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 第2课时 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北京的春节》 第2课时 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内容 1.北京的春节 第(2)课时
备课日期 月 日 课型 执教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感悟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悟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回顾全文,情境导入1、唱歌谣想春节,和老舍先生一起初步感受了京味十足的北京春节。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北京春节的呢?都是什么时间?你能不能按照时间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课文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到元宵,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3、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忙碌、喜庆、团圆)二、分清详略1、在这些日子的描写当中,老舍先生把什么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又把什么内容写的比较简略呢?快速默读课文,把详写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2、学生汇报,板书:(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深入详写片断,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1、在详写的这些内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呢?深入的读读,勾画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课件出示学习要求2、学生自由读3、学生交流:(一)腊八:(课件出示句子)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从“家家都”都可以看出节前人们的忙碌,对春节的重视。“农业展览会”是说粥里的各种豆、米、干干过非常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板书:忙碌 “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一个“翡翠”写出了蒜瓣的形、色;一个“辣”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色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词的简洁、巧妙。(二)除夕 1、读第七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除夕给你什么感觉呢? 板书:热闹 2、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热闹”呢? 人们的活动“家家赶”“到处”“男女老少都”“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 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 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是为了父母延寿。师: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啊,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在欢度除夕,当然热闹了。 从味、色、声的描写“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华”“鞭炮声日夜不绝” 师: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除夕这一夜,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 3、除夕这天,你是怎么过的呢?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吧? 生自由说 小结:是啊,热闹的除夕,处处洋溢着喜庆,诉说着团圆的故 (三)正月初一:1、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课件出示: “正月初一”的光景怎样? 与除夕截然不同 “截然不同”什么意思? 形容两种食物毫无共同之处。 “正月初一”与“除夕”又什么截然不同的呢?课件介绍正月初一资料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板书:悠闲2、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正月初一,人们的游戏自在?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铺户们,伙计们。小结: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每个人都在拜年,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总之都没有闲着的,分明都是那么快乐轻松自在。3、 指导朗读:谁愿意读出这轻松自在的感觉。 (四)元宵节1、谁喜欢写元宵的这一部分。咱们先不着急说,读读这部分,看看作者写的最多的是什么?(灯)2、再读课文,把描写灯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3、学生汇报交流:“正月十五……红火而美丽。”板书: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故事。” 一连串的排比,让我们感受到了“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家中也有灯…….叮叮地响”完全走进了灯的世界,这是一种怎样的美丽啊!师:让我们也进入这灯的世界里遨游,感受这份红火而美丽吧!课件演示:各种灯的图片。4、想象:假如你在这灯的世界里畅游,你还会看到怎样的花灯呢?小结:是呀,在这五光十色的灯的世界里畅游,让人情不自禁,让人流连忘返,难怪老舍先生说课件演示:——“元宵上市,春节的有一个高潮到了” ——“这的确是美好而快乐的日子” 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1、 刚才,我们深入的感悟了老舍先生详细描写的四个部分内容,感受了北京春节的温馨而美好,那么好还又那些部分写得比较简略呢?再回顾课文看看。 2、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在我们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详略得当,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更具特色。五、学习“阅读链接”1.在老舍先生眼中“除夕”是热闹的,那么在梁实秋和斯妤两位作家眼中除夕又是什么样的?打开书5页,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两位作家抓住了除夕的哪些习俗来写,画下来。(交流) 2.?同样写除夕,这三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出示课件)可以参照下表来分析。 ?《北京的春节》《过年》《除夕》写法???结构???表达???语言???……???3.总结: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腊 八 忙 碌 除 夕 热 闹 1.北京的春节 正月初一 悠 闲 元 宵 红火、美丽
教学反思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40张PPT)
2020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
1.北京的春节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1、唱歌谣想春节,和老舍先生一起初步感受了京味十足的北京春节。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北京春节的呢?都是什么时间?你能不能按照时间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课文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到元宵,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探究新知

在这些日子的描写当中,老舍先生把什么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又把什么内容写的比较简略呢?快速默读课文,把详写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
分清详写和略写
 
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详写:
 
在详写的这些内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呢?深入的读读,勾画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
从“家家都”都可以看出节前人们的忙碌,对春节的重视。“农业展览会”是说粥里的各种豆、米、干干过非常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腊八
 
“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一个“翡翠”写出了蒜瓣的形、色;一个“辣”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色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词的简洁、巧妙。
腊八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小提示:
1.除夕给你什么感觉呢?
2.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热闹”呢?
除夕
 
人们的活动“家家赶”“到处”“男女老少都”“万不得已”“必定”“除了”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啊,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在欢度除夕,当然热闹了。
从味、色、声的描写:“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华”“鞭炮声日夜不绝”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除夕这一夜,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
除夕
除夕这天,你是怎么过的呢?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吧?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一,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小提示:
“正月初一”的光景怎样?(与除夕截然不同)
“截然不同”什么意思?形容两种食物毫无共同之处。“正月初一”与“除夕”又什么截然不同的呢?
正月初一
小小分享会
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正月初一,人们的游戏自在?
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铺户们,伙计们。
 
小提示:
1、谁喜欢写元宵的这一部分。咱们先不着急说,读读这部分,看看作者写的最多的是什么?(灯)
2、再读课文,把描写灯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
元宵节
小小分享会
“正月十五……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故事。” 一连串的排比,让我们感受到了“灯”的数量多、种类多。
“家中也有灯…….叮叮地响”完全走进了灯的世界,这是一种怎样的美丽啊!
假如你在这灯的世界里畅游,你还会看到怎样的花灯呢?
 
刚才,我们深入的感悟了老舍先生详细描写的四个部分内容,感受了北京春节的温馨而美好,那么好还又那些部分写得比较简略呢?再回顾课文看看。
 
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链接
在老舍先生眼中“除夕”是热闹的,那么在梁实秋和斯妤两位作家眼中除夕又是什么样的?打开书5页,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两位作家抓住了除夕的哪些习俗来写,画下来。
? 《北京的春节》 《过年》 《除夕》
写法 ? ? ?
结构 ? ? ?
表达 ? ? ?
语言 ? ? ?
…… ? ? ?
同样写除夕,这三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堂总结
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作业布置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