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七年级生物两则探究活动的改进尝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对七年级生物两则探究活动的改进尝试

资源简介

对七年级生物两则探究活动的改进尝试
-
第一则 对“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活动的改进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的教学以“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活动为起点,引入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知识,趣味性强,学生容易接受,这个活动实际上也是一个模拟性的实验探究活动,有利于训练学生模拟实验的能力。但是按照课本中的活动方法,对于我们地区学校班额普遍达到85-90人的现状,实际操作起来存在蝴蝶多、活动范围大、组织难等很多问题,不容易达到最有效的活动效果。我在实际教学中对该活动做了一些改进,既容易操作,教学效果也比原来好许多。
我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改进的:
1.课前教师与学生一起用不同颜色的纸做20只蝴蝶(大小与课本要求一致),而不是课本所讲的每人做一只纸蝴蝶。在每只纸蝴蝶背面粘上1厘米长短的双面胶。
2.准备一张2平方米大小的彩色风景画,最好是有树林,有山水,贴在黑板上(或者教室墙壁上)。
3.请两位同学蒙上眼睛,请20位同学每人选一只蝴蝶,并在风景画上选一个合适的位置将纸蝴蝶粘贴上,并且记住自己蝴蝶粘贴的位置。注意:纸蝴蝶只能粘贴在风景画上,粘贴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物体遮住,不能像课本中所说的贴在教室墙壁上。想一想,我该把蝴蝶粘贴在哪里才不容易被小鸟发现?
4.在同学们粘贴好蝴蝶后,蒙过眼睛的同学“重见光明”去捉蝴蝶,请他站在距离风景画1米以外的地方寻找粘贴的纸蝴蝶。只可用眼睛观察来发现蝴蝶,捕捉蝴蝶时,只能用手捕捉,而且一次只能捕捉一只,放到讲台上再去捉。捉蝴蝶用时从课本上的1分钟改为10秒钟,全班同学一起计时,记下该同学找到的纸蝴蝶数。
采访式小结活动:
采访贴蝴蝶的同学:
你粘贴的蝴蝶被发现了吗?请没被发现的蝴蝶的主人上前指给大家看一看,表扬这些同学。
采访没被发现的蝴蝶的主人:
你的蝴蝶没被小鸟吃掉,你觉得怎样的蝴蝶容易生存下来?师生小结:如果蝴蝶具有与环境相似的体色,即与环境相适应,就能生存下来。
采访被抓到的蝴蝶的主人 : 你在粘贴蝴蝶的时候你是怎么考虑的?你是随便在风景画上找一个地方贴的吗?为什么你的蝴蝶一下子被小鸟发现了?你觉得什么样的蝴蝶容易被小鸟捕捉而失去生命?
师生小结:如果蝴蝶的体色与环境的差异较大,即蝴蝶与环境不适应,就容易被小鸟吃掉。
采访捉蝴蝶的同学:你捕捉到了几个纸蝴蝶?你最先找到的蝴蝶有什么特点?你找到的和没被你发现的纸蝴蝶各具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怎样的小鸟善于捕捉蝴蝶?如果食物缺乏,怎样的小鸟才能生存下去?
师生共同总结:如果小鸟的视力较好,动作较快,善于捕捉蝴蝶,小鸟也能很好的生存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从而引出课题,开始下一部分知识的学习。
通过这样的改进,可操作性强,避免了课堂非常混乱或无法开展活动的局面,尤其是活动后的小结,从课本上只讨论蝴蝶的适应性拓展到小鸟及自然界里其它生物的适应性,使活动的意义更深更透。在课堂中开展了这一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适应的意义,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的新课程理念。

第二则 “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探究活动的改进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上第6章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一节中,有一个探究活动,就是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课本中是分两组完成的,其中第一组实验是验证植物呼吸作用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实验,活动中设计了A、B两组实验,其中在A袋内装入新鲜菠菜,B袋内不放任何材料,放在黑暗处1天后取出,把A、B袋内的气体分别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两个锥形瓶中,观察和记录石灰水的变化,并分析实验结果。
很明显,A袋内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B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没有变浑浊。通过这样的设计虽然也能验证呼吸作用过程中放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是这个实验做起来不生动,不形象,趣味性不强,一般老师仅仅做一个演示实验就完了,不能给年轻的学生们视觉上带来强烈的冲击,也不能把所学的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概括,更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又因为A袋内放有植物,而B袋内什么也不放,给学生的感觉此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有植物和没有植物,而对于植物呼吸作用的有无则是跟植物的死活有关系,因为植物所有活着的部位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学生不好理解。基于以上的思考,我把这一组探究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上课前一天按照班级学生分组情况准备10个黑色塑料袋(我们班学生分成10组),每个塑料袋里分别装入不同的东西:新鲜的菠菜、黄豆芽、切开的萝卜块、新鲜的芹菜茎、番茄、鲜花、沸水处理过的菠菜、萝卜干咸菜、豆腐、干的花瓣等,并扎紧袋口,从袋内通出一个橡皮管,橡皮管用弹簧夹夹住,放在黑暗处。课堂上给每一小组发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和一个课前准备好的黑袋子,指导学生将黑袋子里的气体通入烧杯中,观察和记录石灰水的变化,然后打开黑塑料袋看其中所装的东西,再由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分析结果,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出现现象的原因。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交流发言。
这样一改,每个小组的实验材料不一样了,有活的植物,也有死的植物;有整株植物也有植物体的一部分;有植物的茎和叶,也有植物的花和果实,甚至有植物的加工品,这些材料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中,学生一打开黑袋子看到这些东西所表现出来的惊奇和兴奋真是难以言表。每组实验出现的结果也不同,有的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而有的没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学生的好奇心大增,探究的积极性高涨起来,很快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积极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出现的实验结果。因为每个小组的实验不尽相同,所以大家交流的愿望强烈,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不仅验证了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是二氧化碳,而且知道了只要是植物活的部分都能进行呼吸作用,都能释放出二氧化碳,而死亡的植物和植物的一些加工品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不能放出二氧化碳。老师这样利用教材大胆改进实验,使学生全体参与实验,快乐学习生物知识,效果非常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