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年级科学下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 课题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重点难点学习水平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识记理解运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过程与方法:对物体的沉浮作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会用切分,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突破重点难点设想使学生从错误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正确的理性认识——物体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没有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突破这一重难点的办法就是实验、观察,用事实来推翻学生思维中错误的感性认识,树立正确的理性认识。 教材分析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沉浮单元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物体沉和浮这种常见现象的开门课。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观察研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扭转学生思维中的一种错误的感性认识——认为物体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有关系。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体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没有关系这样一个简单的理性认识。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会产生新的问题——物体的沉浮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以此问题为导向,引向本单元的后几节课的学习,引向初中,甚至高中的学习。这一课是保持学生长期探究沉浮现象的基础,也是关键。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实验器材 学生准备水槽、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苹果、橡皮、木块、小刀,小桶、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铺垫设疑(3—5分钟)1.创境导课:同学们,现在老师把砖块和木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到了什么?(板书:沉 浮)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沉浮现象。今天,我们就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板书课题)2.提出问题:关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3.课件播放物体放入水中的方法和判断标准。二、探究发现(15—17分钟)(一)探究活动一: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为了更好地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准备了许多材料,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呢?1.出示材料: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苹果、橡皮、2.进行预测,看实验建议,做实验验证预测结果,并做好记录:(1)引导预测:请同学们先预测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2)明确要求: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推测,把物体按照“可能浮的”用“↑”记录下来,“可能沉的”用“↓”记录单上做好记录。(3)你们预测的是否准确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吧!实验建议:①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把实验物体轻拿轻放。②把实验物体依次从水面放入水中,做好记录,沉用“↓”表示,浮用“↑”表示,完成实验表格。③实验完后将物体从水中捞出,并用抹布擦一擦,再放进小桶中。 (4)学生分组实验开始。(5)汇报交流:①哪个小组来交流你们的实验记录情况?②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6)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数有关呢? (重量、体积大小…)(二)探究活动二: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聚焦问题:刚才同学们预测物体的沉浮可能与它的重量、体积有关,如果我们改变了同一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会改变吗? 2.引导设计实验方案:(1)我们可以把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做哪些方面的变化?(重量变重或变轻,体积变大或变小)(2)看一看我们现有的材料,哪些物体可以比较容易的做这方面的变化?沉和浮的物体各选择一个。(提醒学生进行记录) (3)怎样进行变小、变大。切分时注意用刀的安全。(介绍:切分和叠加的方法)3.引导预测。(在实验记录表上做好预测) 4.看温馨提示。5.明确实验步骤: ①小组合理分工,切分、叠加材料依次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并分析数据做出结论。(教师指导分工的情况:你们小组准备怎样分工让切分和叠加依次进行?) ②实验完后将物体从水中捞出,并用抹布擦一擦,再放进小桶中。 6.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重量和体积),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改变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三、归纳构建(5—7分钟)1.引导学生对本课进行总结:通过以上实验,你对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有了什么认识?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四、实践应用(6—8分钟)1.我会填:(1)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 ),轻的 容易( )。(2)木块、石块、铁块大小形状都相同,重量最轻的是( )。(3)( )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 )和( )沉浮状况不改变。2.我会判断: (1)一个木块会浮在水面上,用胶带把五个木块固定在一起就沉入水底。 ( )(2)苹果在水中是浮的,把苹果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是浮的。 ( )(3)所有铁制品都下沉。 ( ) 3.我会举例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 在水中上浮的物体有: 五、拓展延伸(2—3分钟)回顾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 猜测: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切分叠加验证:同一种材料?改变体积?轻重 在水中的沉浮不变。学生观察读课题质疑观察观察材料预测、记录看清沉浮符号看清建议实验交流汇报思考思考口答选择材料讨论可以改变的方法选方法合理分工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做好记录汇报实验结果生填写报告单总结归纳知识点学生动手做练习订正举例子畅谈收获引向课外通过放砖块和木块直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入新课的学习和研究。明确沉浮的标准和操作的方法,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引导完成实验方案——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汇报结果——整理预测和理由”的顺序进行,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同时也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这一活动开始围绕变量,进行沉浮原因的探究。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并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沉浮,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的总结,了解学生对以前认识的修正情况,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知识,达成学习目标。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既突出重点,又体现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