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理解判断物体沉浮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3.培养学生对沉浮作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的习惯。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小组演示实验材料1份。小组实验一:电子书包,抹布1块,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小组实验二:电子书包,抹布1块,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5枚(1枚,两枚串起,4枚串起,8枚串起),木块6块(1块,两块挷在一起,三块挷在一起),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出示一幅图:(例如木船)提问:这艘船是用什么做的?知道为什么要用木做船吗?(出示大轮船的图片)但是现在的大轮船是用铁做的,却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那么,什么东西在水中是沉的?什么东西在水中是浮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板书课题)二、导入新课,判断物体沉浮的标准1、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呢?(砖块和木块)如果把它们放到水里它们会怎么样呢?怎样判断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请同学们自行观看微课《砖块和木块的沉与浮》,观看的时候请思考以下的问题:判断沉和浮的标准是什么?3、小结:物体和容器底部接触是沉,物体和容器底部没有接触是浮)。三、深入观察,明确概念(一)实验一: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在我们的身边常常能接触到许许多多的物体,看有这些:(ppt显示: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猜一猜,这些物体放在水中,哪些是浮的,哪些是沉的?为什么这样猜?能简单的说说理由吗?2、下面我们一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把大家讨论的结果填写在实验单上,简单写出物体沉浮的理由,同时请小组长把预测情况录入到电子书包里。3、小组开始讨论。4、教师从电子书包里了解学生预测的情况,让学生说说个别不同的预测结果。5、想验证一下你们刚才的猜想正确吗?要怎样做?对了,把这些物品放进水中观察一下不就知道了吗!在你们的桌面已经准备好这些东西了,请同学们小组分工合作,对刚才的猜测进行观察验证。记得填写实验记录单,并把结果录入电子书包哦!6.小组开始观察实验。7.汇报实验结果。个别小组说说预测与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二)实验二: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谈话:抽出汇报实验的时候看到的萝卜不同的沉浮状态的组:认真观察:都是萝卜放进水中,发现了什么?(有的沉,有的浮)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萝卜在水中不同的沉浮状态呢?预设学生回答:有些小组的萝卜是比较大的,有些小组的萝卜是比较小的。物体的大小会影响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吗?我们可以怎样做呢?预设学生回答:可以把大的切小,放进水中观察一下它们的沉浮状态。那么,在这些实验用的材料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物品做这次的观察实验?预设学生回答:萝卜、橡皮、蜡烛。那我们就选择这三样中的一种进行实验研究一下吧!2、实验要求:用小刀把它(选中要实验的一种材料)切成大小一样的两份,把其中一份放进水生,观察还会沉吗?再切出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放进水中观察,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3、因为这里需要用到小刀,电子书包里有一个正确使用小刀的微视频,同学们可以上去看看。4、小组进行实验之前请先预测、写简单的理由、再做实验验证。5、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6、思考:刚才我们在实验的时候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木块在水中是浮的,如果我们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把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中,它们的体积和重量都增大了,它们的沉浮会改变吗?(三)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 )和( )变小或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 )发生改变的。四、巩固释疑1.通过今天的探究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问题请提出来?【板书设计】? ? ? ?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 ?砖块??? 沉↓ 木块??? 浮↑?同一种材料?? 重量和体积{变小、变大}在水中的沉浮不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