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卖炭翁》,进一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读懂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情境诵读,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 3.学习用叙事的手法凸显主题的方法,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把握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教学难点】领会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初中以来,在课本上有几位令我们印象深刻的老人:熟能生巧的卖油翁;经验丰富的老河兵;坚持不懈的愚公。 今天让我们一同随着白居易的视线跨越千年,走近卖炭翁,了解他的生活,思考他的命运。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这首“为事”所作的诗歌——《卖炭翁》,是白居易讽喻诗中的杰出诗篇。2.讽喻诗有什么特点?特点: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卖炭翁》一诗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揭露了宫市给人民带来苦难,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鞭挞和抨击。3.介绍“宫市”《卖炭翁》选自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所谓宫市,是指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皇宫里需要的物品。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宦官就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实际上是公开掠夺。三、吟读,感知音韵美(1)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伐薪(xīn) 翩翩两骑(piān) 口称敕(chì) 回车叱牛(chì)辗冰辙(niǎnzhé) 两鬓 (bìn) 红绡(xiāo) 系向(?jì)(2)视频朗读(3)读第二遍,要求节奏鲜明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注意:读出诗歌中押韵的地方:翁—中,色—黑 单—寒 雪—辙(4)读第四遍,要求读出情感(5)读第五遍,要求读出 “ 情景 ” (6)读第六遍,要求集体背诵四、译读,感知意境美1、自读《卖炭翁》,结合文中注释,小组合作完成,读懂诗意。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伐:砍伐 薪:柴 烟熏色的脸 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使人怜悯 希望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辗(niǎn):同“碾”,压 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骑(jì):骑马的人 拿 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喝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语助词 绢帛等丝织品 绑扎,挂 通“值”,指价格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2、思考:这是一首叙事诗,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四、品读,感悟诗情美(一)运用方法,品读古诗1、读懂意思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1)我们先来学习烧炭部分,读一读,看看这两句主要写了什么?明确:这两句主要写了老人烧炭的地点和老人的外貌。(2)这两句是写烧炭,但是它告诉我们怎样烧炭了吗?那么你又是怎样知道老人烧炭很辛苦的?明确:没有。我们从老人的外貌描写中感受到烧炭是很辛苦的。(3)老人苦在哪?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句或句子中读出来的?a、我从“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这句诗中读出了卖炭翁生活艰辛。b、我从这“伐薪”“烧炭”两个词语中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要上山砍伐树木,砍完树还要搬运,截成段,最后还要烧成炭,这种劳动多么繁重啊?所以我觉得他可怜!c、我从“南山”一词,读出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与可怜。你看!终南山,那里山高林密,荒芜人烟,常有豺狼出没,在这种环境中还要这么艰苦地劳动,我感觉他十分可怜!补充提示:烧炭的工序其实很复杂。要把截成段的木材周围铺上杂草,隔绝空气点燃,烧到一定程度后封闭炭窑,只留一个排气孔。干柴要连续烧四昼夜,湿柴要连续烧七昼夜。为了保持稳定的火温还得日夜不停地添火、巡视,一大堆柴也只能烧制成一点点木炭。而这些工作都是由一位已经上了年纪的老人来完成。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卖炭翁,你真是一位可怜至极的老人!(生齐读这句诗:读出卖炭翁劳动的艰苦)请问: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也让你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辛苦?d、我从“满面尘灰烟火色”这句诗中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满面尘灰的意思是由于烧炭的工作特别脏也特别累,所以卖炭翁看起来满面灰尘。烟火色就是由于他长期受烟火熏烤所以皮肤变成了黑黄色。e、我从“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句诗中看到卖炭翁简直太可怜了。我还从“十指黑”中看到他十分可怜。十指黑的原因是由于他长时间烧炭把十指都染黑了。从他的头发和手指的颜色我看出他年纪已经很大了,还日夜不停地烧炭,所以我觉得他可怜。f、我从“烟火色”“苍苍”和“黑”这3个词感受到老人烧炭的辛苦。这十个木炭一般乌黑的手指担负着生命的全部希望,为了生存他已经——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反复朗读,慢慢就读懂了古诗的意思,“读”的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2、合理想象(1)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发挥想象,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此时此刻,老人正在南山中做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景象。(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秋风瑟瑟,树叶落尽,你看,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日近黄昏,北风呼啸,你看,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月黑风高,豺狼嚎叫,你看,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多么凄苦的画面,多么可怜的老人!3、读出感情(1)通过想象画面,我们感受到了卖炭翁的艰辛与无奈,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现出来吗?(2)学生自己试着读出感情。(3)指名读,读出感情。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读懂意思,合理想象,读出感情”的方法学习了前半部分,接下来我们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古诗的后半部分。(二)运用方法,自学古诗 1、读懂意思(1)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得来的钱做什么用?是为了身上的衣服和吃的食物。他卖炭只是为了能穿上衣服,填饱肚子。老人的生活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凌霜冒雪,不分昼夜伐薪烧炭的目的原来如此简单。(高昂地)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低沉地)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①这是一句千古传诵的佳句。之所以成为佳句,是因为只要你读起它,就会有一种别样的滋味在心头。读一读,是哪个词语触动着你的心弦?明确:“单”这个词触动着我的心弦。从“单”这个单字中我能看到卖炭翁只穿着一层衣裳,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神情。多可怜啊!②穿着单薄的衣裳,应该盼望温暖的天气,可他忍受着刻骨的寒冷,祈盼的却是更无情的寒流,更肆虐的风雪,为什么?明确:他担心天气如果暖和的话,炭就卖不上好价钱了。他祈盼寒冷的天气是因为这样的天气炭销售得好。所以他—— 心忧炭贱愿天寒。他希望下雪,他盼望天再冷些,他奢望把炭都卖出去。这一忧一愿,饱含着卖炭翁多少辛酸与无奈。2、合理想象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生自由畅谈自己想象到的画面)3、读出感情我们的心也和可怜的卖炭翁一样备受煎熬。他曾经在艰苦的环境里辛苦地劳动着,坚强地生活着,心中在不断地祈祷着,所有的希望都在升腾着。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记住这位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卖炭翁吧! (生齐读。)4、你还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宫使? ①“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得意忘形翩翩:轻快的样子。这里看出宫使得意洋洋。相比卖炭翁的样子,这宫使显得洋气高贵多了。②“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霸道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宫使巧取豪夺的霸道专横,拿着皇帝的命令根本无需老翁的同意。在圣旨面前,卖炭翁的辛苦劳动显得多么卑微啊! ③“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贪得无厌 《资治通鉴》中记载:“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可见,宫使给的红纱和绫对老翁来说根本没有用。 五、悟读,拓展拓展思维美 1、假如天随人愿,真的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卖炭翁的木炭能卖上好价钱吗? 明确:没有。他的炭被官吏抢走了,只换得了“半匹红纱一丈绫”。2、卖炭翁终于盼来了一夜大雪,天还没有亮,他就把这一冬天里所有烧好的炭装进了牛车里,跋涉在风雪中向长安城奔去,几十里的山路,他一口气走完。可是,在集市南门外歇脚的时候,连牛带车被两个宫吏强行牵走了。这凝结着卖炭翁血汗的一车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只换取了皇宫里的半匹红纱一丈绫,在圣旨面前,卖炭翁的辛苦劳动显得多么卑微啊!这就是1 600多年前封建统治下的唐朝可怜的卖炭翁凄苦的人生。诗人的笔悄然而止,然而我们的心海却波涛澎湃。此时此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仿佛看到了——风更猛了,雪更大了,卖炭翁衣衫褴褛, 步履蹒跚,一边走一边抹着眼泪。我们仿佛听到了—— 在狂风呼啸声中,卖炭翁凄厉而绝望的哀嚎,他哀叹自己的命运,他哀叹当时的统治阶级的专横跋扈。我们仿佛看到了——宫使拿着文书,光明正大的强取豪夺,把一车千余斤的炭拉走。他哀叹当时社会的黑暗,朝廷的腐败。……3、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我读到一位体察民间疾苦,关爱百姓的诗人。我读到一位对黑暗势力的憎恶与批判的诗人。我读到一位愤恨统治阶级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诗人。我读到一位为民发声的诗人。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吟诵《卖炭翁》,寄托我们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缅怀敢为民而歌,诗为民而作的伟大诗人白居易!(生齐读古诗《卖炭翁》)六、中考链接1.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身上衣裳和口中食。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如何理解“身上衣正单”却“愿天寒”?答:“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却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诗人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3.“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答:第一,写出已经结了冰,天的冷,说明卖炭翁的辛苦;第二,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作用:为下文一段黄布换炭车形成对比,写出世炎的凄凉。4.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十分可伶。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白居易《卖炭翁》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 初中以来,在课本上有几位令我们印象深刻的老人:熟能生巧的卖油翁;经验丰富的老河兵;坚持不懈的愚公。 今天让我们一同随着白居易的视线跨越千年,走近卖炭翁,了解他的生活,思考他的命运。 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这首“为事”所作的诗歌——《卖炭翁》,是白居易讽喻诗中的杰出诗篇。1.作者简介特点: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卖炭翁》一诗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揭露了宫市给人民带来苦难,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鞭挞和抨击。2.讽喻诗有什么特点? 《卖炭翁》选自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所谓宫市,是指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皇宫里需要的物品。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宦官就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实际上是公开掠夺。3.介绍“宫市”(1)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伐薪( ) 翩翩两骑( ) 口称敕( ) 回车叱牛( )辗冰辙( ) 两鬓( ) 红绡( ) 系向( )xīnpiānchìchìniǎnzhébìnxiāojì (2)视频朗读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3)读第二遍,要求节奏鲜明(4)读第四遍,要求读出情感⑤要求读出 情景 ⑥要求集体背诵1、自读《卖炭翁》,结合文中注释,小组合作完成,读懂诗意。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烟熏色的脸 伐:砍伐 薪:柴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使人怜悯希望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同“碾”,压 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骑(jì):骑马的人 拿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喝斥语助词绢帛等丝织品通“值”,指价格绑扎,挂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2、思考:这是一首叙事诗,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1)我们先来学习烧炭部分,读一读,看看这两句主要写了什么?明确:这两句主要写了老人烧炭的地点和老人的外貌。(2)这两句是写烧炭,但是它告诉我们怎样烧炭了吗?那么你又是怎样知道老人烧炭很辛苦的?明确:没有。我们从老人的外貌描写中感受到烧炭是很辛苦的。(一)运用方法,品读古诗(3)老人苦在哪?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句或句子中读出来的?a、我从“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这句诗中读出了卖炭翁生活艰辛。b、我从这“伐薪”“烧炭”两个词语中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要上山砍伐树木,砍完树还要搬运,截成段,最后还要烧成炭,这种劳动多么繁重啊?所以我觉得他可怜!c、我从“南山”一词,读出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与可怜。你看!终南山,那里山高林密,荒芜人烟,常有豺狼出没,在这种环境中还要这么艰苦地劳动,我感觉他十分可怜!补充提示:烧炭的工序其实很复杂。要把截成段的木材周围铺上杂草,隔绝空气点燃,烧到一定程度后封闭炭窑,只留一个排气孔。干柴要连续烧四昼夜,湿柴要连续烧七昼夜。为了保持稳定的火温还得日夜不停地添火、巡视,一大堆柴也只能烧制成一点点木炭。而这些工作都是由一位已经上了年纪的老人来完成。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卖炭翁,你真是一位可怜至极的老人!......d、我从“满面尘灰烟火色”这句诗中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 满面尘灰的意思是由于烧炭的工作特别脏也特别累,所以卖炭翁看起来满面灰尘。烟火色就是由于他长期受烟火熏烤所以皮肤变成了黑黄色。e、我从“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句诗中看到卖炭翁简直太可怜了。 我还从“十指黑”中看到他十分可怜。十指黑的原因是由于他长时间烧炭把十指都染黑了。从他的头发和手指的颜色我看出他年纪已经很大了,还日夜不停地烧炭,所以我觉得他可怜。f、我从“烟火色”“苍苍”和“黑”这3个词感受到老人烧炭的辛苦。 这十个木炭一般乌黑的手指担负着生命的全部希望,为了生存他已经——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秋风瑟瑟,树叶落尽,你看,卖炭翁—— 日近黄昏,北风呼啸,你看,卖炭翁—— 月黑风高,豺狼嚎叫,你看,卖炭翁—— 2、合理想象(1)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发挥想象,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此时此刻,老人正在南山中做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景象。(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烧炭南山中。3、读出感情(1)通过想象画面,我们感受到了卖炭翁的艰辛与无奈,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现出来吗?(2)学生自己试着读出感情。(3)指名读,读出感情。 明确:卖炭得来的钱做什么用?是为了身上的衣服和吃的食物。他卖炭只是为了能穿上衣服,填饱肚子。 老人的生活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凌霜冒雪,不分昼夜伐薪烧炭的目的原来如此简单。 (高昂地)卖炭得钱何所营? —— (低沉地)卖炭得钱何所营? ——(二)运用方法,自学古诗1、读懂意思(1)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身上衣裳口中食。身上衣裳口中食。(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①这是一句千古传诵的佳句。之所以成为佳句,是因为只要你读起它,就会有一种别样的滋味在心头。读一读,是哪个词语触动着你的心弦? 从“单”这个单字中我能看到卖炭翁只穿着一层衣裳,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神情。多可怜啊!②穿着单薄的衣裳,应该盼望温暖的天气,可他忍受着刻骨的寒冷,祈盼的却是更无情的寒流,更肆虐的风雪,为什么?明确:他担心天气如果暖和的话,炭就卖不上好价钱了。他祈盼寒冷的天气是因为这样的天气炭销售得好。所以他—— 心忧炭贱愿天寒。 他希望下雪,他盼望天再冷些,他奢望把炭都卖出去。这一忧一愿,饱含着卖炭翁多少辛酸与无奈。2、合理想象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生自由畅谈自己想象到的画面)3、读出感情 我们的心也和可怜的卖炭翁一样备受煎熬。他曾经在艰苦的环境里辛苦地劳动着,坚强地生活着,心中在不断地祈祷着,所有的希望都在升腾着。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记住这位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卖炭翁吧! 4、你还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宫使? ①“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翩翩:轻快的样子。这里看出宫使得意洋洋。相比卖炭翁的样子,这宫使显得洋气高贵多了。 ——得意忘形②“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宫使巧取豪夺的霸道专横,拿着皇帝的命令根本无需老翁的同意。在圣旨面前,卖炭翁的辛苦劳动显得多么卑微啊! ——霸道 ③“半匹红纱一丈绫” “一车炭,千余斤”。《资治通鉴》中记载:“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可见,宫使给的红纱和绫对老翁来说根本没有用。 ——贪得无厌 1、假如天随人愿,真的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卖炭翁的木炭能卖上好价钱吗?明确:没有。 他的炭被官吏抢走了,只换得了“半匹红纱一丈绫”。2、卖炭翁终于盼来了一夜大雪,天还没有亮,他就把这一冬天里所有烧好的炭装进了牛车里,跋涉在风雪中向长安城奔去,几十里的山路,他一口气走完。可是,在集市南门外歇脚的时候,连牛带车被两个宫吏强行牵走了。这凝结着卖炭翁血汗的一车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只换取了皇宫里的半匹红纱一丈绫,在圣旨面前,卖炭翁的辛苦劳动显得多么卑微啊!这就是1 600多年前封建统治下的唐朝可怜的卖炭翁凄苦的人生。诗人的笔悄然而止,然而我们的心海却波涛澎湃。此时此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们仿佛看到了——风更猛了,雪更大了,卖炭翁衣衫褴褛, 步履蹒跚,一边走一边抹着眼泪。 我们仿佛听到了—— 在狂风呼啸声中,卖炭翁凄厉而绝望的哀嚎,他哀叹自己的命运,他哀叹当时的统治阶级的专横跋扈。 我们仿佛看到了——宫使拿着文书,光明正大的强取豪夺,把一车千余斤的炭拉走。他哀叹当时社会的黑暗,朝廷的腐败。……3、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我读到一位体察民间疾苦,关爱百姓的诗人。我读到一位对黑暗势力的憎恶与批判的诗人。我读到一位愤恨统治阶级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诗人。我读到一位为民发声的诗人。......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吟诵《卖炭翁》,寄托我们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缅怀敢为民而歌,诗为民而作的伟大诗人白居易! (生齐读古诗《卖炭翁》)1.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如何理解“身上衣正单”却“愿天寒”?答:“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却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诗人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身上衣裳口中食3.“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答:第一,写出已经结了冰,天的冷,说明卖炭翁的辛苦;第二,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作用:为下文一段黄布换炭车形成对比,写出世炎的凄凉。4.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十分可伶。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C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教学设计.doc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精品课件.ppt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