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24张PPT+配套视频资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24张PPT+配套视频资料)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北宋
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南唐
吴越


南汉
南平
北汉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改朝换代有很多种方式,你能说出哪些?
农民起义,外来入侵,权臣篡位,大将夺权……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宋朝的建立,我们先来阅读下面的故事,说说看北宋改朝换代是哪一种方式呢?
黄袍加身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的建立
(1)时间:960年。
(2)过程: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3)结果: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局部统一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先南后北,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赵匡胤
还以为从此走上
人生巅峰了!呜呜呜~
太祖特烦恼!!!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其一:政权并立、危机四伏!
北宋形势图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907亡
北宋
960兴
其二:政权更迭、各个短命!
其三:武将夺权、前车之鉴!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太祖赵匡胤
怎样才能避免再次出现五代十国时期武将夺权、分裂割据的局面、使北宋政权长久呢??
宰相赵普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出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作者:[清]秦缃业、卷五十三、第311页
调兵权
统兵权
统调分离
宋太祖在军事、行政、财政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使皇权大大加强。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军事
(2)行政
(3)财政
目的
措施
影响
军事
方面
消除武将专权
的积弊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禁军分内外驻屯,将领经常调换;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枢密院掌握军队的调动权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但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中央
削弱宰相的权

由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民政、军政和财政大权
实现了民、军、财权的分立,加强了皇权,但也造成了机构的臃肿
在地方
加强对地方的
控制
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设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收缴地方官的财税权
加强了中央集权,也造成了地方官僚机构的臃肿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兵权
皇权大大加强
行政权
财权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轻武
重文
根据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你能否归纳出北宋政治的特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朝政治的特点
宋朝政治的特点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宋朝政治制度最明显的特点。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分权”是宋太祖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分武将的权,也分文官的权,避免任何一个官职、官员权力过重。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但造成边防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文臣统兵格局形成
宋太祖重用文臣。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科举制度改革和发展
(1)概况: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2)影响
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一)表现
1、兴文教: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宋朝科举考试图
2、抑武事: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太祖誓碑
免死金牌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这个时代——
经济繁荣,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发展,却无力抵挡外敌。
北宋既辉煌过,却又无奈着。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却也是一个糟糕的时代。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二)利与弊
人才辈出、文化昌盛
浓厚的读书风气
科技发达
军队作战灵活度低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二)利与弊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重文轻武政策的积极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北宋科举制的特点
程序严格:州试——省试——殿试
提高进士的地位
方法严密:糊名法,防舞弊;
录取名额大增
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
政策
时间:960;建立者:赵匡胤;
定都:开封。统一中原和南方。
军事:控制兵权。
中央:削弱相权。
地方:分散、削弱地方官的权力。
1、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北宋
建立:
措施:
措施:
影响:(积极;消极)
课后活动
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
通判与知州互相牵制
武将只有领兵的权力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