青藏高原是我国的 高寒 牧区。?(2)植被: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 高山草甸 分布广泛。?(3)三大牲畜:青藏地区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 低气压 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 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 。?2.河谷农业区(1)发展条件:青藏地区气温较 低 ,日照较 长 。在一些海拔较 低 的地区,气温较 高 ,土质较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好,分布着河谷农业。?(2)河谷农业区:南部的 雅鲁藏布江 谷地、东部的 湟水 谷地。?(3)主要农作物:喜温凉的 青稞 、小麦等。?3.居民生活(1)饮食: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 糌粑 ,牛羊肉也是常见的食物。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用青稞酿造的 青稞酒 。?(2)民居: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 帐篷 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 碉房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虔诚的喇嘛,同时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1.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 (C) A.肥沃的冲积平原B.山间盆地C.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D.水源较好的绿洲地区2.该地区农作物单产量高的自然原因是 (D)A.气温高 B.降水量适中C.二氧化碳浓度高 D.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读某地区居民的日常食物图,回答3~4题。3.图中食物常见于 (A)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4.该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B)A.满族 B.藏族C.傣族 D.维吾尔族课后巩固提升1.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A)A.青稞、小麦 B.甘蔗、水稻C.棉花、玉米 D.花生、水稻2.我国某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山巍峨,雪山连绵,湖水潋滟,草原辽阔。下列能够反映该地区典型景观的剪纸画是 (C)下图是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影响青藏地区种植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B)A.植被 B.气温C.水源 D.土壤4.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A.青海省的西宁有“日光城”之称B.畜牧业是当地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C.当地优良畜种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D.主要的农作物是青稞、小麦和豌豆等读我国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示意图,完成5~7题。5.下列关于两地区自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D)A.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B.西北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C.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D.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地势高耸6.下列关于两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C)A.西北地区的农业主要为河谷农业B.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为灌溉农业C.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D.制约两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都是水源7.图示畜种所在的牧区有 (A)①西藏牧区 ②青海牧区 ③新疆牧区 ④内蒙古牧区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8.下列关于藏族牧民常喝青稞酒的叙述,正确的是 (B)A.标志着生活水平的提高B.主要是为了御寒C.青稞酒的原料是红高粱D.青稞酒多从内地运进西藏9.相比于高原上的其他地区,藏南谷地成为农田、城市最集中的区域,其最大的优势是 (D)A.纬度较低,交通较便利B.地形平坦,交通较便利C.距海较近,水热较充足D.地势较低,水热较充足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川藏铁路连接成都和拉萨,途经康定、林芝,全长1629千米,计划2026年全线通车。铁路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坐火车仅需13个小时左右。下图为川藏铁路示意图和碉房景观图。(1)川藏铁路西段位于 青藏 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一 级阶梯。?(2)川藏铁路的修建有很大难度,试分析原因。地势起伏大(或地形起伏大,或穿越大江大河,或穿越横断山脉,或跨越地势两级阶梯);多地质灾害(或多地震,或多滑坡、泥石流)。(3)拉萨河河谷平原是西藏粮食主产区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是 青稞 。试分析这里农田多分布在河谷地带的自然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河谷地带海拔低,热量较充足,且河谷地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4)在青藏地区,可以吃到传统美食 糌粑 ;可以住传统民居碉房,该建筑墙体 厚 ,具有 保温 的功能。?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江河的源地1.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 青海 省南部(青藏高原腹地)。?2.主要河流:三江源地区是 长江 源区、黄河源区、 澜沧江 源区的总称,被誉为“ 中华水塔 ”。?3.雪山和 冰川 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湖泊 和 沼泽 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知识点2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4.地位: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 高原 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水源 涵养地。?5.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1)存在的问题: 水土流失 加剧、 草地沙化 严重、虫鼠猖獗、 野生动物 锐减等。?(2)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 萎缩 ,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②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 、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6.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1)国家设立了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2)采取 退耕还草(林) ,全面禁猎、禁采砂金, 休牧育草 ,实施天然林和 天然牧场 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江河的源地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三大江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读图,完成1~2题。1.三江源地区位于 (B)A.甘肃省 B.青海省 C.四川省 D.西藏自治区2.三江源中的“三江”除长江外,另外两条是 (D)A.黄河、珠江B.澜沧江、雅鲁藏布江C.黄河、怒江D.澜沧江、黄河3.下列不是三江源地区主要补给水源的是 (C)A.冰雪融水 B.沼泽C.降水 D.湖泊4.下列对三江源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B)A.位于青海省的南部B.降水量丰富,使江河水量稳定充足C.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沼泽分布区D.湿地面积在不断缩小知识点2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三江生态最敏感的地区,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据此回答5~7题。5.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D)A.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矿产资源B.禁止滥捕、滥猎C.增加木材蓄积量D.维持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6.三江源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B)A.水污染严重B.湿地减少、湖泊萎缩C.土地荒漠化D.次生盐碱化7.为了解决这一环境问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的措施有 (A)①退耕还草(林) ②全面禁猎 ③禁采砂金 ④休牧育草 ⑤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④⑤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历史上,三江源地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密集、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这里也是我国和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对全国乃至全球的大气、水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三条江河每年向下游供水600亿立方米,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自这一地区。材料二 黄河断流、湖泊干涸、雪线上升、冰川崩塌、草场退化等一系列迹象表明,黄河源生态全面告急!(1)“三江源”即哪三江之源?长江、黄河和澜沧江。(2)为什么称三江源地区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冰川广布,水资源丰富。(3)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恶化,主要有哪些表现?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课后巩固提升1.下面词语不是描述三江源地区的是 (A)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B.湖泊星罗、沼泽密布C.雪山连绵、冰川高悬D.羽族炫翎、蹄类竞骄三江源地区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读图,回答2~4题。2.“三江源”的“三江”是指图中的 (C)A.①②⑤ B.①②③C.③④⑤ D.①③④3.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冰川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B)A.过度放牧B.全球气候变暖C.滥伐森林D.湿地面积缩小4.若三江源地区的冰雪持续大量融化会 (D)A.导致青藏地区高山海拔上升B.使得青藏地区冰川面积持续增加C.加剧三江源地区及中下游的洪涝灾害D.加速当地生态环境恶化2018年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至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5~6题。5.“中华水塔”水量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出现在 (C)A.1月 B.4月C.7月 D.11月6.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的意义是 (D)A.发展旅游 B.增加财政收入C.解决就业 D.保护生态环境三江源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7~8题。7.导致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是 (B)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②过度放牧 ③乱采滥挖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8.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列采取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A.修筑梯田 B.休牧育草C.全面禁猎 D.退耕还林9.青藏地区的珍稀动物有 (B)A.东北虎、梅花鹿、猴子B.藏羚羊、雪豹、野驴C.大熊猫、绿孔雀、长尾猿D.绿孔雀、斑马、长颈鹿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三江平原和三江源地区水草丰美,湿地面积广大,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被称为“生态的净土”。材料二 东北地区、三江源和三江并流地区示意图(图甲)及东北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示意图(图乙)。(1)图乙中M、N两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 春季 和 夏季 。请解释M汛期形成的原因。?冬季寒冷,地面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升高,大量冰雪融水汇入河道,水位上涨。(2)三江源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形式主要是 冰雪融水 。?(3)三江并流地区位于我国横断山区,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深谷地貌代表地区,试分析此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地势落差大,水流快,水能丰富。(4)我国分别在三江平原和三江源地区设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节第1课时 世界屋脊.pptx.ppt 第一节第1课时世界屋脊.docx 第一节第2课时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pptx.ppt 第一节第2课时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docx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ppt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pptx.ppt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docx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