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4张PPT。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曹仁明E:caorenming@sohu.com 新课程下的高三备考工作一、 备考背景:高二新课程实施比较扎实:高三9月份基本结束新课基于课标要求及实验中学的具备的条件放开,努力实现课程理念与要求如:选修1的实验 DNA的提取与鉴定问题:时间太紧张,匆忙 测试相对容易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进入高三状态 二、对2010年高考的基本判断 ●整体稳定 ●局部调整 ●稳中求进 考试性质、知识能力为核心等 内容调整 “求进”是一个过程 一个课标,两套教材(学生用的主要资源): 收:课标及考纲的要求三、整体设计高三备考的教学工作1、依据:北京考试说明颁布前:主要:课标、2009教育部考试大纲兼顾:北京市会考说明北京考试说明颁布后:按说明进行调整:考试说明应具有权威性、导向性,按考试内容要求。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以减轻学生备考负担有些内容不再安排复习:例:胚胎工程、信息传递等。2、时段安排工作: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轮复习):2009、9—2010、2 重点:理解知识,夯实基础, 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提升知识运用能力。第二阶段(专题复习)2010、2—2010、4 重点:突出高考命题的重点,侧重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和现代生物技术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第三阶段:2010、4—2010高考 重点:结合各类模拟试题,突出应试方法与技能、解题策略等方面的训练与提升。同时强化回归基础。3、复习内容安排:注重:知识、观点、能力基于北京高考对选修模块无选做的特点,基于课标及新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高考复习按照生物学知识系统组织单元复习,根据学科体系,按知识、技术、应用的思路,对三个必修模块和二个选修模块进行知识的综合。同时配以相应的能力训练测试题,初步达到能够运用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基本做到知识和能力的统一。第一单元: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细胞的结构 第二单元、细胞的代谢 第三单元、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 (选修1) 第四单元、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五单元、生命的延续(遗传与进化)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 专题1、生物技术与实验探究(原理与操作结合 四、教学实施1、备课——集体2、课堂教学:以理解能力为主:构建知识网络根据知识性质:事实性知识:记忆与再现概念性知识:理解全面、深刻方法性知识:运用设置问题情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3、训练学案与单元测试相结合,解决获取信息能力、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总结归纳、提升解读信息 —明确任务切入思维—整合知识推理、判断、解释—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 做出正确选项或用生物学语言表述=得分制约得分的三个变量:信息、知识、表述问题假设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结果结论预期结果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等。五、问题1、最大问题:度的把握广度:课标、考试说明、教材的内容 例:实验:教材规定、实验与技术 DNA粗提取与鉴定 生态工程的原理 选修1的其它实验深度:两个教材、加上旧教材的交织 例:特异性免疫2、教材: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如何用?3、高考命题:?知识处理:交集能力测试:信息处理不能伤了学生的心,不能寒了一线老师的心 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诚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谢谢!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北师大实验中学2009-2010高三生物教学工作计划备课组成员:李晓辉、曹仁明、郑仲贤、冯晓灵、赵奂一、工作目标:力争第二二、工作态度:充分发扬科学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为学生的发展、为学校的荣誉而战。三、基本思路:根据课标的知识、能力要求及新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高考复习按照生物学知识系统组织单元复习,对三个必修模块和二个选修模块进行知识的综合,同时配以相应的能力训练测试题,初步达到能够运用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基本做到知识和能力的统一。第二轮复习以学科命题重点进行专题复习。四、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措施 1.研究新课程下的高考,明确目标,把握方向(1)依据:《高中课程标准》、《2009年高中生物考试大纲》、《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北京市学科指导意见》、《2009年北京市会考说明》(2)涉及的实验问题在知识系统中的复习主要强调原理及应用(3)根据考试大纲适当做加减法,既要注重两套教材的交集,也要注意差异性。(4).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试题,研究命题与教材的关系、能力体现、答题思路及变化趋势,把握备考的方向与方法,在训练命题中要有体现。2.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备课到位,拼课堂3.强化课堂讲解与能力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试题的讲评4.做好提优补差的个别辅导五、复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轮复习):2009、9—2010、2(含寒假补课) 重点:理解知识,夯实基础, 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提升知识运用能力。第二阶段(专题复习)2010、2—2010、4(一模) 重点:突出高考命题的重点,侧重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和现代生物技术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第三阶段:2010、4—2010高考 重点:结合各类模拟试题,突出应试方法与技能、解题策略等方面的训练与提升。同时强化回归基础、回归教材。六、第一轮复习的知识系统设计及人员落实:分六个单元第一单元: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细胞的结构(郑仲贤)一、元素和化合物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二、细胞的结构及功能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2.多种多样的细胞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第二单元、细胞的代谢 (冯晓灵)一、代谢的基础及条件:(冯晓灵)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3.酶的研究与应用 (选修1)4.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二、细胞代谢的主要过程(冯晓灵)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3.细胞呼吸 第三单元、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 (选修1) (曹仁明)1.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3.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4.探讨微生物的利用。5.尝试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1)运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2)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第四单元、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一、植物的激素调节 (曹仁明)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2.其他植物激素3.植物激素的应用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曹仁明)(一)神经调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激素调节 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赵奂)1.稳态的生理意义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第五单元、生命的延续(遗传与进化)生命延续的细胞基础(赵奂)(一)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的癌变和衰老(必修1)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2.细胞的无丝分裂3.细胞的有丝分裂4.细胞的分化5.细胞的全能性6.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7.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二)克隆技术(选修1、3)1.植物的组织培养(含实验)2.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 3.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三)有性生殖与生殖细胞的形成1.细胞的减数分裂(必修2)2.配子的形成过程(必修2)3.受精过程4.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四)胚胎工程1.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2.胚胎干细胞的移植3.胚胎工程的应用胚胎工程的应用 二、生物的遗传(一)遗传的分子基础(郑仲贤)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3.基因的概念4.DNA分子的复制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二)基因工程(选修3)1.基因工程的诞生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3.基因工程的应用4.蛋白质工程(增加)(三)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1.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2.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3.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四)遗传的基本规律(曹仁明)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4.伴性遗传 三.生物的变异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四.人类遗传病(1节)五.生物的进化(3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冯晓灵)1.种群与群落 (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替 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4.生态工程及应用 (选修3)(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2)生态工程的实例专题1、生物技术与实验探究(原理与操作结合)(李晓辉) 必修所有的基础实验1.光学显微镜操作技术制作临时装片及临时装片的染色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2.生物体内物质的分离鉴定技术生物体内水分含量的测定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DNA的粗提取和鉴定3.调查遗传学调查——群体调查、家族分析生态学调查——样方法、标志重捕法4.生物学研究中科学思想和一般方法生物研究中重大发现的启迪做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收集、分析数据,做出合理判断对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选修三现代生物技术专题2、细胞代谢与应用专题3、遗传与育种专题4、稳态与健康专题5、现代生物技术 七、第一学期具体教学安排:教学周日期课时安排1234519.1~9.4试卷分析试卷分析高三复习安排思路元素,水,无机盐29.7~9.11脂质,糖蛋白质核酸细胞学说,细胞的多样性细胞膜、细胞器39.13~9.18细胞核生物膜系统细胞代谢:物质出入细胞1物质出入细胞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基本概念原理)49.21~9.25酶的研究与应用1酶的研究与应用2酶的研究与应用3ATP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59.28~10.2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610.5~10.9呼吸1呼吸2光合呼吸关系微生物的培养利用微生物的培养利用710.12~10.16微生物的培养利用微生物的培养利用植物激素调节1植物激素调节2神经调节1810.19~10.23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激素1激素2稳态1910.26~10.30稳态2稳态3稳态4免疫1免疫21011.2~11.6免疫3细胞分裂1细胞分裂2细胞分化全能性1111.9~11.13癌细胞组培1(实验)组培2组培3动物细胞培养1211. 30~12.4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2减数分裂31312.7~12.11胚胎工程1胚胎工程2遗传分子基础1遗传分子基础2遗传分子基础31412.14~12.18遗传分子基础4遗传分子基础5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2蛋白质工程31512.21~12.25生物技术安全伦理遗传基本规律1遗传基本规律2遗传基本规律3遗传基本规律41612.28~1.3遗传基本规律5遗传基本规律6变异1变异2变异3171.6~1.10变异4遗传病进化1进化2进化3181. 13~1. 17种群1种群2群落1群落2生态系统结构1191.20~1.24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3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稳定性201.23~1.27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环境保护2生态工程应用1生态工程应用2生态工程应用3 第五单元、生命的延续 第五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二、遗传定律第一部分:学习内容要点高考要求北京具体要求学习参考资料(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Ⅱ)(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4)伴性遗传(Ⅱ)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孟德尔对遗传学的贡献2.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基因的分离规律及其实质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及其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3.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环境因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4.概述伴性遗传摩尔根对果蝇眼色伴X隐性遗传的研究过程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传递方式和遗传表现伴性遗传概念及遗传特点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浙科版教材:P.1-P.23P.34-P.46西城总复习指导:P.41-P.43 第二部分:基础训练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元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白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2.让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且两者的比例大约为3∶1,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A.性状分离 B.诱发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自然突变3.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遗传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他提示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在下列各项中,除哪项以外,都是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不可缺少的因素A.F1体细胞中各基因遗传信息表达的机会相等B.F1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C.各基因在F2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D.每种类型雌配子与每种类型雄配子相遇的机会相等4.采用下列A、B、C、D中哪一套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的遗传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合体;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④检查杂种F1的基因型。A.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B.杂交、测交、自交、测交C.自交、测交、测交、杂交 D.测交、测交、杂交、自交5. 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组合序号杂交组合类型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抗病红种皮抗病白种皮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一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416138410135二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180184178182三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140136420414 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6个亲本都是杂合体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6.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7.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A.1/8 B.3/8 C.1/16 D.3/168.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规律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9.图10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体 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10.某女子是色盲基因携带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女子与正常男性婚配,其子女的色觉表现都正常B.该女子携带的色盲基因最可能来自她的基因突变C.该女子的次级卵母细胞和卵细胞中可能不含有色盲基因D.该女子所携带的色盲基因最可能传给她的儿子11.在图中的遗传系谱中,不可能属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是12.下图为某遗传病图谱,如果4号与有该病的女子结婚,则出现病孩的几率以及该病的遗传方式为1/2常染色体隐性1/3常染色体隐性1/2 X染色体隐性1/3 X染色体隐性13.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显性)。下图中Ⅱ2 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有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A.0 、、0 B.0、、 C.0、、0 D.、、 14.人类常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一对皆患地中海盆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A. 都是纯合子(体) B. 都是杂合子(体)高考资源网C. 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 D. 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高考资15.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 (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A.4种,9:3:3:1 B.2种,13:3 C.3种,12:3:1 D.3种,10:3:316.小麦的粒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和、和和控制。和决定红色,和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与白粒杂交得,自交得,则的表现型有A. 4种 B. 5种 C. 9种 D. 10种17.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 : 黄颖 : 白颖=12 : 3 : 1。已知黑颖(基因B)和黄颖(基因Y)为显性,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bbYY×BByy B.BBYY×bbyy C.bbYy×Bbyy D.BbYy×bbyy18.一只突变型的雌性果蝇与一只野生型的雄性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 ,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作出的合理解释是A.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C.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 D. 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二、简答题: 19.果蝇野生型和5种突变型的性状表现、控制性状的基因符号和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编号如下表。注:1.每种突变型未列出的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相同 2. 6种果蝇均为纯合体并可作为杂交实验的亲本请回答(1)若进行验证基因分离规律的实验,观察和记载后代中运动器官的性状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应是 (2)若进行验证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观察体色和体型的遗传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应是 .选择上述杂交亲本的理论根据是 表现为自由组合。(3)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得到基因型为VvXwy(长翅白眼♂)的果蝇,选作母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 ,选作父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 。20.已知柿子椒果实圆锥形(A)对灯笼形(a)为显性,红色(B)对黄色(b)为显性,辣味对(C)对甜味(c)为显性,假定这三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以下4个纯合亲本:亲本果形 果色 果味甲乙丙丁灯笼形 红色 辣味灯笼形 黄色 辣味圆锥形 红色 甜味圆锥形 黄色 甜味(1)利用以上亲本进行杂交,F2能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亲本组合有____________。(2)上述亲本组合中,F2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比例最高的是________,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这种亲本组合杂交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___________,其F2的全部表现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在该F2中出现的比例是______。21.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杂交组合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康贝尔鸭♀×金定鸭♂金定鸭♀×康贝尔鸭♂第1组的F1自交第2组的F1自交第2组的F1♀×康贝尔鸭♂后代所产蛋(颜色及数目)青色(枚)261787628294027301754白色(枚)1095810509181648请回答问题:(1)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 色是显性性状。(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 现象,比例都接近 。(3)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 ,该杂交称为 ,用于检验 。(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 鸭群混有杂合子。(5)运用 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 定律。22.小鼠基因敲除技术获得2007年诺贝尔奖,该技术采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杂交等手段使小鼠体内的某一基因失去功能,以研究基因在生物个体发育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例如现有基因型为BB的小鼠,要敲除基因B,可先用体外合成的突变基因b取代正常基因B,使BB细胞改变为Bb细胞,最终培育成为基因敲除小鼠。(1)基因敲除过程中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利用重组质粒上的 检测。如果被敲除的是小鼠抑癌基因,则可能导致细胞内的 被激活,使小鼠细胞发生癌变。(2)通过基因敲除,得到一只AABb小鼠。假设棕毛基因A、白毛基因a、褐齿基因B和黄齿基因b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要得到白毛黄齿新类型小鼠,用来与AABb小鼠杂交的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 ,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是 。让F1代中双杂合基因型的雌雄小鼠相互交配,子代中带有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 。不带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 。(3)在上述F1代中只考虑齿色这对性状,假设这对性状的遗传属X染色体伴性遗传,则表现黄齿个体的性别是 ,这一代中具有这种性别的个体基因是 。 23.甲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请回答:(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 片段。(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 片段。(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 片段。(4)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X和Y染色体的I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为什么?_ 。24.在自然人群中,有一种单基因(用A、a表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1/10 000,该遗传病在中老年阶段显现。1个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这种遗传病所作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遗传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2)该种遗传病最可能是 遗传病。如果这种推理成立,推测Ⅳ一5的女儿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用分数表示) 。(3)若Ⅳ一3表现正常,那么该遗传病最可能是 ,则Ⅳ-5的女儿的基因型为 。25.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伴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基因组合A不存在,不管B存在与否(aa Z—Z— 或aa Z— W)A存在,B不存在(A ZbZb或A ZbW)A和B同时存在(A ZBZ—或A ZBW羽毛颜色白色灰色黑色(1)黑鸟的基因型有 种,灰鸟的基因型有 种。(2)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色是 ,此鸟的羽色是 。(3)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体的基因型为 ,父本的基因型为 。(4)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子代羽毛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 ,父本的基因型为 ,黑色、灰色和白色子代的理论分离比为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0年高三备考工作交流.ppt 实验中学高三教学进度计划2009-2010.doc 第五单元 生命的延续——遗传的基本规律(二学生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