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 溶解度【学习目标】1.知道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了解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2.了解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关系以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3.了解常见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学会利用溶解度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名师导学】1.固体溶解度定义: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_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 ,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 _。2.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溶解度/g ﹤0.01 ﹥103.溶解度曲线:溶解度常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在绘制溶解度曲线时,用纵坐标表示 ,用横坐标表示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 下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 时的溶解度;还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 的变化情况,如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如 等;还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 ,如 等。 4.气体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随压强的增大而 。【课时作业】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A.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B.是否搅拌 C.溶质和溶剂的多少 D.温度的高低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 ? B.20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C.100 g水溶解了36 g食盐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D.20 ℃时,100 g食盐溶液中含有36 g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改变条件可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B.物质溶解能力的强弱与溶解时该物质的质量有关C.某些在水中难以溶解的物质却可以溶在酒精、汽油等物质中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4.闻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减小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5.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B.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C.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6.右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7.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表示 ;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表示在 。8.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 ;加热澄清的饱和石灰水,石灰水也变浑浊,这是因为 。9.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2)当温度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冬天捞碱” 。10.下表列出了固体物质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溶解废/g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1)7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固体A,充分溶解形成的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应是右图中的 (填“甲”或“乙”);(3)80℃时,配制一定量甲物质的溶液,将其降温到60℃,是否有固体析出? (填“有”、“没有”或“不确定”)。【中考链接】11.(烟台市)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融雪剂的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凝固点低于00C12.(成都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13.(雅安市)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1℃时,物质B的溶解度大于物质A的溶解度C.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D.将t2℃时的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依然饱和14.(揭阳市)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_________ ;(2)50℃时,KNO3的溶解度是 _________ g/100g水;(3)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 _________ 的方法提纯;(4)对(3)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_________ (填写编号)A.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B.剩余溶液一定不含有NaClC.剩余的溶液一定是纯净物 D.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15.(重庆市)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t2℃时将20 g甲加人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t2℃时乙的某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恰好达到饱 和状态,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 (填“减小”、 “不变”或“增大,’)。 (3)将t2℃时甲、乙晶体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 恢复至t2℃,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填“>”、“=”或“<”)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16.(武汉市)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一所示。(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或“减小”) (2)将45g甲物质分成三等分,分别加入歌盛有100mL水中,形成t1℃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如上图二所示,再分别通过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和降低温度三种方法在的一种,将它们都变成甲的饱和溶液。此时,烧杯②中溶质质量最大,烧杯③中的溶质质量最小。则方法一是 。参考答案【名师导学】1.固体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 下某固体物质在_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_。。2.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溶解度/g ﹤0.01 0.01~0.1 1~10 ﹥103.溶解度曲线:溶解度常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在绘制溶解度曲线时,用纵坐标表示 溶解度 ,用横坐标表示 温度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 温度 下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 温度 时的溶解度;还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 温度 的变化情况,如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如 KNO3 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如 NaCl 等;还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 减小 ,如Ca(OH)2 等。 4.气体溶解度:是指该种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随压强的增大而 增大 。【课时作业】1.B 2.B 3.B 4.BC 5.C 6.D7.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 ;101KPa和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氮气 。8.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温度升高,饱和石灰水析出固体 。9.(1) 10g;(2)小于30℃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 ; 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易结晶析出。 。10.(1) 3︰10 (2) 乙 (3) 不确定 【中考链接】11.D 12.B 13.D14.(1)NaCl;(2)85.5(3)降温结晶(4)A15.(1)不饱和 (2)不变(3)>16.(1)30g 增大21教育网(2)降低温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