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上复习提要(北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生物七上复习提要(北师大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要(北师大版)
射洪县仁和中学校 何仁伟
第一单元 认识生命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1、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2、生物的特征
生物需要营养,大部分能进行呼吸,都能排除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生物区别于非生物:它们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都是生物具有的特征。
3、生物分类
按形态特点分: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用途分: 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4、生物圈
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以海平面为标准)
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水圈以下150米生物最多
提供的条件(生物):营养物质,阳光,空气,生存空间
5、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进一步划分为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可细分为荒漠、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可进一步划分为沙漠、盐碱土荒漠生态系统等。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有一定调节能力,但有限度
6、生物与环境:
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生物因素: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生物间相互关系常见类型:竞争、捕食、合作、寄生
7、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适应:保护色等 影响:疏松土壤,防风固沙等
第二章探索生命
8、生物学发展历程
A法国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B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被称为“分类学之父”。按大小和从属关系排列为界、门、纲、目、科、属、种。C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成为生物进化理论得创始人。D林奈和达尔文运用观察描述的方法,英国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发现血液循环。实验方法的运用才使得生物学进入实证科学的行列。E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
9、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实验。生物学研究的方法有:观察、调查、分类、实验、比较、文献等方法。
10、实验法的一般步骤:A、发现并提出问题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C、作出假设D、设计实验方案E、实施实验并记录F、分析实验现象G、得出结论。
实验1:光对鼠妇的影响探究实验 提问:光是否影响鼠妇生活
假设:鼠妇适于阴暗环境,光有影响 变量:光
实验2:植物影响空气湿度
裸地,草地,灌丛 裸<草<灌 中<晚<早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
第三章细胞
1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练习使用显微镜
A、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放大倍数越大,所看到的细胞数量约少
B、倒像 C、玻片标本:分永久的和临时的 D、生物绘画方法(56页) E、高倍换低倍镜,视野光线变暗(平面反光镜和小光圈可以将视野调暗,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可以将视野调明)
使用步骤:1取镜安放2对光(三转,到白亮视野)一转转换器,二转遮光器,三转反光镜 3放置玻片标本4观察(三转)一转粗准 顺时针方向向下 二转粗准 逆时针方向向上 三转细准 使视野清晰。5清洁收镜(用擦镜纸)
13、细胞结构(含图)
14、动植物细胞比较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胞壁
没有

细胞膜


细胞质
有线粒体,没有液泡和叶绿体
有线粒体,有液泡,绿色部分有叶绿体
细胞核


15、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含碳能燃烧):糖类、蛋白质、脂类、核酸(细胞核中)
无机物(无碳不能燃烧):水、无机盐、维生素
16、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植物细胞:线粒体、叶绿体(吸收光能转换成化学能)
动物细胞:线粒体
17、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
细胞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结构,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细胞核在生物的遗传中也有重要作用。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一分为二,中间长出细胞膜和细胞壁
重要:染色体新老三不变(形态、数目和DNA)
19、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壁 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膜 控制细胞的活动
细胞核 保护细胞
大液泡 支持细胞
叶绿体 储存遗传物质
线粒体 储存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
进行能量交换
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9、生物组成
动物:细胞-器官-系统-动物体
细胞分化: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八大系统:消化、呼吸、泌尿、循环、运动、神经、生殖、内分泌系统
上皮组织:是由许多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所组成的膜状结构。通常被覆于身体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囊的内表面以及某些器官的表面。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排泄和吸收等功能。
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是动物组织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一类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脂肪组织、血液等。具有支持、连接、保护、防御、修复和运输等功能。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和防御等功能。
肌肉组织:是由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构成。可将肌组织分为骨骼肌(横纹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骨骼肌(横纹肌)附着在骨骼上,一般受意志控制,也称为随意肌,使机体运动。心肌为构成心脏的肌肉组织,心肌能够自动有节律性地收缩,不受意识支配,为不随意肌。 平滑肌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的各种内脏器官。平滑肌收缩不受意识支配,为不随意肌,使内脏器官蠕动。 肌肉组织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等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组织。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形态和功能单位,具有感受机体内、外刺激和传导冲动的能力。神经细胞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神经细胞胞体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或神经节内,细胞膜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兴奋的功能。神经细胞突起根据其形态和机能可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一个或多个,自胞体发出后呈树枝状分支,可接受感受器或其他神经元传来的冲动,并传给细胞体。轴突只有一个,其起始部呈圆锥状,向后逐渐变细、变长,末梢形成的分支呈树根状,其功能是将细胞体产生的冲动传至器官组织内。神经胶质细胞是一些多突起的细胞,突起不分轴突和树突,胞体内无尼氏体。胶质细胞位于神经细胞之间,无传导冲动的功能,主要是对神经细胞起支持、保护、营养和修补等作用。神经组织的细胞有很长的突起,能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由外胚层分化形成。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细胞分化: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构成
分生组织:根尖分生区茎、叶顶端 起分裂作用
营养组织:全身 细胞壁薄、液泡大
输导组织:茎、叶脉、根尖成熟区 运输作用
保护组织:根、茎、叶表面
分生区: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细胞排列齐
根 冠:大,不齐,保护作用
成熟区:根毛,吸收水和无机盐
伸长区:停止分裂,长和最快的地方吸收水和无机盐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19、叶片结构:表皮,叶肉(叶绿体),叶脉
A.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初生保护组织,通常有上、下表皮之分,上表皮位于腹面,下表皮位于背面。表皮细胞扁平, 排列紧密,通常不含叶绿体,外表常有一层角质层。有些表皮细胞常分化形成气孔或向外突出形成毛茸。气孔能调节大小(保卫细胞),靠近气孔腔的外壁厚,内壁薄 吸水-大(保卫细胞) 失水-小(保卫细胞) 二氧化碳进入气孔,水蒸气由气孔出来,吸水和失水的过程为蒸腾作用
B.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1)栅栏组织:紧靠上表皮下方,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在两面叶或针形叶,栅栏组织亦分布于下表皮上方或整个表皮内侧四周,但亦有一些水生及阴生植物的叶是完全没有栅栏组织的。(2)海绵组织: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
C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主脉部分维管束较粗大,侧脉及小脉部分维管束较细小,通常为木质部在上方的有限外韧型,较少为木质部在中间的双韧型。维管束四周主要为薄壁组织,渐靠近表皮则常有厚角组织或厚壁组织。
20、光合作用
原料:水和二氧化碳
条件:光
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场所:叶绿体
实质:无机物变有机物,光能变成化学能
意义:制造有机物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碳氧平衡)
应用:合理密植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一昼夜(运走淀粉)
2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光(遮光完全)
3几小时去掉纸片
4酒精中隔水加热,叶片变黄白色(防止爆炸)
5用水清洗,放于培养皿中加碘
6观察颜色变化(遮光不变蓝,不遮光变蓝)
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氧气助燃
实验:淀粉遇碘变蓝
银边天竺葵叶边无叶绿体,加碘内边蓝,外不边蓝
(植物利用光在叶绿体中,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化学能,释放氧气)
21、呼吸作用
原料: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场所:任何活细胞(线粒体)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比较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和氧气
场所
叶绿体
线粒体
必需条件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水
联系
22、吸收作用
A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B根毛适于吸收特点:植物根部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细胞的细胞壁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当根毛穿过土壤颗粒的空隙时,与土壤颗粒紧密地黏附在一起,以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C 一般情况下,根毛的细胞液浓度总是大于土壤溶液浓度,于是,根毛细胞吸收土壤里的水分。若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的细胞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
D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三类无机盐。
E含氮、磷、钾的三类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91页)
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是作物生命过程的物质基础。氮存在于叶绿素、维生素和多种酶中。氮肥充足,作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氮肥缺乏,叶片发黄,植株矮小,分蕖少,产量低;氮肥过多,又会使作物贪青迟熟,茎叶脆弱,病虫严重,容易倒伏,招致减产。
  磷是细胞核的主要成分,能帮助幼芽和根生长,促进幼苗发育和植物体内各种代谢作用,使作物早开花,早结实,磷不足,会造成作物根部生长不好,茎叶呈现红色、紫色或赤褐色,开花迟,成熟晚,籽实不饱满。
  钾多存在于作物幼嫩的富有原生质的组织和细胞里面,能增强光合作用,糖类的合成和积累,提高抗寒、抗病、抗倒能力,使作物健壮、坚韧、籽大粒饱。钾缺乏,会造成作物茎秆软弱,根部发育不良,容易倒伏,叶尖和边缘发黄、变褐,株矮籽小。
23、蒸腾作用
植物体的水分蒸腾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的。
根吸水输到叶,水分以气体的形式由气孔排出提外的过程
意义:1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2促进根吸收水分 3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水循环:1提高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2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 3补充地下水
24、运输作用
茎叶结构
树皮 ,韧皮部(筛管),形成层,木质部(导管)
筛管(活细胞)运送有机物向下
导管(死细胞)运送水和无机盐向上
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木质部(导管)自下而上运输
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导管分子均是死细胞,筛管分子是长形的活细胞
水分运输的途径:根(根尖成熟区根毛根的导管)—茎(木质部导管)—叶(叶脉中的导管)—下表皮气孔(吸收水分气孔变大,失水时,气孔变小)—大气
第六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25、种子结构
不同种子都有种皮和胚
菜豆: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2片子叶)
玉米:种皮(果皮),胚乳,胚(胚根、胚轴、胚芽、1片子叶)
单子叶植物(子叶一片,营养在胚乳中)和双子叶植物(子叶两片,营养在子叶中)
26、种子萌发
自身条件:发育成熟而完整的胚,有足够的供胚发育的营养储备,种子一定要活着(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不能萌发)
环境条件: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 (有光无光对种子萌发不影响)
农民为什么春天播种(适宜的温度) 播种前为什么要浸湿(一定水分)
如何保持时间长(低温、干燥)为什么要松土(充足空气)
27、种子发芽率
过程:吸水,运输,萌发
注意1随机抽取2经常浇水3保持适宜的温度4连续7天,每天记录5重复1-2次6计算全班平均值
28、茎的生长
枝条上着生叶的部分是茎的节,节与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
叶原基——幼叶——成叶 芽原基——侧芽——侧枝 芽轴——节间
29、根生长
根底生长靠分生区增加细胞数
成熟区:跟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分
伸长区:跟长的最快的部分
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
根冠:保护
芽的结构:幼叶(叶),芽轴(茎),芽原基(芽)
芽的分类:叶芽-枝条-茎叶芽 花芽-花 混合芽=叶芽,花芽
不同的植物需不同的无机盐:氮(枝叶茂盛) 磷(花果实形成)钾(茎,淀粉形成)
30、花的结构
结构:雄蕊:花丝和花药(精子) 雌蕊:柱头、花柱、子房和胚珠(卵细胞)
花瓣,萼片,花托
受精卵发育成胚,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种类:单性花:雄花和雌花(自花传粉,如水稻) 双性花
传粉,花粉落入柱头上,长出花粉管,进入花柱,子房,释放四个精子,一个与卵子结合为受精卵发育成胚,珠被发育为种皮,整个胚珠发育为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由果皮和种子共同构成果实。
第七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3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物成分,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A绿色植物是生产者。B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C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32、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
A热带雨林,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常绿阔叶林,长江流域最为典型。
C落叶阔叶林,华北和东北
D针叶林,大兴安岭和阿尔泰山地
E草原,松辽平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F荒漠,我国属温带荒漠,西北部。
33、我国的珍稀植物
银杉,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水杉。珙桐树,也被称为“鸽子树”,著名的“活化石”之一。桫椤又名树蕨,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
34、世界四大生态工程
罗斯福大草原工程(美国),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苏联),绿色坝建设(北非五国: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和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
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誉为中国的“绿色万里长城”,是四大生态工程之最。 “三北”指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包括陕、甘、宁、青、新、晋、冀、京、津、蒙、辽、吉、?13个省(区市),总面积406.9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42.4%。(详见13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