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晒课活动(教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2)硫酸铜溶液和铁丝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教学难点】:观察并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丝的化学反应实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每2人一组,共16组。试管架16个、试管32个、铁丝16根(每根长20cm)硫酸铜溶液112ml、玻璃器皿16个、实验记录单16张。演示实验:(实验2—5帮助学生回忆旧知)1.硫酸铜溶液和铁丝的反应:试管架1个、试管2个、铁丝1根(每根长20cm)硫酸铜溶液14ml、玻璃器皿1个。2.蜡烛燃烧:蜡烛1根、火柴1盒。3 淀粉与碘酒的反应:米饭100克、培养皿1个、碘酒50克、吸管1个。4.铁钉生锈:锈铁钉1根。5.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小苏打10克、白醋20克。实验记录单: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记录单(一)颜色变化实验前实验后铁丝硫酸铜溶液思考:硫酸铜溶液与铁丝的反应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实验记录单(二)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本质特征 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蜡烛燃烧淀粉与碘酒铁丝生锈小苏打与白醋【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设计】: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实验:硫酸铜溶液与铁丝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产生新物质 改变颜色 根据这些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有这些现象伴随的物质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教 学 过 程一、复习引入:(一)引入: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物质世界,物质本身以及物质与物质之间时刻发生着许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会有种种现象伴随,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着哪些现象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板书课题: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二)复习旧知: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发生的是什么变化?有什么现象伴随?二、实验探究: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丝的反应1、介绍硫酸铜及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1)观察硫酸铜:注意不要用嘴尝药品,有些药品有毒或剧毒,有些有腐蚀性。(2)简介硫酸铜溶液的配制。(3)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把观察结果填入记录单(一)中。若要闻有无气味,鼻子要与试管口保持一定的距离,用手在试管口扇动来闻。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记录单(一)颜色变化实验前实验后铁丝硫酸铜溶液思考:硫酸铜溶液与铁丝的反应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2、观察铁丝的颜色:把结果填入记录单中(一) 3、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1)把铁丝插入试管架上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2)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把观察结果填入记录单(一)中. 4、各组做硫酸铜溶液与铁丝的反应实验(4分钟左右)。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5、反馈交流:分析实验现象,探究变化本质(1)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2)铁丝上有什么变化?把观察结果填入记录单(一)中。(3)分析铁丝上附着的物质,再与成品铜片相比较。(4)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把观察结果填入记录单(一)中。(5)分析沉淀生成和硫酸铜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 6、引导思考:硫酸铜溶液和铁丝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 7、分析归纳: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因为产生了新物质,改变了颜色(板书结果)。 8、引导小结:(1)这个变化有什么现象伴随?把观察结果填入记录单(二)中。(2)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丝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我们前面几课学了很多化学变化,这些化学变化都伴随哪些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三、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1、演示实验帮助回忆并分析变化的本质。2、回顾整理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完成记录单(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实验记录单(二)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本质特征 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产生沉淀、改变颜色产生新物质蜡烛燃烧发光发热产生新物质淀粉与碘酒改变颜色产生新物质铁丝生锈改变颜色产生新物质小苏打与白醋产生气体产生新物质3、通过上面回忆和分析,化学变化一般伴随哪些现象呢?指名回答并板书。四、拓展延伸:是不是只要产生沉淀、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的物质变化就一定是化学变化呢?引导学生举反例证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变化并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1)沙子放入玻璃杯中,沉入杯底是什么变化?(2)打开电灯,发光发热是什么变化?(3)墨水涂在纸上,是什么变化?(4)水沸腾是什么变化?(5)引导得出结论 :有这些现象伴随的物质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并板书)。五、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说说看。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一般伴随着哪些现象?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有这些现象伴随的物质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教学反思: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六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的变化”中“化学变化”的范畴。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探究观察了许多物质变化的过程,看到了许多物质化学变化的现象。教学开始,提出物质变化的两种形式,为学生辨别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的类型以及归纳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作好铺垫,激起学生回忆已做实验产生的现象。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关键是物质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一部分活动是整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的实验,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实验。化学现象较多,有些较明显,有些较难观察,尤其是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变化,若反应时间在3-5分钟,颜色基本没什么变化,20分钟或更长时间颜色才有明显变化,因为时间太短反应不够充分。若把此实验放置2天,现象就非常明显了。但铁丝上铜的出现3分钟就非常明显了。对现象不明显的,教师要做有理有据的解释。可在接近下课时,让学生再观察一下实验中硫酸铜溶液的颜色,现象便会非常明显。 本实验,我没有按照教材那样用铁钉来做实验,而改用了铁丝。之所以把教材中的“铁钉”换成“20cm长的铁丝”,是因为铁丝长便于操作;而“铁钉”不够长要用镊子夹住来实验,时间长学生手发酸,且不易控制铁钉进入溶液的深度。若要用更长更大铁钉,就要到商店去买,就增加了不少麻烦和开支。铁丝本校却有现成的。 第二部分活动是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一环节是老师引导学生边回忆边演示来进行的,目的是:1.再次激起学生对已做实验的回忆。2.让学生对具体的化学变化有更真切的认识。3.避免部分学生因忘记某个实验而茫然。这部分的难点是“各个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一开始就做了铺垫:“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关键是物质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这里,老师再稍加引导就突破了。另一个难点是“伴随有化学变化的一般现象的物质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这个难点是通过引导学生举反例来解决的,这样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增加了知识的全面性和严谨性。??通过本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第一要增强探究的有效性,便捷性,就要创造性地、灵活地处理教材。在能达到实验探究目的的前提下,应选择取材容易,操作方便的实验方案,不要死搬教材。生活中的教材才更具生命力。第二教师一定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要高估学生的潜能,更不能低估学生的潜能。第三分组实验前,老师要提前把实验做一遍或多遍。看看有没有预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出现,做足预设。第四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做好引导、总体控制、答疑解难等工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