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简单的电路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干电池是能给一个简单电路提供持续电源的装置,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4.电流时从干电池的一端流出,经过用电器和导线回到另一端。 (二)过程与方法:1.使用一节电池,2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用不同的连接方法点亮。2.观察、描述和记录小灯泡的连接方法和小灯泡被点亮的情况。3。学会用简易的电器符号画简单电路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体会小灯泡被点亮时的快乐。2.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3.《简单电路》是这一单元的第三课。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已经学会了用1根导线和1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感知了电流在一个完整电路中的路径。这一课将在学生已有感知的基础上,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分别点亮一个和2个小灯泡,进一步了解电流的路径,并感知串、并联的特点。 (四)重点、难点: 重点:1.使用一节电池、2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用不同的连接方法点亮。2.用简易符号表示电路中的电池、小灯泡和导线。3.完整电路的电流流向。难点:1.使用一节电池,2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用不同的连接方法点亮。2.完整电路的电流流向。3.教学准备:导线2根,小灯泡和干电池各一个,小灯座和电池盒各一个。学生准备每组一个袋子,小灯座1个,导线2根,小灯泡一个,电池1节。(五)教学流程: 导入——质疑——引入——明确实验要求——各组实验——汇报反馈分析——(六).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演示多媒体。复习导入:1.用1根导线和一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师:同学们,认识桌上的材料吗?都有什么?生:导线、干电池和小灯泡(出示课件))师:能用1根导线,1节干电池把小灯泡点亮吗?生:能师:那就试试吧。(生小组内点亮小灯泡,没有点亮的,教师指导点亮。) 师:好了吗?请一个同学上来为我们点亮小灯泡。(学生上台点亮小灯泡)师:做得很好。电在这里是怎样流动的呢?生说,教师补充。(出示课件)教师小结:电是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过小灯泡的,1个连接点,金属架、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再经过导线流回到电池的负极。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目的有3个:第一:复习用1根导线和1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第二:强调电流在完整电路中的流动路径,让学生再次感知电流的存在,也为后面画出简单电路中的电流路径做好铺垫;第三:通过用手按住点亮小灯泡的麻烦,来引出本课的第一个重点内容:连接带灯座的电路。活动二:带灯座的电路了解电池盒,小灯座的构造和安装。师:这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位新朋友——小灯座(出示小灯座),这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位朋友——电池盒。(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从课桌里取出它们,边观察边讨论一下,小灯座是用来固定小灯泡的,电池盒是用来放干电池的。师:那怎么固定小灯泡呢?(出示课件)生:旋到槽中。师:请上来做一下。生上台安装小灯泡到小灯座上。师:你做的很不错,旋到什么时候可以停了呢?师:老师发现小灯座两边还各有1个可以旋的部件,这又是做什么用的呢?生:不太容易旋动就可以停了。师:老师发现小灯座两边还各有1个可以旋的部件,这又是做什么用的呢?生:连接导线的。师:怎么连呢?是把导线的任意一部分连接吗?(不是,是把铜丝部分)(生上台连接)师小灯座的使用问题解决了,谁能帮我们解决电池盒的使用问题呢?(放下后要注意检查什么)(生讲方法上台演示:提醒导线要固定牢,电池的正负极要分别和铜片接触,并且要根据电池盒中的两个铜片的凹凸情况放置干电池。一般,凹进去的一端连接干电池的正极,凸出来的一端则连接负极)。(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虽然不难,因此,这个环节重要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建构细致观察的思想,对于实验和观察中的细节问题不放松,从而培养严谨的科学习惯)。师把导线,电池盒和灯泡坐连接起来,让学生看。学生试着做,找一组学生上台做。教师教给学生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出示课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再向学生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先让学生讨论,有几种方法?画出电路图。(这样设计使学生能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上台演示实验。(找2组)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教师可以给出交流要点,如: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放光?指出点在电流中是怎样流动的)。(七)活动延伸:在学生完成汇报后,提出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使用更多的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吗?引导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电路知识,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