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生物学(下册)复习题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自然发生论的证据是:“腐草化萤”、“腐肉生蛆”。“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这一观点称为“生生论”。化学进化论:美国科学家米勒,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起源的,是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逐渐进化来的。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氨(NH3)、氢(H2)、甲烷(CH4)和水蒸气(H2O)等,但没有氧。有机小分子的形成是生命发生的开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非生命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的化学进化,是经过漫长的时间而实现的。生物在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总是一代又一代地发生着改变,即生物进化。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化石是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面高等。10、生物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地。11、始祖鸟和古鸟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12、地球的发展历史年代主要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13、5.5亿年前的地质年代又称为前寒武纪时期。14、前寒武纪时期出现最早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大约在5.4—8.5亿年前,海洋中出现多细胞真核生物。15、古生代出现了无脊椎动物和高等藻类群,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寒武纪生大爆发”寒武纪也称为“三叶时代”。16、古生代的中期两析类的四肢是 鱼的胸鳍和腹鳍演化来的。17、中生代恐龙和翼龙非常繁盛。哺乳动物和 类开始出现,它们是由 古爬 行动物进化形成的。18、新生代哺乳动物和鸟 类成为占优势的陆地脊椎动物 ,被子植物则成为占优势的陆地植物灵长类动物的一支进化成人类。19、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由低等到高等, 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20、《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21、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2、自然选择:指自然界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现象。23、人工选择:是根人们的需求和爱好选择生物、能满足人们需求和爱好的生物让他大量繁殖,反之被淘汰。24、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25、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6、人类的诞生地可能是在非洲。27、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28、生活在我国云南省的元谋直立人距今约170万元。29、智人是惟一现存的人种,智人的脑容量与现代人相当。30、现代人划分为4个人种: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和澳大利亚人。31、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人类的出现是最晚的。31、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也选择了人类本身。第22章 物种的多样性地球上最早的细胞生命形式是细菌,它们出现在大约35亿年前的海洋中。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现存地生物依次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7个等级,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3年创立了双名法。植物类群主要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藻类植物中的衣藻是生活在池水中的单细胞绿藻,每个细胞中有一个杯状叶绿体,石莼是一种生活在海水中的多细胞绿藻。它们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它能为水生生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氧气,而且是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它的假根没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只起着固定植物体的作用;叶片绿色,还能吸收水份和无机盐,叶片绿色,还能吸收水分无机盐。例如:地钱苔藓植物大都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苔藓植物通常密集而成片生长,能够涵蓄水分。保持水土。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溪沟,都具有根、茎、叶等器官,并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在叶的背面常长有孢子囊群。蕨类植物有着辉煌的过去,大量的古代蕨类植物形成了煤炭。贯众、卷柏等入药;肾蕨芒萁和巢蕨为观赏植物,江红是优质的绿肥和饲料。10、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有两个基本特征:(1)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2)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11、裸子植物:我国有250多种,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如银杉、水杉和秃杉等。 12、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等级最高、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约25万种,被子植物又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叶多具有平行脉,双子叶植物的叶多为网状脉。13、自然界中已命名记录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14、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蛔虫、一类是身体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15、原生动物是最古老、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如;眼虫,16、腔肠动物是一类水生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身体都是由两层细胞及其围成的一个消化腔组成的,如:水螅、水母、海蛰、珊瑚虫和海葵是常见的腔肠动物。17、扁形动物的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例如:真涡虫、平角涡虫、猪肉绦虫、血吸虫。18、环节动物的身体呈蠕虫状,细长而柔软,分成许多体节,大多为蠕动爬行。如:蚯蚓。19、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分为头、足、肉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常常包有贝壳,如:蜗牛、河蚌、贼、钉螺。20、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节肢动物在地球上约有100多万种。21、节肢动物身体一般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节伸屈自如,有一双分节的附肢,运动录活而有力。22、昆虫是唯一能飞行的节肢动物类群,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23、棘皮动物全部生活在海水中,是海洋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种类有海星、海胆、海参。24、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贩一大类群,包括鱼类、两析类、行类、 类哺乳类等,25、鱼类,鱼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黏滑的鳞片,身体一般为流线型,用鳍游泳,用腮呼吸。26、两栖动物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类群,例如:大鲵、青蛙、青螈和蟾蜍等。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地动物,是由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类型。27、恐龙是古代的爬行动物之一。28、所有爬行动物的体表都覆盖有鳞片,有利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爬行动物的生殖都是体内受精,受精卵有卵壳保护,卵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受精卵发育时利用。爬行动物都是变温动物。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29、鸟类是脊椎动物的第二大类群,鸟的身体被有羽毛、前肢变为翼、适应飞行生活。鸟类是恒温动物,最大的鸟类鸵鸟的身高可达2.5M,体重达160KG,最小的蜂鸟身长仅3.6厘米。30、鸟类是动物中对人类益处极大而害处极小的类群,“爱鸟”和“观鸟”在一些国家早已成为一种时尚。31、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级的一个类群,大多数体表长有毛,通过胎生直接产下幼崽,幼崽依靠母乳喂养长大。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32、保护地球上的自然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33、细菌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有三种基本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细菌的细胸由细胞壁、细胞膜、细抱质等部分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位于细胞特定的区域内。大多数细菌通过寄生或腐生方式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质生存。细菌主要以分裂方式进行生殖。甲烷菌能产生沼气,醋离不开细菌,制作酸奶,泡菜借助于乳酸菌,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34、真菌的种类多,分布广,既有单细胞的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真菌(如蘑菇)。真菌细胞内都有真正的细胞核,营寄生或腐生生活,主要进行孢子生殖。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相似,但没有叶绿体,营腐生生活。35、霉菌是多细胞真菌,细胞呈分叉的细丝状,称为菌丝。如根霉菌、青霉菌和曲霉菌。霉菌通过菌丝吸收营养物质,进行腐生生活;霉菌能够产生大量的孢子,由孢子繁殖后代,青霉菌分泌的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生长,是一种有效的抗生素。36、蘑菇也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菌丝从营养源中吸收营物质,地上部分的菌丝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比较硬实的菌柄和菌盖,在菌盖下面褶部位能够产生孢子,蘑菇也是进行孢子繁殖的。37、有些真菌可当药材,如灵芝、有些则有剧毒,如红托鹅膏38、病毒是超显微结构的存款非细胞生物椭圆形、球形、杆状、线形或长方形39、病毒都有相似的两部分结构:一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一是包遗传物质的内核。40、病毒的宿主不同,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流感病毒、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细菌病毒。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我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水分、温度、阳光、空气、土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如:草→蝗虫→食虫鸟→蛇→鹰。一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条食物链。各条食物链并不是孤立的,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的。一般说,一个环节只能把获能量的约10%—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态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态的重要功能。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10、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稳定状态被破坏。11、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台风海啸、另一类因素是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状态造成的破坏。此外,引种不合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1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干扰因素超过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会失去它的稳定性。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与环境粮食问题 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在解决粮食问题上,我们每个中学生力所能及的就是节约粮食。水资料问题 水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基本的环境条件,是限制世界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解决水资源问题上,我们每个中学生力所能及的就是节约用水。我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口出生率。具体地说就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我国已属于低生育率国家,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巨大,我国人口状况仍然是极其严峻的。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治理农村环境的唯一策略。是治理农村环境的唯一策略。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始终是以烟尘、二氧化硫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过高还会导致酸雨,酸雨又会破坏植被、水体甚至建筑物等。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发生“温室效应”。厨房污染主要是空气污染,如:苯并芘、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等。如北方地区冬季施工加入的防冻剂,就会慢慢渗出有毒的氨气。油漆、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内墙涂料、塑料贴面等材料均含有甲醛、苯、甲苯、氯仿等挥发性气体,具有一定的毒性,有些还具有致癌性。家庭内种植的一些观赏性植物产生的植物纤物,花粉及孢子等,以及室内饲养的宠物身上脱落的毛发和皮屑等,可引起部分人发生哮喘、皮疹等过敏性疾病。居室的环境首先要满足人体的舒适性,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如有充足的日照以杀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风获得新鲜空气,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第25章 生物技术1、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2、酸奶中含有乳酸菌,乳酸菌在温度适宜、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出乳酸,乳酸能使液体牛奶转变为固态。3、酒药中含有曲霉、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曲霉和毛霉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酵母菌经过代谢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4、工业化的发酵产品:(1)抗生素;(2)氨基酸;(3)甜味剂;(4)食用有机盐;(5)酶制剂,巴斯德揭示了微生物在发酵中的作用。5、抗生素:利用微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生产青霉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6、1997年威廉姆特掀起一场震惊全球的“克隆风暴”。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成果则将21世纪生命科学世纪的大幕徐徐拉开。7、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8、转基因技术,1982年,美国科学家把大白鼠的生长素基因转入家鼠受精卵内,培育出二倍家鼠的“超级鼠”。1985年,我国科学家把生长激素基因转入鲤鱼的受精卵内,该鱼卵发育成特大的胖鲤鱼。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9、科学家还成功地将乙型肝炎疫苗基因转入番茄中,结出的番茄果实中含有这种疫苗。10、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细菌,利用它们从三废中回收贵重金属等物质,变废为宝。11、1997年克隆羊“多莉”问世以后,1998年11月,成功地克隆出人胚胎。12、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