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案 第四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学习目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基本史实,掌握清政府在台湾建制的概况;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认识台湾、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掌握清朝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与影响。难点:如何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自主学习指导】本节课内容较多,但是线索清晰,学习时尝试按照地理区域划分来进行综合掌握。【学习过程】一、剑指东南,统一台湾(一)脉络梳理:台湾与中原政权(根据所学知识将括号里的内容填充完整。)(二)问题思考 从“收复”到“统一”的转折材料一:郑经:“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先王在日,亦只差‘剃发’二字,若照朝鲜事例,则可。”——江日升撰:《台湾外记》卷六,194页材料二:康熙:“朝鲜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 ——《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272页材料三:康熙:“台湾皆闽人,不得与琉球、高丽相比”。——《清圣祖实录》卷一○九问:结合材料回答,郑经的目的是什么?康熙帝是如何回应的?二、经略西南,招抚西藏(一)脉络梳理:西藏与中原政权(根据所学知识将括号里的内容填充完整。)(二)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扮演小记者,结合所学知识合作论证台湾、西藏(任一)的友好关系及对其的管辖,批驳“台独”、“藏独”分子的分裂言论。1.自我介绍 2.陈述观点观点明确,契合主题。 3.罗列依据以多个史实(层面、角度)展开论述,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2)(3)4.结论升华、总结 设置( )隶属( )元设立( )三国( )1885年1683年( )帝武力统一台湾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一个行省隋炀帝( )1684年唐太宗( )进藏清雍正设置( )清顺治册封( )1793年1713年清乾隆 《 》1727年清康熙册封( )元朝( )1653年(共25张PPT)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藏族维吾尔族满族高山族蒙古族小游戏第一章一统江山,入主中原(一)建立统治河辽鸭绿江金后明朝鲜渤海京师(北京)沈阳(盛京)赫图阿拉萨尔浒山海关宁远兴城新宾明代辽东边墙女真清努尔哈赤皇太极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 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满洲兴起】(一)建立统治1644年 时期 清军入关 清朝统治者以 为都城,清军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清军入关】北京顺治帝(二)巩固统治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如果你是清朝统治者,你会采取怎样的统治方式呢?学习汉法政治制度上: 进一步加强 ,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文化上: 推崇 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了清朝的统治。中央集权儒家缓解满汉民族矛盾第二章剑指东南,统一台湾(一)收复台湾,功盖千古远古时期隋朝时期元朝时期台湾和大陆相连,由于地壳运动,台湾成了一座海岛,“浮福建”,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三国时期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设澎湖巡检司,负责台湾和澎湖地区的民政,归中央政权管辖1.背景·台湾与大陆收复:谓夺回已失去的东西。多指夺回失地。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实行殖民统治。(一)收复台湾,功盖千古1.背景金门赤嵌城(今台湾台南市南)台湾城(今台湾省安平)(1)1661年从金门出发,登陆台湾(一)收复台湾,功盖千古2.经过(4)1662年发动总攻,收复台湾(2)攻破殖民据点赤嵌城(3)荷军退居台湾城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民族英雄开发台湾的先驱(一)收复台湾,功盖千古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3.影响对中华民族:对台湾:进一步开发台湾,加速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从“收复”到“统一”材料一:郑经:“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先王在日,亦只差‘剃发’二字,若照朝鲜事例,则可。”——江日升撰:《台湾外记》卷六,194页材料二:康熙:“朝鲜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 ——《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272页材料三:康熙:“台湾皆闽人,不得与琉球、高丽相比”。——《清圣祖实录》卷一○九根据材料,郑经的目的是什么?康熙帝是如何回应的? 郑经想把台湾独立出去;康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追求“国家统一”目标始终如一,粉碎了郑经等人妄图分裂祖国、割据自立的阴谋。康熙帝时期武力统一台湾1683年1885年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虽设行省,必须与福建联成一气……庶可内外相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一个行省施琅打败郑军,台湾收至清朝。(三)建制台湾,加强统一意义:1.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2.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3.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的历史时期。第三章经略西南,招抚西藏顺治(一)确立册封制度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康熙达赖金印班禅金印“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文献通考》因俗而治(继承)(创新)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 。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前藏后藏达赖班禅(二)设置管理机构1727年雍正1.设置驻藏大臣职能:监督西藏地方政务乾隆1751年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2.设立噶厦(二)设置管理机构(三)颁布法律条文《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乾隆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主要内容1.明确规定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事务。2.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三)颁布法律条文主要内容(3)金瓶挚签,依靠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报请朝廷批准。金瓶掣签制度 西藏的佛教规定,达赖或班禅以其转世“灵童”作为继承人。作用:①保证了转世灵童选定的公正性,能有效防止分裂局面;②保证了中央政府的权威,维护国家统一。册封班禅1713年1793年1727年驻藏大臣《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文成公主进藏册封达赖宣政院经略西南,招抚西藏意义: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1653年唐太宗元朝清顺治清康熙清雍正清乾隆须弥福寿之庙(四)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乾隆帝与六世班禅清代《避暑山庄图》 承德避暑山庄建有12座庙宇,融合了汉、藏、满、回等民族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团结蒙、藏王公贵族的活动场所,有着“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效果。这些庙宇,是清代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象征,也是抵御外辱、战胜民族分裂的历史见证。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1959年3月26日,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及其追随者宣布“西藏独立”,成立 “西藏临时政府 ”,之后频繁出入于西方国家,长期公开发表分裂言论。合作探究·Cosplay 蔡英文否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不遗余力地鼓吹“两国论”及“一边一国论”,千方百计地阻挠和破坏两岸关系。台独藏独合作探究·Cosplay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台记者…3.罗列依据1.自我介绍请同学们扮演小记者,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台湾、西藏(任一)的友好关系及对其的管辖,批驳“台独”、“藏独”分子的分裂言论。2.陈述观点4.总结观点明确,契合主题。与观点一致,并对观点有升华。从2~3个方面(层面、角度)或以多个史实展开论述,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观点)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示例(依据)①14、15世纪中国人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②在明代,钓鱼岛纳入了海防范围; ③清朝明确将钓鱼岛置于台湾地方政府的管辖之下,(总结)如此种种足以证明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謝 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案】.doc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课件】.pptx (2分钟)册封十一世班禅.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