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2 溶解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固体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2.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教学重点: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有关饱和溶液定义的理解[学生回忆并作答][引入新课]在课题1——溶液的学习中,我们就明白: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活动探究]【投影】展示以下内容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2.向4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3.向10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学生活动:互相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在等量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克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补充]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时,通常我们规定比较溶质的质量大小,单位用克(g)。[引导]结合上述总结及教师的补充,总结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四个要素。[学生总结发言][小结]通过大家的总结我们知道必须满足四个条件才能定量地描述溶解能力的大小,也就是溶解度。[引导]请大家试着描述溶解度的概念。 [板书]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课堂练习]【投影】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食盐的溶解度是36℃ B.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C.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 D.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①把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克。( )②20℃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 ③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④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4.在60℃时50克水中溶解硝酸钾55克恰好饱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克 B.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C.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克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 [过渡]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时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的关系吗?请看下面的资料。[投影]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时的溶解度)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10溶解度/g (20℃) ?<0.01 ?0.01~1 ?1~10 ?易溶【投影】 [课堂练习]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的物质。这句话是否正确?2.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克,所以碳酸钙是___________溶物质。3.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所以食盐属于________溶物质。[学生活动](鼓励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可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样表示的呢[投影]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教师指引]上述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列表法。[转折]列表法表示溶解度还不是很直观,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下面我们寻找另一种表示方法。[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绘制溶解度曲线1.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数据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用大一些的纸,每小组合作绘制一张,贴在墙上。2.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3.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4.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发育](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活动中的2、4两个内容)4.可得到以下信息:①曲线与曲线的交点表示了两物质在某温度时有相同的溶解度。例:68℃时NaNO3与KNO3溶解度相同,都是134克。②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投影][设问]从这一溶解度曲线能得到什么不同信息?[回答]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小结板书]2.溶解度曲线:(1)含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2)作用: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本课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了固体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并且通过活动与探究总结出了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外在因素,我们还可以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作业]课后的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板书设计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2.溶解曲线:(1)含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2)作用: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