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也是本单元的总结课,它将直接揭示物体沉浮的秘密——密度。它是在学生在了解了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物体的沉浮还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探索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鉴于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始终没有出现密度一词,而是从物体的重量和体积两个变量去描述密度概念,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本课从相同体积的物体的重量比较中,指向密度概念。通过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比较,液体和液体的密度比较,最后把物体的沉浮现象归结为密度原因。因此密度是本单元的核心科学概念。至于用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来解释沉浮现象,最终也归结为物质密度的原因,因为液体的密度不同,才引起浮力的大小变化。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第二部分是“进行推测与验证”;第三部分是“沉浮原理的应用”;第四部分是“整个单元的总结”。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可以在本课中让学生观察同一个马铃薯两种不同的沉浮表现来引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直奔探究主题。学习目标1.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2.知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3.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明确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关系。评价任务1.学生能否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一样。2.学生能否根据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得出: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量筒、天平。教学过程一、激疑引题1.出示三杯高低不同的液体,将马铃薯分别放入液体中。学生看到三种不同现象:浮、半浮半沉、沉。请学生猜测,教师顺便揭秘:浓盐水、浓糖水、清水。2.教师总结:看来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不一定是浓盐水。那么马铃薯的沉浮与液体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你们想不想研究?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板书课题)。二、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1.用测力计测量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检验原来的推测。2.(出示实验提示)为了更好的进行实验,老师有这些温馨提示:①钩码要全部浸没。②读数的时候要不能把钩码拿出液面。③一边测量,一边记录。同时出示实验记录纸,讲解记录要求。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在液体中的重量受到的浮力思考: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3.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并思考后面的问题。4.汇报交流: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一样吗?学生根据“受到的浮力”一栏得出,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一样。5.教师进一步追问: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6.学生进行猜测,最后教师引向“可能与同体积的液体轻重不同”有关。三、推测与验证1.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哪个重?①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哪个重呢?与同体积的马铃薯相比较呢?学生猜测?②怎样进行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先测出马铃薯的体积,然后用量筒量出与马铃薯相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最后用天平称一称。2.实验时,还有什么要注意的?(①使用量筒时,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②要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③及时记录。)同时出示实验记录纸,讲解记录要求。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马铃薯清水浓盐水重量3.教师演示实验,部分环节请学生操作:①测量马铃薯的体积;②测量与马铃薯相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部分环节教师进行操作:①天平进行调节;②用天平测量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4.交流汇报。①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知道马铃薯沉浮的秘密了吗?师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②其他物体的沉浮与液体也有这样的关系吗?(有。)③请你说说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什么关系呢?(物体比液体重,那么在液体中沉;比液体轻,那么在液体中浮。)四、沉浮原理的应用1.判断塑料块的沉浮①学习了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规律,下面我们有这个规律来判断一下塑料块在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中的是沉还是浮?②请看书本20页的一张表格,里面有“1立方厘米的塑料块、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的轻重”。请你根据里面的数据推测这块塑料块放入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中,它的沉浮情况会怎么样?学生回答,并说明依据。2.软木塞、塑料块和葡萄在分层液体中的沉浮①我们先来制作一杯分层液体,分别倒入糖浆、水、油、酒精。②我们把软木塞、塑料块和葡萄放入分层液体中,请仔细观察,并想想为什么?3.铜砝码漂浮在水银上①出示一个铜砝码,请一个同学掂一掂它的轻重。②确认它很重后,提问,有没有什么液体能让它浮起来呢?学生讨论。③出示一杯水银,把铜砝码放进去观察。④汇报发现:铜砝码浮起来了。并说一说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同体积的水银比铜还要重。)4.比重计①酒厂里,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出示一个比重计)它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教师介绍:比重计是用一根密闭的玻璃管制成的,一端粗细均匀,内壁贴有刻度纸,另一头稍膨大呈泡状,泡里装有小铅粒或水银,使玻璃管能在被检测的液体中竖直地浸入到足够的深度,并能稳定地浮在液体中。当比重计浮在液体中时,其本身的重力跟它排开的液体重力相等。比如比重计在液体中沉至0.9标度时,便能立刻知道所测量的液体密度为0.9。②知道了工作原理,我们来测量一下刚才的分层液体中各种液体的比重是多少?五、单元总结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与材料,有无空心,形状,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2.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液体的轻重有关,物体比液体重那么沉,物体比液体轻那么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