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乡村的概念、土地利用类型及乡村空间结构的分化特点。2、结合实例,说明城镇的概念、功能区的形成及常见功能区的特点。3、结合材料,分析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变化。4、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及主要措施。重点难点: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特点。教学策略:导学用合一。教学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由“大圩古镇”导入。学习过程:一、乡村的土地利用教学活动1(自主学习):读教材P25、25页和图2.3,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乡村?2、乡村的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3、村落内部结构是怎样分化的?有什么特点?4、指出浙江兰溪诸葛村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学生交流自学成果。要点如下:1、什么叫乡村?乡村是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2、乡村的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乡村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草地、林地、水域等。居住用地形成了村落。3、村落内部结构是怎样分化的?分析浙江兰溪诸葛村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分化: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会、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特点:空间分布如八卦图。村落以钟池为中心;八条巷道呈放射状延伸,民居没巷道分布;以大公堂为核心,形成多个居民区;商业区分布在对外交通便利的上塘周边地区。二、城市空间结构教学活动1(自主学习):读教材图2.4及相关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城镇?2、简述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及特点。3、说出城镇常见的功能区及其特点。4、解释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分析香港、沈阳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学生交流自学成果。要点如下:1、什么叫城镇?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地区。2、说出城市功能区的成因及特点。成因:城市里人口众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往往形成不同的功能区。特点:(1)城市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2)某一种功能区往往以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也可能兼有其它类型的用地。3、说出城镇常见的功能区及其特点。功能区主要特点居住区①是城镇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②有高级居住区和普通居住区之分。商业区①多位于城镇的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②大城市的中心往往形成中心商务区。工业区①多分布在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带;②通常距离城镇中心较远,同时要考虑保护环境。4、解释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分析香港、沈阳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概念:城镇内部各种功能区的空间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香港:香港的商业中心集中在维多利亚港两岸,居住区分布在商业区的外围,有高级住宅区和普通住宅区之分(如下表),工业区相对远离商业区和居住区。高级居住区和普通居住区别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布局区位城市的外缘内城和工业区附近房屋面积较大(有的是独立庭院)狭小(拥挤密集)环境优美较差配套公共设施齐全(如学校、医院、商店和绿地等)不齐全沈阳:工业区围绕交通线路呈扇状或块状分布在城市的东西两侧,居住区则集中在市中心及其外缘。教学活动3(应用学习):阅读教材P27“活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读图2.6,找出唐代长安城的行政区(宫殿区)、商业区和居住区的分布。2、说明唐代长安城西市比东市繁荣的原因。东市靠近宫殿区和贵族高官府邸,多服务于达官贵人,服务对象人数少,成交商品数量少;西市是平民市场,也是国际贸易市场,服务范围广,人数多,交易品种多,成交量大。3、讨论东市和西市的布局特点,领悟唐代长安城规划的思想。布局特点:两市设在城市坊间的中心地带,临近外郭城的城门,东西对称分布。规划思想: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里坊、市构成,街道分明,市、坊分工明确,体现了古代城市功能区分的思想;城廓呈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宫殿位于外郭城北部正中,融入了“天圆地方”、“皇权至上”等古代文化理念;城市以朱雀街为中轴线,东西对称分布,体现了古代城市中轴对称布局的风格。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教学活动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8第1段文字及图2.7,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它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2、说出影响城镇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及影响。3、读图2.7,完成“思考”中提出的问题。(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变化有何异同?(2)如果由各类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图中A、B、C区域最有可能中哪一类功能区? 4、结合实例,说明政策、文化和环境对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5、比较城镇发展初期和中后期内部结构的不同。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学生交流自学成果。要点如下:1、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它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经济因素。主要包含城镇不同地域的地租水平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能力。2、说出影响城镇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及影响。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的远近。一般来说,交通越便捷,地租水平越高;距离城镇中心越近,地租水平越高。如下表:地理位置通达度土地价格或租金市中心有多条公路穿过最好最贵市中心延伸出的主要公路两旁和公路交汇处。次之比较贵远离主要公路的地区差比较低3、读图2.7,完成“思考”中提出的问题。(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变化有何异同?随着距离城镇中心由近及远的变化,商业付租能力迅速递减,工业付租能力递减速度较慢,住宅介于二者之间。(2)如果由各类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图中A、B、C区域最有可能中哪一类功能区? A商业,B住宅,C工业。4、结合实例,说明政策、文化和环境对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北京市通州建设成为北京的副中心,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古代长安城廓呈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宫殿位于外郭城北部正中,体现了“天圆地方”、“皇权至上”等古代文化理念融入城市布局;污染严重的工业都远离市区,考虑了城市环境保护因素。5、比较城镇发展初期和中后期内部结构的不同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发展的中后期城市的地域范围狭小扩大各类功能用地的关系混杂布置,无明确功能分异分异明显工业发展方向在市中心形成工业的自然团聚市区的工厂企业纷纷外迁原因分析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引起为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教学活动1(自主学习):读教材相关文字、图2.9及P30案例,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及主要措施。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学生交流自学成果。要点如下:意义:合理利用城乡空间,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人地关系,有利于生产、生活和文化传承,有利于改善城乡环境状况,有利于优化城乡内部空间结构,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主要措施:1、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2、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措施,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3、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措施,有利于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教学活动3(实践活动):完成P30“活动”。附:教学提纲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乡村的土地利用1、乡村的概念2、土地利用类型3、乡村空间结构的分化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1、城镇的概念2、城镇的功能区(1)形成及特点(2)主要功能区①居住区②商业区③工业区此外,还有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及案例分析。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形成因素(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地租水平:交通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2)其它因素:政策、文化、环境等。2、变化状况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1、意义2、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