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本课本着“以学定教”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现有水平与能力设计学习流程。四年级的学生科学学习已经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科学探究中的观察、猜想、实验等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能力发展还不能支撑起学生独立探究活动的展开。①对微小事物的观察还是第一次,使用显微镜观察霉菌操作较难。因此“霉菌的观察”活动设计,教师试图通过生活中不同种类、结构明显的材料来引导学生用放大镜多角度观察认识霉菌。②“猜测面包发霉的条件”这一活动需要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推理有难度。先让学生回忆家里发生的食物发霉现象关注食物发霉环境,为猜测活动提供更有力的依据。③对比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虽然学生曾经有过一些简单尝试,但如此难度的对比实验还是第一次。教师试图给予充足的时间研究“水分与霉菌生长”,在互相探讨中完善实验过程,并且由扶到放,放手研究其他因素。扶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设计出严密的实验方案,放的过程中学生还是错误百出,我们允许这样的错误发生,至少我们的孩子尝试中可以体验到思考地快乐,也能深刻体会到做科学的严谨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2.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霉菌,经历一个微小事物的认识过程。2.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生长与环境的关系。3.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霉菌生长的实验活动中,锻炼较长周期实验观察的意志品质。【教学重点】观察发霉的面包,初步了解霉菌的构造,知道发霉的原因。【教学难点】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新鲜与发霉的面包各两块、课件。每组学生准备:放大镜、发霉的食物一份、干面包两小块、滴管、水、塑料袋两个。【教学过程】一、出示食物,揭题激趣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面包(新鲜和发霉的面包),展示给学生,想不想尝一尝? 你肯定不选哪块?学生发现发霉的面包,面包怎么啦?揭题:面包发霉了!2.说说生活中遇到过的食物发霉现象。二、多种方法观察霉菌1、用多种感官直接观察(1)请每小组拿出发霉的面包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2、用放大镜深入观察如果我想进一步看清面包上的霉菌,你有什么方法?(师生交流)(1)、小组用放大镜观察霉菌。(师巡回指导)(2)、学生自己交谈用放大镜观察到的霉菌。(3)、师小结:我们看到的一根根的像头发丝一样的是霉菌的菌丝,一点点小黑点 是霉菌的孢子囊。霉菌是一种生物,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要时,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来观察,所以通常叫它微生物,霉菌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蜘蛛状、絮状等。我们还在别的什么物品上观察到过霉菌?三、引导猜测发霉条件面包发霉的条件猜测(1)教师引问:同学们在生活中看到过许多的物品都会生长霉菌,那霉菌的生长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呢?(2)小组讨论。(3)师生交流。(可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的照射等条件有关。(4)设计实验。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四、设计实验,论证猜测1.研究实验方法(1)以“水分的多少”这一因素为例设计实验计划①霉菌的生长可能与有没有养分、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等因素有关,这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先以水分的多少为例,你怎样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水分有关?②小组设计实验方法。③汇报交流。在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两块面包,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为了让实验更快些我们可以在每块面包上都放上一些霉菌。)④小组实验。⑤指导课后记录。(2)自主选择一个因素小组设计实验计划①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有没有养分、温度高低等因素有关,我们又该怎样做实验来证明呢?(小组选一个因素,进行实验计划设计)②汇报交流。(3)小结。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外实验,验证猜测.由于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只能放到课后去观察了,请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下一次课堂上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和老师、同学们交流交流,共同分享你的研究成果。板 书 设 计 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面包发霉了 需要营养空气背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